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诗的诗学与社会学、道德学、文化学和哲学意义

2018-08-29 02:46冉军
阳光 2018年9期
关键词:矿工诗学煤炭

关于中国煤炭诗的诗学、社会学、道德学、文化学和哲学意义到底有否?这是很多煤矿之外的专业人士深表质疑的,若有,又有多少?我们姑且暂不作答,先作些分析。

一、诗学意义

诗学是研究诗歌原理、阐述文艺理论的一门学问。有学者提出:研究煤炭诗的诗学意义不大,甚至毫无意义。究其原由,他们认为煤炭诗仅是“行业诗”,是“煤矿题材的诗”,其局限性显而易见,其诗歌美学没有多大价值,不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诚然,煤炭诗确有它的局限性,但从近百年的煤炭诗写作,尤其是近半个多世纪的煤炭诗写作出现的群体性写作现象,研究和探讨其诗歌原理,阐述其文艺理论是相当必要的。

姑且不言古代咏煤诗和现代诗人借煤言志借煤抒怀,就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始,直接关注煤矿和煤矿生活的煤矿诗出现了。《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上)》关于1949—1966十七年的诗歌评述中有这样一段:“一些劳动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业余诗人(他们有的本身就是工人或农民),如王老九、刘章、刘勇、黄声孝、温承训、孙友田、李学鳌、晓凡、韩忆萍、郑成义等,他们有的在前一时期已经引人注意,有的是1958年以后才跨入诗苑,在诗歌创作上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这说明劳动产生诗歌,也就道出了煤炭诗产生的初始缘由。随着孙友田在中国诗坛确立煤矿诗之后,煤矿一批批有文化的矿工,把对煤矿的热爱之情,抒写成一行行、一首首煤香浓郁的诗。这些诗首先是对中国传统古典诗歌、诗词的继承。随之,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又不断学习当代诗歌以及世界现代诗种种流派和世界诗歌大师的表现技巧,吸取它们的营养,形成有着明显特征和美学原则的煤炭诗。这一简要描述,反映了诗歌在煤矿这一特殊区域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研究煤炭诗的诗学意义,可发现诗在一个“毫无诗意”存在之地而存在的秘密,并可洞悉作为一种特殊诗歌是如何与诗歌母体保持一种“血缘关系”,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又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探究煤炭诗的诗学意义还在于,从文本入手,通过对文本个案的解读、研究,清晰把握其不断丰富和完善、走向成熟的轨迹,发现煤炭诗内在的共性及规律,总结它的主要表现手法、美学特征,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其根源,提炼出艺术创作理论,概括提升其艺术成就。这对煤炭诗的写作大有益处,既可纠正诗写中的偏差,避免某些诗写错误的再犯,又能促进诗歌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对整个诗歌写作也不无裨益。

需要申明的是,煤炭诗的诗学,并不是对大诗学(关于整个诗歌的整体性宏观把握的研究)的重复。大诗学以高瞻的姿态,是对已被时代和历史验证或正在验证的诗歌之原理、理论等命题和课题做总体探讨的文艺理论研究,它注重的是整体和宏观性;而煤炭诗属于诗歌的子系统的子系统,相对整个诗歌而言,它具有微观性特征。如果忽略了微观的东西,历史就显得“有骨无肉”,残缺而不饱满。探寻煤炭诗的诗学意义就是要弄明白诗歌在微观上呈现的状况。探求煤炭诗的诗学,无疑会使整个诗学“丰满”起来。

研究煤炭诗的诗学,不仅要探究煤炭诗的技术问题,还要探究煤炭诗与煤炭诗人和抒写对象的灵魂关系,以及何以出现如此关系。这需要有深入的体察和灵魂的沟通。煤炭诗往往融入了煤炭诗人的灵魂,倘若不然,诗就没有激情,诗就没有歌唱,诗就没有生命;只有诗人的灵魂永驻诗中,作品才会获得经受时间、历史考验的永恒存在意义。诗人将己之魂注入诗中,同时也把抒写对象的灵魂带入诗中。煤炭诗中,煤炭诗人和抒写对象的灵魂关系是“一”与“众”的对应关系,诗人必须以己之“小我”面对所有的“大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关系,是诗人在未进入创作状态时,在写作前的准备阶段,一般是以抒写对象主体(即广义的矿工)的生命形态存在于物质世界,在时间的流程中,他与抒写对象同呼吸,共命运,形成了相互交融的生命关系。写作者对抒写对象的灵魂状态从模糊到清晰的窥视,聆听他们的灵魂话语。一当进入写作,他所面对的就是所有的灵魂,他要以自己之灵魂道出所有灵魂深藏而渴望说出的语言。这是诗人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诗人的责任和使命的内在动因是“博爱”,即他们对煤矿这片黑土地的爱,对矿工父老兄弟姊妹的爱,对煤矿一草一木的爱。如此“博爱”的情怀贯穿了全部的写作。

