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管理背景下科研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18-08-29 10:58苏晓影
价值工程 2018年21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苏晓影

摘要: 本文在科研院所经济运行管理的背景下,对科研部门运行过程及评价要求进行充分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构建了完整的科研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的运用提出行之有效的实施建议。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economic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on the basis of the full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the operation process and evaluation requiremen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omplet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s by combining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dex system.

關键词: 经济运行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Key words: economic operation management;performance evaluation;index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21-0093-03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国家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在此背景下,国内各大央企都在积极探索和建立全新的经营管控体系,对下属科研院所的管控和业绩考核也逐渐侧重落实提质增效的管理思路。

科技创新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系统工程,科技创新绩效的精准评价长期内属于管理难题。央企下属的科研院所在绩效压力的层层传递下,多数存在过于注重经济指标、忽视长远技术储备以及技术转化能力偏弱等短期特征。科研部门是科研院所经营绩效最重要的支撑力量,是面向科技发展目标和重大发展机遇整合优势力量的最重要的组成。因此对科研部门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客观性、激励性显得尤为重要。

1 科研部门绩效评价内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科研部门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规定的程序,对科研部门在指定时间范围内的经营绩效进行分析、查证,并做出真实、公正的综合评价。

现有研究中主要面向创新团队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侧重平衡计分卡、层次分析法等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的综合运用,倾向于对创新产出的评价。王守栋借鉴企业团队绩效考核的一些准则和标准,初步形成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010年)。单成俊利用平衡计分卡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针对农业科技创新的绩效指标体系(2013年)。冯海燕基于PDCA循环理论总结出高校团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2015年)。霍妍从投入产出协同创新效率角度设计了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绩效评价体系(2016年)。胡泽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了科技创新团队绩效评价模型(2017年)。针对经济运行管理背景下的科研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缺乏对科研部门整体经营管控水平的考虑。

本文在分析本单位所属集团公司发布的《成员单位业绩考核办法》的基础上,将科研绩效管理与经济运行管理、财务管理和统计学综合考虑,研究并构建适用于预先研究为主的科研院所对其科研部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促进科研院所年度绩效目标自上而下的贯彻实现,平衡短期经济发展要求与中长期发展需求,推动科技资源向科技产出聚集,提升价值创造的能力和水平。

2 科研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科研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充分地分解落实集团公司对科研院所的考核要求。对本单位,需要覆盖“核心能力提升、成果转化、计划执行、成本控制”的发展重点。“核心能力”评价主要从经营能力、科研实力、创新平台、人力资源四个维度考虑指标设计。“计划执行”评价对于科研部门来说,主要是科研项目和该部门的重点任务执行情况。成本控制由全面预算管理进行管控,科研部门重点关注科研项目的成本超支情况。由于成果转化仍在探索阶段,相关评价通过转化收入最容易进行衡量。

科研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还要充分考虑科研院所的发展定位和业务特点。对本单位,主要业务是基础研究和预先研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协同科技创新项目实施为最主要的发展着力点。

最后,科研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不仅要体现价值创造和经营管控能力,还要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反映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2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常见的科研部门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直观判定法、定性评价法和定量评价法。直观判定法最为简单,主要适用于短期成果的评价,为后续的工作提供直观的参考。定性评价法取决于评价者的主观判断,通常由领导或相关领域专家根据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定性地对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定量评价法根据具体制定的多项指标,对各项内容进行打分并计算,便于多个对象的比较并确定评价等级[1]。由于科研部门绩效评价的复杂性和创新性,以及存在如“平台建设”等不易量化的评价指标,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2.3 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科研部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定的科学性、客观性、激励性,直接影响绩效评价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进而影响整个科研院所业绩目标的实现。在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要聚焦关键指标,并遵循系统性、代表性、实用性的基本原则。

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应当全面、合理,避免过于冗杂,从不同角度和層面反映科研部门绩效,达到整体优化效果。

代表性原则。对反映某一角度或某一层面的具体指标,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能够反映经营活动中的重大变化,突出指标的独特性。

实用性原则。充分考虑本单位的管理现状,所有指标的相关数据应该易于收集和计算,易于评价或应用。

2.4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架构

按照科研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和评价方法,综合分析集团公司对科研院所的考核指标、现有统计指标和财务指标、国内外相对成熟的绩效评价指标,筛选出适合本单位科研部门的评价指标集合,按指标选取原则筛选后,将科研部门绩效体系分为三类,分别是量化类指标、评价类指标和加分类指标。其中,量化类指标和评价类指标是适用于各科研部门的通用型指标;加分类指标主要是激励作用,推动科研部门积极争取重大科研或科技管理创新成果。管理之父德鲁克认为,“创新是赋予资源新的能力,发挥其效应从而成为更有效的资源”。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加强了对创新贡献的引导,分别设计了量化类指标和评价类指标。

