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检查的要求解读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解读(七)

2018-08-29 09:21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8年8期
关键词:经济效益课题目标

(1.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浙江 宁波 315000;2.恒尊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舟山 316000)

1 标准要求

5.1.9 效果检查

所有对策实施完成后,小组应按以下要求进行效果检查:

a.与课题目标进行对比,检查课题目标是否实现;

b.与对策实施前对比,判断现状改善程度;

c.必要时,确认小组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标准解读

2.1 与课题目标进行对比,检查课题目标是否实现

检查效果就是将小组进行检查取得的数据与制订的目标进行比较,确定课题目标是否实现。效果检查一定要本着客观的态度,实是求事地进行对比检查,通过实际检验、检测得到的数据来确认。主要采用对比的方法确认检查效果。

a.把实施改进后所取得的数据与小组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以确定是否完成了课题目标;

b.可采用柱状图、折线图等统计方法来进行对比分析。

ⓐ用柱状图进行效果对比。与课题目标对比时,采用柱状图的方式进行,简单直观,使用方便,应用普遍。

例如,某QC小组活动完成了设定预定目标,活动后隧道中埋式止水带安装合格率从活动前的90.5%增长到97.3%,如图1所示:

图1 小组活动前后合格率对比柱状图

ⓑ用折线图进行效果对比

例如,某产品合格率由对策前的平均81.6%(1—4月),提高到对策后的平均98.9%(8—10月),高于98%的目标,实现了预期目标,如图2所示。

图2 目标对比折线图

2.2 与对策实施前对比,判断现状改善程度

小组在现状调查中,通过现状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并针对问题症结分析和找出主要原因,制订并实施对策。因而,进行效果检查时,必须对问题症结的解决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和对比,衡量现状改善的程度。

检查方式可根据现状调查的情况而定。如果现状调查采用了调查表描述质量的现状、问题,则检查时就应该采用调查表把现状和对策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如果现状调查时采用排列图的方式分析了现状的情况,则检查时也应该采用排列图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现状的改善情况。

2.2.1 调查表分析对策前后的情况

某QC小组设定的课题目标为“提高测量放样精度,桩位测量偏差≤5mm”。现状调查时采用的是调查表的形式,则在效果检查时,可将对策实施后实际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采用表格形式与对策实施前进行对比,见下表。

对策实施前后柱位偏差对比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施工的各种桩位偏差,均小于5mm,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达到了预期目标要求。

2.2.2 排列图分析对策前后的情况

某小组针对提高隧道中埋式止水带安装合格率的课题开展了QC活动。现状调查时采用排列图的方式找出了问题症结为“止水带偏移”。对策实施后,效果检查也应该采用排列图的方式进行对比,如下页图3所示。

从排列图中可以看出,经过对策的实施,“止水带偏移”问题症结已从对策实施前的“关键的少数”,成为对策实施后的“次要的多数”。说明小组活动所采用的改进措施有效,现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2.3 必要时,确认小组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QC小组活动取得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要时进行确认,并提供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环境、管理、服务、效益等方面的相关证实性文件。

2.3.1 经济效益的计算

a.关于经济效益的期限。一般来说,QC小组计算经济效益,只计算活动期(包括巩固期)内所产生的效益。

图3 止水带安装质量现状对比排列图

b.计算实际产生的效益。QC小组在活动中,必然会有产生一些成本或者投入一些费用,这些因素都要纳入效益计算中去。计算QC小组的经济效益时,主要计算实际的效益(或直接经济效益)。

实际效益 = 产生的收益 - 投入的费用

2.3.2 社会效益等其他效益的确认

有的QC小组可以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而有的QC小组,其解决的课题是绿色文明施工、改善环境、保障安全、为顾客服务、诚信等方面的内容,未必能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对于提高人的素质,进一步推进文明建设,推进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对这些成果的取得,也要给予肯定和确认。

QC小组活动取得的新工艺、新技术的成果或者一些技术数据等,应有权威部门的认证材料;取得的经济效益,应有财务等部门的认证证明;取得的社会效益,也应有相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就建筑施工项目有关的社会效益而言,可以将当地的建设行政机关、业主、监理、用户等出具的证明附在QC成果报告中,以证明其产生的各种效益。

2.4 检查效果的结果处理

检查效果的结果通常有达到目标要求和未达到目标要求两种情况,其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

2.4.1 效果检查的结果达到目标要求。检查后取得的数据与目标进行比较,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值,效果显著,说明前面的几个步骤执行得比较好。在这种情况下,小组活动就可以进入到A阶段“制定巩固措施、总结和下一步打算”步骤。

2.4.2 效果检查取得的数据与确定的课题目标进行比较,未达到目标要求。

a.所制订的对策措施,不能解决由主要原因产生的问题;或者制订的对策措施虽比较具体、有针对性,但是实施中遇到困难,难以进行下去,无法达到对策目标要求。

b.原因分析不全面,没有从人、机、料、法、环、测等5M1E展示全貌;或者原因分析仅仅分析到第一层因素,没有分析到能直接采取对策措施的末端因素。

c.确定主要原因时,不是以客观事实来进行分析判断,未到施工现场进行确认,而是由主观推断确定的(如采用01打分法,举手表决等),可能把应该属于主要原因的,作为非要因而剔除,而将非要因作为主要原因;没有按照末端原因对问题症结的影响程度判断主要原因。

d.制定的对策表不够理想,如措施不够具体,缺少具体的步骤;对策的实施过程存在问题。

2.4.3 解决方法效果检查,当未达到课题目标的情况下,应返回到原因分析等步骤,查证哪个步骤存在问题:

a.返回到原因分析步骤,检查原因分析是否从人、机、料、法、环、测等5M1E方面展示原因的全貌,原因分析是否彻底,分析的末端因素是否能直接采取对策,工具应用是否恰当,如果发现原因分析有问题,应重新进行原因分析。

b.检查要因确认步骤,主要检查要因的确认是否客观,是否用事实说话,是否结合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进行确认,是否按照现场验证、现场测试测量和调查分析进行。如要因确认是凭主观判断确定的,可以说明要因确认不当,应重新进行要因确认分析,找出真正的要因。

c.检查制定对策步骤,看对策表中的对策是否为针对要因而提出来的,对策是否有效;措施是否对应对策而展开,是否具体,措施的实现能否解决要因;每条对策措施实施后,是否进行了效果比较,是否实现了对策目标。

根据以上的检查,无论在哪个步骤发现问题,都应及时进行调整,找出原因,重新制定对策措施,组织实施,直到问题解决,实现目标为止。

以上的往回检查分析,不能说是进行了第二个PDCA循环,这只不过是目标没有完成后,程序自发返回到分析原因的某个步骤进行检查,也可以理解为小的内循环。

2.5 效果检查中常见的问题

2.5.1 效果检查时收集的数据与目标无关

在效果的检查中,虽然列出了许多数据,但是有的数据与目标无关,有的数据无法与目标要求相对应,无法说明是否实现了目标。有的数据没有说明是如何得到的,含糊其词,不知出处。

2.5.2 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不正确,或未经有关部门确认

有的QC小组的经济效果,没有任何的计算过程或计算方法不正确;有些经济效益取得,没有有关部门的确认证明,缺乏可信度。

有的出现一些不符合实际地计算经济效益的现象,片面认为只要创造经济效益就好,创造的经济效益大,则成果水平就高。

2.5.3 不重视无形效果的评价

一些管理型、服务型的课题,以无形效果为主,如文明效果、社会效益等,以定性为主,往往没有量化的指标,不直观,导致一些QC小组忽视评价确认这一环节。

猜你喜欢
经济效益课题目标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