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岩,郑文生,孙艳玲
(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广泛,气候差异悬殊,生育期内降雨量和蒸发量差别很大,需要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灌溉制度[1]。我国北方地区,在玉米的生长生育阶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需要实施灌溉。黑龙江省地处寒地玉米种植区,玉米播种期在4月下旬—5月上旬,该时期季节性缺水严重,一般需要补充灌溉,以增加土壤墒情。灌水是保证适时播种和出苗的关键,为苗期生长提供适宜的水分条件[2-3]。苗期一般为5月中旬—6月中旬,湿润年份降水能够满足该时期需水要求,一般年份及干旱年份需要进行灌水,保证苗期正常生长。拔节期处于6月下旬—7月上旬,茎叶生长迅速,光合作用加强,结实器官逐步形成,该时期旱、雨季相交,易发生干旱,需根据墒情需要灌水。抽穗期籽粒逐步形成,需水量达到全生育期的最高峰,新陈代谢极强,对水分最为敏感,是需水关键期。灌浆期茎叶养分向籽粒输送,是籽粒形成的主要时期,需要足够的水分,此期缺水受旱将会影响植株养分输送,降低产量。
试验在黑龙江省灌溉试验中心站进行。试验中心地处东经125°45′,北纬45°22′,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1999—2017年年平均气温在-4~5 ℃之间,降雨量400~650 mm。2017年生育期平均气温19.5 ℃,各月平均气温见表1。试验在测坑内进行,测坑长2.5 m,宽2.0 m。根据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土壤类型为黑土,0~80 cm剖面土壤均为粉壤土,平均干容重为1.34 g/cm3,平均饱和含水率为46 %,田间持水率为36 %,分层土壤物理特性见表2。
表1 玉米生育期内月平均气温 ℃
表2 土壤物理特性
供试品种为东富1号。5月1日统一播种,试验采用常规种植,种植密度为4.95万株/hm2,9月28日收获测产。本试验主要针对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进行灌溉试验处理,对生育期土壤水分控制分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及CK,CK为当地不灌溉自然生长的对照处理,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共12个试验小区,具体试验设计见表3,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来确定灌水时间,灌水时采用喷头喷灌,水表计量,计划湿润层深度拔节期为40 cm,抽穗期和灌浆期为60 cm。
表3 试验处理
注:表中数据为土壤体积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
降雨量、0~60 cm土壤水分测定、株高、叶面积、测产和考种。
表4为玉米不同生育期划分情况,不同处理条件下各生育期叶面积变化见图1。
表4 玉米生育期情况
图1 不同处理条件下各生育期叶面积
从不同生育期玉米叶面积变化可以看出,在玉米前期生长阶段,由于植株较小,对水分需求也相对较小,所以各灌溉处理株高长势状况差异并不大[4-5],进入拔节期后,玉米的叶面积增长较快,拔节期之后到灌浆期前期,玉米叶片的生长处于较为平稳的增长,且处理3的玉米在灌浆期已经出现叶片面积减小的情况,说明这时叶片开始萎缩。从四个处理对比来看,处理3的玉米叶片整体生长比较快,CK处理叶片相对较小且生长较慢。这说明在生育期适当的加大水分会增加叶片面积,加速叶片的生长过程。
图2为不同试验处理条件下玉米株高生长情况。综合分析株高与灌水量的关系可知,在苗期及拔节期,玉米株高生长较为平稳,在拔节期之后,玉米株高开始快速增长,各处理株高长势增加幅度明显,并且随着植株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越来越大,水分成为制约玉米生长的主要因素[6];到灌浆期,玉米株高生长速度减慢,渐渐趋于平稳。从四个处理对比来看,处理1、处理2、处理3的玉米株高在整个生育期都略高于CK对照组,说明在各阶段适当增大灌水会使玉米株高增大,但不同时期增大灌水量对玉米成熟期株高影响并不十分明显。
图2 不同处理条件下玉米株高
表5为不同试验处理下玉米产量指标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拔节期增大灌水量,玉米穗长、10穗籽粒重、籽实水分和亩产均增大。抽穗期增大灌水量,玉米百粒重减小,秃尖长、10穗籽粒重、籽实水分和亩产增大。灌浆期增大灌水量,玉米秃尖长和百粒重减小,对作物亩产影响不大。
运用公式(1)水量平衡的方法推求作物耗水量,得到玉米耗水量见表6。
表5 不同试验处理条件下产量指标
ET=M+P+G+W0
(1)
式中:M为作物生育期内净灌溉用水量,mm;P为生育期内有效降水量,mm;G为生育期内地下水补给量,mm;W0为作物生育期始末土壤含水量之差,mm。
表6 不同试验处理下玉米耗水量和水分生产率
喷灌尽管产量较充分,灌溉处理略低,但由于耗水量也低,水分利用率反而高于充分灌溉处理[7]。从整个生育期来看,作物在抽穗期耗水量最小,灌浆期耗水量最大,这是由于不同生育期长短和生育期内降雨量不同所致。抽穗期到灌浆期玉米转入旺盛的生殖生长和产量形成阶段[8]。不同试验处理玉米生育期总耗水量相差不大,试验数据表明在玉米拔节期加大灌水,生育期内总耗水量最小,玉米耗水量最高阶段出现在灌浆期,这和此阶段气温较高、作物代谢较快有关,在玉米拔节期和抽穗期加大灌水会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处理1是在玉米灌浆期高水处理,灌浆期后玉米产量基本形成,对水分敏感程度降低[9],此阶段加大灌水对提高玉米产量影响不大。处理3在玉米拔节期加大灌水后,不仅提高玉米产量,而且能降低生育期内总耗水量,提高水分生产率,在本次试验中处理3效果最佳。
(1)玉米苗期叶面积增长较快,之后叶片生长处于较为平稳的增长,拔节期株高增长较快,不同时期增大灌水量对玉米成熟期株高影响并不十分明显。
(2)拔节期灌水,玉米穗长增大;抽穗期灌水,玉米秃尖长增大,百粒重减小;灌浆期灌水,玉米秃尖长减小,百粒重减小。
(3)在玉米拔节期加大灌水,生育期内总耗水量最小,玉米拔节期和抽穗期加大灌水会有效提高玉米产量,灌浆期高水处理对提高玉米产量影响不大。本试验处理3为最优试验处理,此结论只是针对一年试验结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还需根据不同水文年型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