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双林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包括人口都在不断的扩大和增长,为了节约土地,城市里一栋栋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由于楼层的增加,随之带来的就是供水矛盾越来越凸显,传统的供水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高层建筑智能化、节能化的要求,本文以恒压变频的供水方式来满足现代高层建筑的供水。
关键词:高层建筑;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PID
中图分类号:TU9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2-0155-01
1 设计任务
某小区,新建一栋普通居民建筑,该建筑为50层,层高3.2米,每层楼16户,请为该栋建筑设计一套供水方案,保障整栋楼所有用户的用水质量。
2 设计方案选择
(1)恒速泵直接供水方式。该种供水方式,系统形式简单、造价最低,水泵从蓄水池中抽水加压直接送往用户,水泵的增减都依赖人工进行手工操作,自动化程度低,水泵对水压变化不能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严重影响供水质量和水压,水泵整日不停运转,影响水泵的使用寿命,耗电量大。(2)恒速泵加高位水箱的供水方式。该种供水方式是在建筑物的顶层设置水箱,高层建筑还可分层设立水箱。占地面积与设备投资都有所减少,但这对建筑物的造价与设计都有影响。由于水箱设置在楼顶,使得建筑头重脚轻,建筑楼顶与楼底的水压不均匀,同时水箱受建筑物的限制,容积不能过大,有时会影响供水质量,水箱的水位监控装置也容易损坏。(3)变频调速供水方式。根据用户要求,先设定供水压力值,然后通电运行,压力传感器监测管网压力,并转为电信号送至可编程控制器或微機控制器,经分析处理,将信号传至变频器来控制水泵运行,当用水量增加时,其输出的电压及频率升高,水泵转速升高,出水量增加;当水量减小时,水泵转速降低,减少出水量,使管网压力维持设定压力值,在多台泵运行时,逐机软启动,由变频转工频至压力流量满足为止,实现了水泵的循环控制。当夜间小流量运行时,可通过变频水泵来维持工作,变频供水泵可以停机保压[1]。
经过几种方案的比较,本课题采用方案(3)。
3 本文研究的内容
本设计为高层建筑供水系统,由于楼层较高,在一层用水泵给整栋楼供水,难以保障最高层用水压力,而造成底层压力过大,最高层压力不够的现象,另一方面,楼层太高,所选用的水泵扬程比较大,随之电机功率就比较大,大型电机工作时,难免噪声较大,影响周围居民,为此,既要保证整栋楼的用水量,又不会产生过大的噪声,本设计采用了两级供水方式,第一级由四台水泵和一台变频器组成,安装在一楼泵房,第二级由两台泵和一台变频器组成,安装在二十六楼,系统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主要由一台PLC,两台变频器分别是#1变频器(PID调节功能)、#2变频器(PID调节功能),压力传感器,六台水泵组成。通过PLC控制两台变频器和交流接触器的断开与闭合,实现管道压力恒定,保障楼层供水质量。
4 系统的组成
该系统设置两级供水方式,主要由PLC、变频器(PID调节)、泵组、压力传感器、管道系统等构成。系统控制示意图如图2所示。
(1)供水控制系统。主要由交流变频调速器、可编程控制器、外围操作执行机构及保护电路、压力传感器等组成。(2)泵组。主要由四台水泵(一级)和两台水泵(二级)构成,该六台水泵都按照“先启先停”、“备用自投”运行,当用水量小的时候,用一台水泵变频供水,保证供水压力,当用水量增大,第一台水泵工频运行,第二台变频运行,以此往上加泵,水泵数量随着用户用水压力的变换自动增减水泵的投入数量,每台水泵都可以实现变频。
5 供水系统自动控制的工作原理
压力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水压信号通过输入端口送入到变频器自带的PID调节器当中,与此同时,变频器根据PID调节器输出的信号对水泵电机电源频率进行调整,进而改变水泵的转速,使得管道的水压上升或者下降。在整个供水过程中,由PLC控制变频器,实现水泵变频、工频的自由切换。系统正常运行时,管网上的压力传感器对用户管道中的水压进行数据采样,并将压力信号通过模数转换为电信号,此信号输入变频器PID调节器中与原先设定的的压力值进行比较计算,运算出当时变频器输出频率,进而控制此时水泵的转速,达到恒压的目的。在整个供水系统中,PLC对工频泵的启动、停止台数进行控制,以及对变频泵转速进行实时的调节,最终使得管网中的水压维持在预先设定的压力值的附近。使供水泵组供给的水量同管网中随时变化的用水量保持一致,达到“变量恒压供水”的目的。
本方案选择的变频器中自带PID调节器,这样可以省去对可编程控制器存贮容量的要求和对PID算法的编程,而且在线调节PID参数也非常容易,这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变频器内部自带的PID调节器采用了优化算法,所以使水压的调节十分平滑,稳定。
6 结语
采用此种供水方式,实时调整用水量,不仅保证了用水的压力,避免了水的二次污染,而且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节约能源,是节约型社会中现代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李良仁.变频调速技术与应用(第3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