量化类指标主要是适合科研部门的可计算的通用型指标,包括经济贡献、创新贡献、成本控制、科技投入4个一级指标。经济贡献从市场贡献、收入贡献、管理效率三个角度进行考察。定量评价中的创新贡献从创新成果和创新质量两个角度进行考察。科技投入从人力投入和经费投入两个角度进行考察。量化类指标共设计三级指标,考虑到不同部门规模的差异性影响,尽量使用人均指标,便于基本情况的横向比较。每一个三级指标可以使用财务数据或统计数据通过简单计算得出结果。经济贡献类指标评分主要考虑年度目标完成率和同比增长率。创新贡献、成本控制和科技投入类指标通过行业标准对标,根据指标值先进程度,分档计分。

定性评价侧重于对创新贡献水平、重点业绩、平台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可突出表现不同科研部门的特色。定性评价中的创新贡献从科技创新水平、科技进步贡献、学术交流情况三个角度进行考察。重点业绩是指本单位从业绩实现和发展需求出发分解给各部门的年度重点任务,对科研部门来说通常是重大科研任务。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发展规划、创新团队建设、科研条件建设、协同创新水平四个角度进行考察。评价类指标设计两级指标,对每一个二级评价类指标,制定评分标准表,分为四恶等级,每个等级赋予不同的分值。其中,“协同创新水平”指标,借鉴质量管理方法,制定《合作方满意度调查表》,通过开展满意度调查并计算协同效果得分,获取合作方的意见建议。定性评价选择少而精的外部领域专家形成外审专家组,坚持公正、透明、独立的原则,为科研部门的绩效提供更加客观的评价和建议。评价成果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每一个二级指标(“协同创新水平”除外)进行打分,综合计算形成各个科研部门的评价类指标得分;另一部分以简明报告的形式提供,通过SWOT分析,描述该部门的优势、劣势,指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利于科研部门保持水平、弥补不足,加强绩效改进。

加分类指标覆盖集团公司考核科研院所“创新加分”的基本要求,主要是科技奖项、国际标准等重要成果,并增加“年度鉴定为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战略性研究报告被省部级以上机关批复或采纳”等重大过程性成果,增加内部奖项“年度优秀项目团队奖”推进创新团队建设。

经济运行管理背景下科研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 科研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建议

3.1 运用PDCA循环法,形成绩效管理闭环

PDCA循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行动,按先后顺序形成一个管理闭环。科研部门的绩效管理具有开放式、动态性、持续改进的特点,因此适用于PDCA循环法。每一年度,开展绩效计划、绩效执行、绩效考核、绩效处理,通过不断改进的管理闭环实现阶梯式的螺旋上升。从绩效计划制定开始,与本单位的经济运行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紧密配合,围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绩效管理,在绩效处理环节中改进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增减指标或调整权重。

为实现对科研部门的绩效监测和运行分析,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量化类指标,将人均指标变为总量型指标,即构建成为科研部门运行监测指标体系。

3.2 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库,完善分类考核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动态指标,随着经营目标和技术创新、管理提升等需求的变化,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进行相应调整。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根据运行情况分析并收集恰当的绩效评价指标,形成指标库。一般在本单位年度考核后下一年度计划前,增减考核体系中的指标或调整权重,促进经营目标实现和业绩提升。

科研部门虽然都以技术研究为核心任务,但不同部门具有各自的特点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通过调整指标权重来加强分类考核。侧重基础研究的科研部门,成果报告、论文等产出指标的权重更大;侧重应用技术的科研部门,协同研发、成果应用等指标的权重更大;侧重产业化发展的科研部门,成果转化、经济效益等指标的权重更大。

3.3 运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导科技资源配置

通过科研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调整,引导各个部门将“人才流”、“技术流”等资源向科研院所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任务聚集,向可持续发展聚集,实现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配置和共享。例如,将科研部门考核与科研人员考核和激励紧密联动,加大奖惩力度,引导科研人员在科研部门之间的有序流动,自发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4 小结

在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企推进经济运行管理的大背景下,科研院所经营管理更加突出价值创造,而科学、合理地评价科研部门的经营绩效是战略目标管理中最重要的课题。本文在思考和总结现有绩效评价理论、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与经济运行管理的背景要求紧密结合,与科研院所发展定位和特色紧密结合,形成科学、实用的科研部门绩效评价体系。不仅评价过去,也强调未来,并在应用中使用具有前瞻性的动态的业绩评价方法,推动目标管理体系向价值管理体系的转变。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开展实证研究,完善评价方法,进一步验证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娅妮.高校跨学科科技团队的绩效评价研究[J].科研管理,2015,1.

[2]冯海燕.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绩效考核管理研究[J].科研管理,2015,1.

[3]霍妍,等.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绩效评价[J].中国科技论坛,2016,1.

[4]胡泽民,等.基于DEA-FCA模型的科技创新团队绩效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14.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浅谈公路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翻转课堂下学习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