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霭羚
摘 要: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建设速度越来越快,以及工业发展取得空前进步,对我国生态环境水土保持造成一定影响,使得我国生态自然修复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进而影响我国工业和城市建设的长远发展。为此,我们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来将水土保持的重要理念推入落实到人们心中,进而做好生态文明建设,以加强我国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鉴于此,本文是对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2-0006-01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发展都取得瞩目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在水土保持方面,已成为当今社会所关注的重点话题。为保证城市扩张和工业发展都能够得到有效进行,我们必须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水土保持。
1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主要内涵和整体思路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具体指特定土壤侵蚀区域,借助生态系统自身的压力解除,依照生态学理论,利用生态系统现有组织结构与调控能力,让某些受损系统能够恢复至健康状态,达到可持续利用目标。
2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及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2.1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概述
所谓的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是指在土壤侵蚀问题突出的区域,通过对生态系统所承受负荷压力的有效缓解,结合生态学方面的各种理论知识,促使这些地区受损的生态系统能够自我调控、人工调控等方式的作用下,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促使其中的水土资源得以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实践过程中对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受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恢复、可持保护等。在重视其自我调控能力实际作用发挥的基础上,需要配合使用人工辅助方式,实现水土资源、经济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具体的修复过程中,应根据生态防护用地及生产生活用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进行处理,优化系统结构。促使生态系统能够恢复到健康状态。具体的措施包括:注重封育禁牧与退耕还林举措实施,确保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重视人工草地建设;落实水土流失遏制工作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增强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效果。
2.2 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内容,是由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它是指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把握好环境规律,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引导下,最终达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要求。实践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正确认识自然,把握好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及共同发展。同时,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优化产业结构,改进生产方式,满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求,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保障。同时,应理解生态文明内涵。具体包括:先进的生态文化、完善的生态制度、发达的生态经济、适度的生态生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其主战场和主阵地的资源环境问题入手。资源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问题。实践过程中加强这些问题处理,有利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3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和完善人们的生态保护理念
通常情况下,我国水土流失主要是受到人为和自然两方面影响而产生的。自然因素一般不可避免,我们只能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但是人为方面却是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变的,这对生态文明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究其原因,近年来产生一系列的人为破坏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们心中缺乏加强生态保护的意识,他们认识不到生态环境被破坏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其后果的严重性没有深刻的认识,因此,常常在监督较为宽松的地区,由于各种利益等因素,而对生态环境造成大量的破坏,这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大力度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进行教育,以此来促进生态保护观念深入落实到人们心中,让人们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能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进行监督和管理,不做那些伤害环境、破坏环境的事情,进而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3.2 加强先进科学技术的引用
为使得我国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更好地保护和恢复,我们除了采取相关措施来促进生态环境进行自我恢复外,还要注意引进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由于近年来我国科技的发展非常迅猛,并且取得优异的成就,尤其是那些比较高端的科学技术,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恢复将是十分重要的。相关研究人员在对水土流失的治理中,要注意将科研成果的真正价值体现出来,同时也要注意以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关的技术,进而保证生态环境建设能够更加绿色化。此外,相关部门之间也要注意加强科学技术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建立全面系统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从而保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3.3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立生态优先的战略导向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新了过去对于生态环境的认识,是对“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等认识的理论升华,进一步明确了生态优先的重要性。十八大以来,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已成为共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也逐步深入人心。但祁连山等生态破坏事件中不作为、乱作为、不担当的现象,表明转变发展理念任重道远。当前第八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召开在即,推动把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生态优先”作为重要主题十分必要。
3.4 着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当前全国社会总体进入小康,人民群众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开始从“求生存”“盼温饱”,过渡到“求生态”“盼健康”,希望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要坚持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决打赢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当前重点是做好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工作,加快补齐短板。
3.5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修复工作
在我国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存在着植被面积小、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但由于这些农村大多是地广人稀、经济不发达等一些偏远地区,所以常常缺乏一些有效的治理,影响了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因此,我们必须认真重视起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尤其针对农村的水土流失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考察和研究,进而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如因地制定一些生态移民或者生态修复方案,从而更加科学地治理、恢复和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此外,还要注意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格局进行科学严谨的划分,建立系统的生态治理格局,以防止后期生态修复工作产生在在破坏现象,从而促进我国生态修复的长远发展。
4 结语
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优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人类生存环境遭受破坏,需要将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工作落到实处,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提高不同技术措施利用效率,给予生态环境质量可靠性科学保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此同时,应强化责任意识,提升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整体认知水平,促使相关的举措得以实施。
參考文献
[1]和创玲.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J].农业与技术,2017,37(17):69-70.
[2]王丽,刘晔.河南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09):12-13.
[3]林学瑞,张茨林,揣泽尧,马少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4,33(04):88-91.
[4]王凤娇,上官周平.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11(06):1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