尽管诗教是中国诗学的传统之一,但煤炭诗的诗学绝非以教化作为主要目的。即或中西方皆有“寓教于乐”之说,而煤炭诗人是以掌握的诗歌技术手段,将发现的一切“呈现”出来。呈现的如何,除了技术层面的作用外,在于诗人对煤矿一切的体察深度,左右这种深度的因素是诗人的人生感和价值观。

煤炭诗最明显的美学特征是朴实,这种朴实表现为抒写姿态的朴实性,诗歌语言的朴实性和情感的朴实性。这种朴实性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源于大地的朴实,源于岩石、水和煤等大地的骨血,源于生命的朴实和绝对真实与纯洁。因此,此诗歌美学特征就有了生命。

还有一点,关于煤炭诗创作理论著作的问世,是一次诗歌的历史性小盘点和清算,是承前启后的接续。对文学史而言,它可填补中国当代文学的一大空白,弥补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遗珠之憾,避免遗漏和疏忽。

二、社会学意义

社会是以一定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人是社会的主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社会学的目的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其研究范围涉及社会现象的各个方面,从宏观社会系统、社会组织及制度,到微观的初级群体、人际关系等。

煤礦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学研究不可忽略的内容。社会是由无数个“系统”组成,煤矿就属其中一个系统(不是有“煤炭系统”之惯称吗),而且,煤矿相对独立和自足。一座煤矿就是一个小社会,它浓缩了整个社会的诸多方面,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科技等等,通过煤矿的某一面也可看到社会的影像。煤矿的建设、发展、兴旺,映照了社会的投影。煤矿内部的组织结构层次分明,构成严谨。一座煤矿,有矿部指挥和机关管理系统,有采掘生产系统,有后勤保障系统。从布局上分:有机关办公大楼,有包括矿井、煤仓、储煤场在内的工业区,有商店、市场等物资交流购买区,有影剧院、体育馆、健身房、舞厅、文化茶园、公园等文化娱乐休闲区,有医院、学校等医疗及子女读书成长的后勤服务保障区,有吃、住、起居的生活区。从小的组织结构看,煤矿有党、政、工、团各级组织机构和部门。从大的组织结构看,在煤炭工业部未撤之前,从上至下是:煤炭工业部→省煤炭工业厅(省煤炭工业管理局)→矿务局→矿(厂);在煤炭工业部撤销后,矿(厂)仍是煤矿最基层的单位,之上是矿务局(矿业集团)。各煤矿根据社会的要求,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随内部改革的需要,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部分煤矿的医院、学校、后勤、居委会等社会福利和保障部分逐渐与工业生产主体剥离。煤矿内部的组织结构也实行精简调整。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煤矿改制,原矿务局大多改制为(能源)集团公司,为增强市场竞争力,逐步实施大战略、大调整、大手笔,能源集团就不单单只是生产煤炭,而是包含了煤业、冶炼、电力、建材、旅游、医疗卫生等多种产业。在20世纪末和进入21世纪,又实行集团军作战,将几个能源集团公司结集在一起,成立新的煤炭能源集团。煤矿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大致经历了从主要产煤到以煤为主发展多种经济产业,到突出煤炭主业兼顾其它辅业的几个大的阶段。这些组织结构的历史性变化的内在精神痕迹,在煤炭诗中都得以显现。研究煤炭诗,对于准确把握煤矿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时间风雨中的精神指令是最方便和可靠的。

煤矿的内部组织结构又与社会的相同组织发生“单向”关系。煤矿这一“系统”又与其它系统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和联系,并相互作用、相互刺激。社会其他组织结构的变化可能使煤矿的组织结构发生相应变化;同时,煤矿的组织结构的变化也可能引起社会其他相同组织结构的变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煤炭系统必须融入社会大系统。煤炭诗反映了这种作用和刺激。诗是一种内在的反映,研究煤炭诗会给社会学者提供最好的参考。

