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思
摘 要:由于目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委员制度还处在探索阶段,本研究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阐述心理委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现存问题出发,对心理委员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对策,为进一步发挥心理委员作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心理委员;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等文件,明确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1]。2004年天津大学率先实施了以班级心理委员为基础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2]。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阐述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河南理工大学于2007年开始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并一直延续至今,已举办多期心理委员培训及心理委员技能大赛,班级心理委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心理学知识为学生服务,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育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委员通过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普及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和了解,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通过朋辈心理辅导,发挥同伴效应
由于专业教师的人数有限,很难将心理辅导深入到每个学生个体。心理委员的同学身份有利于其成为倾听者,求助者在面对相同身份的对象进行倾诉时,相对承受的压力小,倾诉的比较充分[3]。利用朋辈心理辅导这种形式,可以及时为班级同学提供心理帮助,给予同学们鼓励、劝导和支持,发挥同伴效应。
3.及时传递信息,发挥纽带作用
河南理工大学建立了“班级心理晴雨表”月报制度,心理委员将每月掌握到的本班同学相关信息向辅导员及心理辅导站报告,使心理委员在平常的工作中密切留意心理情绪波动较大的同学,建立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平时状况按时汇报”的“班级——学院——学校”三级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趋于常态化,便于辅导员及学校对学生心理动态的掌握。
结合河南理工大学的现状发现,目前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建设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不够严谨
河南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科类专业为主的院校,专业主要为电气、机械、土木等工科类学科,不同于文科类的院校,接触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较少,加上理科生的思维方式影响着对心理学的理解,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上存在一定限制,而班级心理委员一般要求由心理健康、观察力敏锐、责任心较强的同学担任,但现实中心理委员的选拔和其他班委没有差别,一般是本人自愿报名,之后班级选举产生,对心理委员的选拔缺乏足够的重视,不够严谨。这样的选拔方式就导致心理委员的专业素质高低不等,不能很好地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协助学校进行心理相关活动的开展,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2.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开展缺乏氛围
由于河南理工大学的类型,影响到学校的学科设置,开设的课程以自然科学相关的专業为主,再加上专业课程和各类等级考试较多,人文社科类的专业设置较少,特别是心理学方面的课程覆盖面更少,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了解较少,甚至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做心理咨询是“有病的人”才做。加上心理委员的身份是本班同学,有些学生不愿意将心理状况主动与心理委员进行交流,觉得是件难以启齿的事,并且担心会泄露自己的隐私。还有部分学生对班级心理委员的专业性会产生质疑,认为心理委员不能有效地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容易对心理委员产生排斥和不信任。由于氛围的缺乏,使得班级心理委员与同学的沟通之间存在障碍,无法很好地开展工作。
3.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开展缺乏稳定性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专业,避免盲目选择为就业带来问题,河南理工大学实行学科大类招生,在学生大二的时候进行专业选择,重新分配班级、宿舍,班委重新进行改选,这样就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难,学生需要重新融入新班级,辅导员需要重新认识学生,而班委的改选就会造成心理委员的不稳定性,有些大一经过培训的班级心理委员可能因为换届就不能再担任这一职务,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对班级心理工作的持续性造成影响,而且心理工作的保密性也会受到学生质疑,学校方面更需要对于重新当选的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培养,使得培训工作重复进行,不利于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的开展。
4.班级心理委员培训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由于心理委员不同于其他的班委,要求专业性较强,但新生选拔的心理委员之前几乎没有系统地接受过专业心理知识的培训,在学校组织培训之前并没有工作经验的参考和借鉴,需要学校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但现实情况是理工科院校的心理健康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再加上时间限制,培训的周期短、时间紧,培训过于集中,不能保证培训的系统性,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特别是在专业调整之后,心理委员改选之后面临心理委员专业能力良莠不齐的情况,目前河南理工大学的心理委员培训更多的是针对一二年级,到三四年级之后,由于诸多原因培训针对的对象不再集中于三四年级,加上三四年级学生的精力已经不能很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新问题的出现也无力解决,使得培训失去了指导意义,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5.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机制不健全
健全的管理和激励制度是保障心理委员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的先决条件,要想更有效地激发心理委员的工作热情与工作责任心,高校应制定一套完善的心理委员考评与管理制度[4]。当前河南理工大学建立了班级心理状况月报制度,但是对于出现的问题,班级心理委员更多的是依赖辅导员及心理辅导站解决,产生一种自己的工作职责只是将班级心理状况传达给学校的误区,还出现了部分班级心理委员敷衍了事的情况,违背了当初设计这月报制度的初衷。此外心理委员除了接受培训之外,缺乏日常生活中专业教师的指导和监督,缺乏足够的奖励机制,对心理委员的工作内容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使得部分有想法的心理委员工作热情不高。另外,对不能尽职尽责的心理委员缺乏考核机制,使其继续担任心理委员,但对待工作有所懈怠,降低工作效率。
1.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要严谨科学
班级心理委员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其工作具有特殊性,不同于其他班委。结合河南理工大学的实际情况,心理委员的选拔可以放在新生心理普查之后,由专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心理委员职责进行宣讲,参照新生心理普查结果,遵循“个人报名——班级推荐——学院面试”的原则,之后在符合条件的学生中进行筛选,确保心理委员的选拔严谨科学,最终确定最佳人选,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营造积极健康的工作氛围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公共微信平台、文化墙等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引导学生树立对心理学的正确认识,走出误区;结合当前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展相关活动,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积极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及相关课程设置的比例,为心理委员开展工作营造积极健康的工作氛围。
3.设置连任制保证心理委员的稳定性
因为大类招生导致分专业之后涉及班委换届,导致心理委员的保密性和稳定性受到影响。针对这一特定职务,在涉及班级干部调整的时候,对于表现优异的班级心理委员,在班委不冲突的前提下不进行调整和更换,使心理委员可以继续参加连续的心理培训,使得他们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具有较好的连贯性,也有利于心理委员工作稳定性的提高,能够更好地进行工作开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4.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大部分心理委员在进入大学之前对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接触较少,因此专业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当前河南理工大学心理委员培训过于集中的现状,可采取“学校为主,学院为辅,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方式,以学院为单位,开展日常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并且结合不同年级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内容:对于新生心理委员,可对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心理问题的初步识别等内容进行培训;对于二三年级的心理委员,可对人际交往、抗挫能力、恋爱心理、职业规划等内容进行培训;对于四年级心理委员,可对压力缓解、就业指导等内容进行培训。并在平时的工作中,安排专业教师对心理委员工作的开展进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帮助,提供专业上的支持。
5.完善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机制
第一,结合现有的《心理委员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规章职责,如开展例会制度、危机事件报告制度等。并定期组织学院间的心理委员工作交流会,总结经验,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第二,建立对心理委员的考核制度。给每名心理委员设立工作日志,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计划、工作成果以及问题反思等进行记录、总结,工作日志也是学校对心理委员的工作进行评价考核的依据[5]。在每一学年末,结合心理委员参加培训的效果、活动开展情况和工作日志的完成,采用辅导员和学院相结合的评定方式,对表现优异的心理委员,颁发“优秀心理委员”证书,并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进行谈话或者撤职,用考核制度来激励心理委员,将工作开展到实处,真正成为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坚力量,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每一个班级,深入到每一名学生的心中。
[1]张丽娟.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现状调查与建设对策[J].考试周刊,2012(85):156-157.
[2]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研究中心.学生心理委员读本[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3]庄正风,高艳玲.大学生心理委员的角色分析[J].药学教育,2013(1):30-32.
[4]刘红艳.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现状思考及对策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4).
[5]杜芬娥.高校心理委员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