毕欣然
摘要:后现代主义倾向造就了《海边的卡夫卡》独有的写作风格与特色。村上春树在作品中运用具有后现代主义倾向的手法,设置荒诞无序的情节,塑造形象破碎的人物,运用矛盾的技巧,就是为了表达其作品的无限可能性,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展开自由的想象。本文简要介绍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起源以及发展历程,点明村上春树的作品风格深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并以《海边的卡夫卡》为例深入分析探讨了此文的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以及写作技巧三个方面如何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倾向;《海边的卡夫卡》;特点
在《海边的卡夫卡》这本书中,作者村上春树以细腻写实的笔触描绘出了一篇篇情节离奇的故事以及一个个形象古怪的人物。这种虚实结合,现实性与非现实性混杂的荒诞手法,都表明了这部作品中强烈的后现代主义倾向。通过在此文的情节安排、叙述形式以及写作技巧等各方面设置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村上春树不仅赋予了文本充足的思考空间,更在其中诠释了自身对于命运以及这个世界的理解与认知。
作者在文中设置了大量荒诞且不考虑时空顺序的情节,致使其令人费解。十五岁少年田村卡夫卡为了逃避“弑父娶母”的诅咒而离家出走,却在一次醒来时发现身上沾满血迹。与此同时,另一个世界的中田杀了琼尼·沃克,并说他是替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杀的。这一情节是书中两条故事线交汇的媒介,其巧妙的运用了“活灵”的概念。这在日本古代的故事里也经常出现,及人的灵魂会暂时离开肉体,跑去千里之外,在那里完成某项任务后重新返回肉体。这么说,在“集体催眠”事件中失去了半条影子的中田就成为了卡夫卡灵魂的容器,尽管卡夫卡的躯壳是留在四国的,他的灵魂却被带到了东京,“弑父”的咒言并没有被避免。这结果恰恰违背了卡夫卡为了逃避命运而离家的初衷,就像书中所说的,“命运这东西类似不断改变前进方向的局部沙尘暴,你变换脚步力图避开提前,不料沙尘暴就像配合你似的同样变换脚步。”[1]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跨入沙尘暴的风眼,直面命运,直面自己“内部灵魂的黑暗”,及深藏于我们潜意识层次的阴暗感情。这种自我意识的阴暗和外部世界可以被消除的黑暗不同,其大部分都如冰山一样,虽然沉寂,却又有可能导致自身的矛盾和混乱。作者通过打破时空的界限,将现实空间割裂开来,诠释了命运以及内部世界的不可控,也使得作品的情节发展呈现出无限的可能。这种不可控性,则又恰恰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大基本特征。
在叙述形式方面,作者则运用了后现代主义小说常常会采取的“迷宫手法”,及一种“无序的,缺席的,自始至终都让人无从把握的东西”[2]。这种手法的设置是基于后现代主义作家对于这个世界的一种自我认知:他们相信世界本身就是一座矛盾的巨大迷宫,人们在其中很可能会迷失自己,找不到归路也找不到出路,陷入毫无理性的无限的死循环。关于这部小说,少年卡夫卡的身份认同就像是一个迷宫。在卡夫卡离家过程中,他遇到的第一个给予他温暖的女孩叫樱花。卡夫卡虽然把她臆想成自己的亲姐姐,却还在梦里试图“奸污”樱花。即使他没有把想象付诸于实际,但想象已经存在,罪行已经犯下。“责任始于梦中”,因此他必须承担自己的想象力所产生的责任。由于这是让卡夫卡自己的意志主导的行为,这同时又应证了卡夫卡会与姐姐交合这条诅咒。他作为受害者和施暴者的矛盾体,一次又一次的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命运所布下的巨大迷宫,而他在内部世界所犯下的过错都被投影到了外部世界中。也就是说,迷宫的原理在于个体自身内部同外部的迷宫性相呼应;而内部的世界和外部的世界是互为隐喻的关系。
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矛盾和不连贯性等后现代主义的惯用写作技巧。对于矛盾这种技巧,后现代主义文学小说中的人物在性别上往往是模棱两可的,具体在文中的表现为身体结构为女性,但意识却彻头彻尾是男性的大岛。对于不连贯性这种技巧,后现代主义小说习惯将现实时间、历史时间和未来时间随意颠倒;将现在、过去和将来随意置换;将此地与彼地的无序时空状态来回交错;将视角快速转化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不连贯性。例如,作者将文中卡夫卡假设的母亲佐伯分别置身于不同的时间,空间和维度里;以五十岁中年少妇,梦中少女,以及森林中十五岁佐伯的形象和卡夫卡相遇;而卡夫卡也在不同的层面深深的迷恋着佐伯,并同她交合。可当他这么做的同时,又再一次印证了预言的不可避免性。在具体描写两人交合时,有时会突然從第一人称的视角转变为第二人称视角,似乎在暗示卡夫卡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的,他并没有自己很强烈的主观意识,或是被佐伯的意识包裹了起来,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因此,这种写作手法上的不连贯性营造出了一种时现实时虚幻的效果,也直接导致读者理解文意上的层面更深了一步。
《海边的卡夫卡》这本小说是一部十分值得揣摩的作品,想准确理解作者村上春树的意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之所以安排荒诞无序的情节,设置独特的叙事形式,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就是为了表现世界的无限可能性,给读者提供多种选择,使读者意识到现实的虚构,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由展开想象,甚至参与创作。可以说正是文中处处可见的后现代主义倾向,造就了这部小说独有的风格与特色。
参考文献:
[1]村上春树(林少华译).海边的卡夫卡[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2]马广汉.西方后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