矿工,是“煤炭系统”的生命主角。矿工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与其他同类有共性之处,又有其独特性。矿工是煤矿人广义上的称谓。从煤矿内部看,矿工大致分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普通工人和教师、医护人员及家属与子女。根据社会的要求,煤矿人也与社会其他人发生着某些社会关系,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体,以工作调动、职务晋升等多种形式渗透入其他“系统”和“组织”。地域不同,煤矿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也各不相同。在中国北方,以煤矿为中心(或重心)而兴建的城市,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商业、教育等等,其内核明显带有煤矿色彩。在煤炭储量较少的南方,煤矿的社会位置却略显轻微。从社会发展进程看,不同的社会时期,煤矿的社会作用也迥然不同。

在此意义上,煤炭诗作为煤矿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表现手段,它对煤矿的内部组织结构、相互关系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呈现出的状态有着形象而深刻的表达,对煤矿和煤矿的生命主体——矿工由表及里的发现和书写,尤其是煤矿的情感内因、矿工的生存和生命状态、精神的质感和光泽、灵魂的内核,是煤矿新闻、局志矿志、有关煤矿和矿工的叙述性文体所难以提供和表达的。

在煤矿,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又是怎样的?其统一性、多样性、曲折性和前进性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表现是什么?这些,煤炭诗都有着微妙的反映。再者,煤炭诗属于煤矿的上层建筑,是意识形态范畴的一部分。煤炭诗对煤矿的经济基础的反映是诗意的,但它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煤矿与大地形成最亲密的“血缘”关系。煤矿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偏远的小煤矿,它的孤立和孤独,手工作业方式,透出的原始性;北方大煤田,由煤矿的兴建而逐渐衍化的城市,它的时代性、机械化开采,表现出的现代化和现代性。煤矿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属于社会学研究的范畴。这些涵含的最细微的“真”,煤炭诗给予了不同程度的传达和呈现。

中国煤炭诗写作群体之庞大,其诗作数量之巨,其创作历史态势之浩荡——一代又一代诗人义无反顾地高举诗的火炬,勇往直前。这在人类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社会现象,煤炭诗的社会学意义显而易见。从深层次分析,煤炭诗包容了煤矿的社会心理结构、社会功能、人际关系、精神发生历史、情感要素及情感规律,它揭示了煤矿人的心灵世界,描绘了煤矿人深藏的灵魂图像。

煤矿、煤和矿工的社会功能,煤炭诗有着形象的精神反映。煤炭诗人不仅以个人的社会行为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不断塑造煤矿人的新形象,还以诗的形式通过作品在报刊的发表,展现煤矿人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精神面貌、精神风采,从而提高煤矿在社会系统的位置,提高煤矿人的社会地位,不断刷新对煤矿一无所知的人们的视线,纠正他们对煤矿、对矿工的片面看法和偏见,让他们有新的认识。并架设了一座座煤矿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煤矿人与其他社会人之间的精神桥梁,铺搭了一个个灵魂对话沟通的和谐平台。

见于《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工人日报》《文学报》《诗刊》《民族文学》《星星》诗刊、《作家通讯》等报刊对煤炭诗的评述、评介和评论文章,构成了中国煤炭诗的社会声势。

煤炭诗的发表,对煤矿人精神生活的影响更不容忽视。煤炭诗对他们的精神生活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强烈的刺激,激活了诸多处于“休眠”状态的精神因子,缓解了他们长年在矿井下“六块石头夹块肉”的沉重压力,调和了他们紧张而疲惫的情绪,丰富了贫乏的内心生活和精神层次。使他们更加清楚地看清自己、认识自己,并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改变自己的社会心理结构,并懂得理应在社会中如何占据一定的位置。

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煤炭诗,对研究整个社会会更全面、更透彻、更深刻。

三、道德学意义

道德学,广义指伦理学,狭义指研究道德现象和实践的伦理学理论。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现象、揭示道德本質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在中国,反映西周政治文化生活的文献《尚书》《周礼》《诗经》等已记述了大量的伦理思想。在西方,“伦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ethikos,含有风俗、习惯、个人性格与品性之意。

