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闲暇教育初探

2018-08-29 01:31谭凤凤
求知导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高校

谭凤凤

摘 要:科技的进步、生产的自动化,使人们逐渐从劳动中解脱出来,闲暇时间日益增多,闲暇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个人身心健康的状况与综合素质的提升。目前,在我国,大学生的闲暇生活缺乏规划、形式单一、层次不高等现象比较严重。针对这些问题,加强高校闲暇教育队伍建设、将闲暇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推进闲暇课程教育、依托社团打造闲暇教育校园环境就成为必然。

关键词:闲暇意识;闲暇教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闲暇教育概述

对于闲暇教育概念,目前国际上较为统一的认识是:“闲暇教育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利用闲暇时间而获得某种变化。这些变化会表现在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并且它通常发生在儿童、青年和成人的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环境或娱乐环境之中。”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使用5至7个小时的空闲时间,才可能培养出聪明、全面发展的人。”闲暇对个人参与社会交往、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兴趣爱好、提升个人素养,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个人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闲暇教育的开展旨在使个人培养和树立闲暇意识,提升闲暇技能,学会科学规划和合理安排闲暇生活。20世纪20年代以来,闲暇教育的意义日益凸显,目前,在世界各国,如美国、日本,对闲暇教育的研究可谓风生水起。

二、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现状分析

高校学分制的建立,使得大学生的闲暇时间非常充足。正如有人所说:“大学和闲暇是一对优雅的兄弟。”目前,我国大学生的闲暇生活状况却不容乐观。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当前高校大学生闲暇生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闲暇意识淡薄,对闲暇生活安排缺乏主动性

相较于国外,我国对闲暇教育的系统关注和研究比较晚,加上国内重视不足,中国民众整体上闲暇意识较为淡薄,对闲暇的意义了解较少。对大学生而言,亦是如此。笔者开展的一项“你是否对闲暇生活进行规划?”调查发现:仅有14%的学生曾认真规划、详细安排过自己的闲暇时间;22%的学生有一定的想法,但是并未做行动上的系统安排;64%的学生对闲暇生活的规划完全没有概念。

闲暇意识的缺失,造成很多大学生出现“上完课就不知道干嘛”“大学生活枯燥无味”的困惑,很大部分的大学生选择用睡懒觉、打游戏、看电视消磨时光,变成了“宅男”“居里夫人”,缺乏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严重影响了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缺乏闲暇实践能力,闲暇生活满意度低

笔者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缺乏合理、有效安排闲暇生活的技能,有些学生不知如何科学规划闲暇生活,还有些学生非常盲目,“忙来忙去不知道忙啥”。笔者调查发现:上网,学习、做作业,睡懒觉,看电视剧、电影依次排大学生闲暇时间主要活动的1~4名。而大学生上网的主要活动集中在学习充电、打游戏、聊天交友以及看电视几个方面,一部分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几乎都是在睡觉、打游戏、看电视中度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总体上闲暇生活活动形式单一、价值层次不高,闲暇生活实践能力和闲暇技能较低。

笔者在“你对自己的闲暇时间利用是否满意?”及“你是否需要闲暇生活的指导?”的调查中发现:53%的学生认为自己利用得不够充分,需要改进;另有高达38%的学生认为自己荒废时间,对闲暇生活状态不满意;高达8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闲暇生活需要指导,以更好地安排和规划闲暇时间。可见,大部分学生对闲暇指导和教育需求较高,在高校开展闲暇教育势在必行。

(三)精神空虚、无所事事、上网成瘾

调查发现:77%的大学生都会偶尔或经常性玩游戏,每周玩1~2次以上的大学生约占38%,其中,每天玩网络游戏的大学生比例达6%。笔者针对部分网络游戏比较痴迷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访谈,发现这部分学生普遍因缺乏闲暇规划,无所事事,精神空虚,于是在网络游戏中寻找存在感和满足感,甚至部分学生产生了网络游戏依赖症,荒废学业,拒绝与其他同学、老师交流,极少参与体育锻炼,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严重者产生抑郁、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四)闲暇观功利主义严重,违背素质教育理念

在整个社会日趋功利的大环境下,无论是教育、工作还是生活都被附上功利化的目标,个人的休闲、娱乐都被视为是不求上进、荒废时日的表现,甚至在许多人的传统观念中,休闲是一种非常丢人、可耻的行为。加上国内家庭、学校应试教育理念的引导,致使大学生闲暇观念功利主义、工具主义严重。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任何与学习无关的都是不合理的,都是不应当存在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提高学分绩点,拿奖学金,考四六级、计算机、托福、雅思等证书上,成了学习的奴隶,有的成了“书呆子”,缺乏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基本能力,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三、高校开展闲暇教育的对策

(一)高校闲暇教育队伍建设

1.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作为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群体,他们了解学生的基本个性特征以及闲暇生活的基本需求,且他們可以利用其与学生的密切关系,可以更深入、更有效地开展闲暇教育。

2.建设专业的闲暇教育师资队伍

笔者认为,我国闲暇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对闲暇教育师资的基本条件要求及培养方向应该是:首先,教师本身要有积极、成熟的闲暇意识和闲暇技能,有丰富的闲暇生活经验和实践能力,可以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其次,教师要学会旋转课堂,转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主角,让学生成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亲和力。最后,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熟练掌握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帮助学生树立个性化的闲暇价值观和制订闲暇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升他们的闲暇技能。

