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翻译

2018-08-29 11:00田俊崔雯婧
北方文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翻译

田俊 崔雯婧

摘要:功能对等论是翻译研究中的经典,对文学翻译有很大的功用。在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对欧亨利小说的翻译首先应该在词汇和句法上与原文保持相互对等,同时也要重视篇章和文体风格的对等,并且追求篇章和文体风格对等也是衡量译者翻译小说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将以此理论对欧亨利短篇小说翻译进行分析。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欧亨利小说;翻译

一、作者简介

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欧亨利与契科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他的作品有“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欧亨利的小说在艺术处理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们的“意外结局”,只有到了最后一刻,“谜底”才最终解开。因此,翻译好他的作品并非易事,需要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同时又要同等展现叙事风格,比如幽默、讽刺、夸张的手法。

二、功能对等理论下词汇、句法翻译的对等

首先,美国语言学家尤金·A·耐达先生第一次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也就是功能对等。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所以在翻译中我们应该不应只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应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这种对等体现在词汇、句法、篇章和文体方面。下面将以不同的例子解释功能对等理论如何体现在这四个层次上。

追求译文和源文在词汇和句法上的对等是功能对等理论的第一个原则,比如对小说《圣贤的礼物》的翻译,把短语翻为四字格成语:get/be stuck in a groove译为“墨守成规,安逸度日”;名词短语转化为动词如:beggar description译为“无法形容”;介词短语转化为动词如:be on the look-out for译为:密切留意、寻找。以及标题The present of Magi的翻译,在这里他没有直接音译Magi为麦琪,而翻为“圣贤”,是因为它本来就代表着西方基督教送福音的圣贤。

三、功能对等理论下翻译的篇章和文体风格对等

第二个就要求我们在翻译时做到文体风格和篇章的对等。采用不同的翻译标准、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会使整个篇章和文体风格呈现的效果大相径庭。因此为了保持源文的风貌,我们应尽可能地采用异化的策略,将读者带到作者跟前,用直译加注的方法,让读者在读懂意思的同时也更多地感受异域文化。

例:At the corners of four streets he hands his pasteboards to the North Wind,footman of the mansion of All Outdoors,so that the inhabitants thereof may make ready.

他在十字街头把名片递给“露天公寓”的门公佬“北风”,好让房客们有所准备。注:“北风”希腊神话中的北风神——玻瑞阿斯。玻瑞阿斯常被描绘成生有双翼、留有胡须、极为强壮的男子形象。

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直接把the North Wind译为北风,同时在处理中国人不熟悉的典故时,我们需要加脚注来阐释它。西风作为一个没有生命的体征怎么可能接受人的名片呢?这样不仅把源文运用的拟人、讽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来,也使读者了解到“北风”在西方国家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总体上来说保留了原作的语言风貌,使读者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西方文学作品,实现了功能上的对等。

追求篇章和文体风格的对等我们也可以把它升华为追求源文和译文在审美和思维上相互对等。因为不同国家的人对认识美、评价美的方式都不一样,也就是拥有不同的文学鉴赏力。同时审美能力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社会性和民族性。因此,翻译的时候我们需要拥有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储备丰富的跨文化知识,不仅要站在原作者的审美立场,而且要尽可能的与原作者产生审美共鸣。同时在句法和表达上又要符合目的语的习惯,不能颠三倒四,使读者不知所云。根据功能对等理论的原则在翻译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调整语序,使句子读起来更加的通顺和流畅,没有翻译的痕迹,这样才能使句子和文章更有情感,而不是机械的叠加。比如说在句法方面,为了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我们可采用转换法,调整英文句子的语序,转换为符合中文逻辑的表达如:“So,to quaint old Greenwich Village the art people soon came prowling,hunting for north windows and eighteenth-century gables and Dutch attics and low rents”調整为“the art people soon came to quaint old Greenwich Village…”的语序,这样翻译起来不至于使读者一头雾水。译为:他们追求格林尼治村的四样东西:朝北的窗户,18世纪的三角墙,荷兰式的阁楼,以及低廉的房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翻译欧亨利短篇小说的时候我们要遵循奈达先生的四个“动态对等”: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在翻译时为了表现对原作者的尊重,我们有必要对一些文化负载词进行“异化”翻译;同时为了使目的语读者不那么一头雾水,我们又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语序,使语句自然通顺,符合目的语国家的语言表达形式。更为重要的是追求小说翻译的最高境界需要我们在叙事风格和审美上达到对等。

参考文献:

[1]权志成.功能对等论视角下的《警察与赞美诗》翻译[J].语文建设,2016(21):47-48.

[2]欧亨利.圣贤的礼物[M].张经浩,译.北京:中国书店,2006(12).

[3]欧·亨利.欧·亨利短篇小说选集[M].上海:上海世界图文出版公司,2004.

[4]刘慧,李玉英.从译者主体性看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翻译——兼评张经浩译《圣贤的礼物》[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6):130-131.

猜你喜欢
功能对等理论翻译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合同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对策
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化补偿翻译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