煤的燃烧,毁灭了自己,给工业提供了能量,给人们献出了光和热,这是煤作为无语的生命在道德层面上的品德展现;煤矿人挖掘煤炭,给社会、给人们默默奉献出源源不断的煤,而他们得到的回报却很少很少,在物质条件较差的煤矿,一些矿工三代同处一间简陋的住房,但他们无怨无悔,这也是付出,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道德品质;再者,真正从事煤炭诗写作的煤炭诗人,心中所想就是尽可能创作出富有时代意义、生命价值和历史存在价值的作品,没有社会功利性。这种群体写作难道不也是高尚的道德行为吗?在现代社会,一些人的物欲和贪婪、对金钱的崇拜、肉欲和糜烂、道德的沦丧,煤体生命却始终保持和表现出道德中最宝贵最值得弘扬的品质:真、善、美。大量煤炭诗都表现了这一方面,诗人叶臻的组诗《煤的真善美》更为集中全面地对煤(矿工)的真善美给予了表述:“爱情物质化了/道义也物质化了/平庸的生灵涂一层贪欲的金粉/而煤却可以说不/它奔突在物质的围困之中/汗流浃背 精疲力竭/漆黑的硬骨/开一丛品质的鲜花。”(《在世俗中坚持》)当下是个越来越物质化、金钱化的欲望时代,可煤呢?叶臻在《煤的真善美》中说:

金币兑换良心的年代

漆黑的煤

只剩下三个健康的字:真善美

真、善、美是煤体生命的道德品质,也是灵魂层面上对人性的美好展示。

从道德学意义考察,《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人降生于世,在会说话之前,可谓人见人爱,可一当开口说话了,便有人教一些脏话、坏话,在成长过程中,难免沾染些不良习气,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情形。但煤矿人在进入煤矿之后,在采掘煤炭的历程中,不受外界影响,他们的道德品质不因社会其它因素所左右,始终如一地保持着道德中最宝贵的品性,捍卫着道德的神圣和庄严,这在煤矿凸现的道德规律,其内在根源是什么?是人类道德的良好遗传吗?是长期在矿井封闭的环境中劳动而一直保持着童少时代的率真吗?是向下的挖掘,挖掘即劳动,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必须,劳动铸造人的美德吗?是生命的依恋和爱使他们对人性的美好和纯真真实的展示吗?“真、善、美”的基础是“真”,善是“核心”,“美”是表现。当矿工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他们愿意以身相救自己的工友兄弟;当矿工走出矿井满面黝黑满身疲惫,却向着太阳露出雪白的牙微笑时,你不感到他们道德的崇高与真实吗?这些都应是道德学家俯身去深入探究的课题。

研究煤炭诗的道德学意义不仅于此。

从西方伦理学的含义来看,煤炭诗对民俗的表现也是突出的。例如:河北开滦的“窑坡文化”中的民俗,大口落子、驴皮影、唢呐、旱船、高跷等民俗事物,棒子面、八仙桌、大碗酒、满月酒等民俗事象和五颜六色的方言,在诗人齐凤池的“窑坡系列”煤炭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陕北民俗于煤矿的情形,在诗人葛平、肖峰的煤炭诗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刻画;绿岛、温古、麦沙在诗中对蒙古风情也有涉猎。

四、文化学意义

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的继承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阶级性,同时也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又形成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以巨大的影响。

煤矿文化是将文化的范围从社会性的大范畴限定在以煤矿和煤炭企业形成的“煤炭系统”,是以中国本土工业文化的积淀为基础,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壮大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煤矿文化集中以“企业文化”概括之,煤矿文学属于煤矿精英文化,而煤炭诗就是煤矿精英文化之精锐部分。煤炭诗的创作主要任务是发掘和创造煤矿精英文化中的精神财富,并向社会予以呈现,同时,它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煤矿物质财富在不同社会进程中表现出的状况,以及人们在物质财富状况下所处的境遇。它是一种本质的、深刻的揭示和展露。

1995年,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煤矿群众文化工作的需要,经煤炭工业部党组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在中国煤矿文化宣传基金会成立十三年的基础上,中国煤矿文化艺术联合会应运而生。在此前后,各省、矿务局和集团公司相继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为煤矿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中国煤矿文联主席许传播先生在《阳光文丛》的总序中说:“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各基层企业和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煤矿的文化机构从无到有,煤矿文化阵地从小到大,煤矿文化队伍从弱到强,我们煤矿的文化事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取得了有目共睹、令人称羡的辉煌业绩。”