3.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力量

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力量加强闲暇教育,尤其是发挥模范先锋学生的带动作用。学校方面可以通过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优答辩、事迹宣讲、榜样宣传以及成长互助小组等形式的开展,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学习提供平台和渠道,发挥学生榜样作用的带动力、感染力和号召力,使闲暇教育蔚然成荫。

(二)将闲暇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在我国,闲暇教育的开展一直处于雷声大雨点小、只见开花不见结果的状态,究其原因,皆是因为闲暇教育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亦未能成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推进。笔者认为,应当在高校全面推进闲暇教育的开展,从整体推进到重点落实,从普遍教育到个性化指导,制订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闲暇教育体系。

首先,面向全体,整体推进。通过闲暇教育课程设置,团体辅导,定期开展座谈会、讨论会,加大社团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等主题活动,宣传闲暇意识,提升学生闲暇技能。其次,抓住关键、重点突破。抓重点问题,对学生闲暇中出现的重难点,探讨研究针对性、有效性的解决方案;抓关键环节,在新生入学、放假前夕、考研就业等关键时间点,集中力量,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效果。最后,为学生提供针对化、个性化的闲暇教育指导。可以仿照心理咨询室的建制,设立专门的闲暇教育工作室,接受个体咨询与辅导。通过专业教师对学生一对一的个体咨询、深度访谈等方式,开展专项闲暇知识辅导等个性化闲暇帮扶措施。

(三)开设闲暇教育课程,加强闲暇理论指导

探索在高校开设闲暇教育相关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课与实践活动课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其中理论课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闲暇价值观念,实践活动课主要侧重于提高学生的闲暇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第一,设置闲暇理论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闲暇的概念、目的、价值意义、闲暇生活有效利用等知识,使大学生对闲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明确其价值和意义,帮助大学生形成一定的闲暇价值观念。笔者建议,闲暇教育理论课程可以与当前高校普遍设置的职业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相结合,整合师资力量,建立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将闲暇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融合,帮助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找到成长和努力的方向,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结合心理健康课程,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等,使学生学会自我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培养自我意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第二,设置闲暇实践活动课程。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均开设了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休闲课程,如体育课程的多样化,插花、音乐欣赏、美术鉴定、美食制作等课程的设置,对于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笔者建议,可以通过加强校际、院际合作的方式,探索和完善公共选修课、实践课的体系。目前,以北京为例,学院路21所高校组成的“教学共同体”已连续多年联合设置学院路共同体校际公选课,开设校际公共选修课近120门,旨在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以提升学生的人文、艺术等素养。在实践中,该方式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笔者建议,应当不断完善和丰富校际公选课、实践课的课程设置,在教学实践中,将闲暇教育理念更多地融入,寓教于乐,使闲暇教育在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中开展。

(四)依托社团建设,创造闲暇教育的良好校园环境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笔者认为高校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创建的重要承担者,应当做到:

1.发挥学生社团的学生成长大本营作用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大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社团是大学生实践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大本营,也是闲暇教育的最重要的实践课堂。高校管理者首先应当从观念上认识到高校社团的本质和特点;其次,要改变社团管理模式和理念,以引导、指导代替管理、约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要发挥学生社团培养和锻炼学生干部的重要作用,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干部,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

2.社团活动贴近学生、走进学生,激发学生兴趣

社团活动的开展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的原则。首先,要更多地重视学生体验、重视学生兴趣、重视学生需要,开展更多走进学生身边、走进学生心中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的决策中起到主体性作用。其次,要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打造一批特色突出、充满新意和吸引力的特色活动。最后,要坚持校园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丰富校园文化,满足不同学生的社团文化需求。

3.打造品牌活动、精品活动,提升社团文化质量与层次

高校社团作为高校文化的重要推动者,应当起到思想引领和价值导航的重要作用,绝不可仅仅成为学生自娱自乐的“游乐园”。因此,应当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加强对社团文化建设的引导:首先,依托学校层面的支持引导,优化社团文化结构,打造一批有一定影响力、号召力,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实践中起到育人实效的品牌活动、精品活动,提升活动质量和层次;其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院际、校际乃至国际交流与实践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机会,真正起到活动育人的作用;最后,通过开展文化讲座、交流座谈、文化艺术鉴赏、素质拓展、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加强文化宣传与交流,打造一个价值导向正确、艺术氛围高雅、学术氛围浓郁的校园环境。

闲暇给予人们休闲娱乐、陶冶情操、与人交际以及发展兴趣的平台。大学生闲暇生活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个人身心健康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高校应当承担起大学生闲暇教育主力军的职责,从加强闲暇教育队伍建设、完善闲暇教育教学体系、科学规划闲暇课程设置、构建校园文化等方面着手,探索出符合我国特色与国情的高校闲暇教育模式与规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罗 华.大学生闲暇及闲暇教育现状的抽样调查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3]Thorstein Veblen.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M].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1994.

[4](美)保羅·萨缪尔森,(美)威廉·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第16版)[M].萧 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5](美)J·曼蒂,L·奥杜姆.闲暇教育理论与实践[M].叶 京,潘敏,鲍建东,等,译.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6]李庆峰.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现状[J].青年探索,2003(1).

[7](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叶 芃,束荣新.闲暇教育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6).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