煤矿文学是煤矿文化事业的先进部分,构筑了煤矿文化的“细胞核”,增强了内涵的“密度”和质感,拓展了外延。它引领煤矿文化的方向和潮流。煤炭诗又是煤矿文学璀灿的明珠。

众多煤炭诗人表现尤为活跃,在煤炭工业建设发展过程中获得强大的生产能力,生产了浩如烟海的精神产品,构成奇特的文化景观。煤炭诗人是矿工群体中的精英分子,更是煤矿文化的精英分子。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煤矿呈现出文化的多样性,这些不同民族和地域煤矿的煤炭诗人创作的煤炭诗也各具风格,它们赋有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色彩。但煤炭诗总体表现出文化的共性特征,即对生命的关怀,对生命的关爱,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情结。

在一定历史时间段,煤炭诗已成为煤矿文化最坚实、最长久、最高层的部分。它整体提供了煤矿人的精神成就,构建了煤矿人的精神价值系统。煤炭诗的文化成因、文化机理,其包容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诸多方面的程度,都是文化学者未曾涉足的命题。

煤炭诗陶冶了煤矿人的心灵,改变着煤矿人的文化心理,并引领煤矿文化事业的兴旺繁荣。煤炭诗人和煤炭诗升华了煤矿文化的品格,打造了煤矿文化的品牌,增强了煤矿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中国北方煤矿的大矿务局、大集团公司,例如煤炭诗人秦岭曾从山西的大同矿务局(现大同煤矿集团)走进北京;孙友田从江苏原煤矿进入省作家协会;安徽淮南矿业集团,诗人叶臻铸造了一枚煤矿文化的“金牌”,并带领一批煤炭诗人在《诗刊》《诗歌月刊》《阳光》杂志呈集团军亮相,展现了煤矿文化的集体方阵。

五、哲学意义

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是一种总体的认识,它包括活的观念以及对这个观念的反思、行为以及对这种行为的论述。在煤炭系统,煤炭诗人以自由的心灵,用心智不断追寻着煤矿、煤、矿工的本质存在。诗人们先从外部入手,触摸煤矿外在的景象,把握煤体生命的情感、精神状态,逐渐深入煤体生命的存在和精神的本质。

煤炭诗人最初对哲学意义的探寻和追问,类似人类对哲学的探寻。最初的哲学,从思维方式来说是从原始的感性思维而来的,又是对它的根本变革。“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从而一方面它消灭宗教本身,另一方面从它的积极内容来说,它自己还只在这个理想化的、作为思想的宗教领域内活动。” “太阳神”“火神”在煤炭诗中的出现,足以说明问题。煤炭诗人为了寻找到一个真实的存在,以宗教般的想象和思维,把普通的挖掘煤炭的矿工神圣化,赋予了矿工的“哲学定位”。

在煤炭诗创作进程中,煤炭诗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作着哲学意义的寻问。有着较深文化和哲学修养的诗人甘谷列,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提出了“矿山”元素(如果说海子为史诗提供了一个重要元素——“麦地”意象,那么,甘谷列将为或正在为我们提供另一重要元素——“矿山”意象)。诗人乔光伟提出了“大煤炭,世界的单元”的哲学命题,试图揭示煤炭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物质或元素。冉军的“煤中”也有一定的哲学意味,它道出了一个无所不在的、巨大的存在空间。鹿强也有对“煤里”的哲学所指:“天天走在一塊很大的煤里/是一种极悠远的美丽。”(《煤兮魂兮》)黄葵提出“黑暗是煤的光明”,极具强烈的思辩哲学意味。

煤炭诗人对哲学意义的探寻和追问是散点式的,以上仅是几例说明。

经过简单的分析,煤炭诗的诗学、社会学、道德学、文化学和哲学意义已经确立。

冉 军:中国煤矿作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在《星星》《诗歌月刊》《阳光》《中国煤炭报》《四川日报》等报刊发表煤炭诗近四百首,散文随笔、文学评论、报告文学数十篇。著有诗集《红与黑的颂辞》、煤炭诗歌评论专著《中国煤炭诗史论》,获第五、第六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阳光文学奖”、全国煤矿文艺作品成果展首届优秀图书奖等多项文学奖。现供职于四川煤炭产业集团广旺公司电力分公司。

猜你喜欢
矿工诗学煤炭
背诗学写话
金牌挖矿工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
老矿工的家国情怀
矿工老李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两种翻译诗学观的异与似
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