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涌现了大量的景观公司,参差不齐。有些公司大量商业化、快速、标准化的对各线城市的滨水空间进行改造设计,造成很多城市滨水公园功能不强,缺乏特色,甚至破坏原有的自然滨水自然生态景观。笔者从业十载,参与IFLA和ASLA等国际景观协会议和各项国际滨水公园竞赛,基于近期一些具有前瞻代表性的滨水设计获奖方案,探讨中国未来10年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发展方向。
过去20年,中国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思路和形态成为主导城市发展和生态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其中公共开放空间设计中的滨水开放空间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水利工程、交通设计,生态学研究,不但有利提高城市居住环境和滨水文化传承,而且承担着边界生态修复和改善城市微气候的角色。
过去20年,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涌现了大量的景观公司,参差不齐。有些公司,甚至是大公司,打着海绵城市和解决生态环境的口号,大量商业化、快速、标准化地对各线城市的滨水空间进行改造设计,造成很多城市滨水公园功能不强,缺乏特色,甚至破坏原有的自然滨水自然生态景观。
当前中国整体开放空间设计的思潮,主要受到来自欧美学院派的影响。代表性的是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和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两者每年共同召开的一次年会外和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IFLA定期出版的刊物有IFLA 通讯(IFLA News),而ASLA则每年公布获得专业奖项的名单。其中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对中国当代的景观设计影响较大。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是一个世界性的专业协会,是当前最负盛名的景观设计师协会。它成立于1899年,已有100多年历史,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每年公布的专业奖项获奖名单,代表了全美和全球当代的设计方向。奖项的类型,包括综合设计,住宅设计,区域规划与分析,新技术运用和专业期刊书籍发行等。获奖的机构,涵盖全球42个国家的设计事务所,高等院校,杂志期刊和专业供应商等。每一届的获奖作品,都会在业界内引发广泛的传播和探讨、研究。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专家评委的评判,除了针对设计的质量之外,同时还兼顾考虑环境的承受敏感性和可持续性。
在过去10年,由于全球化日益加强,更多的境外事务所参与中国开放空间设计竞赛投标,也有越来越多的跨洲际,国界的设计公司异地办公,以及人才输送和交流,比如留学生到欧美国家深造,之后进入中国本地设计公司任职;欧美的优秀资深设计师来华工作,带领中国本土设计师成长;海外深造学术人才,回中国执教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把欧美的景观设计理念、手法和模式带入中国。
在过往五年的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 公布的获奖名单中,滨水开放空间设计项目,除了设计的质量外,注重项目的雨洪管理和生态功能,可持续性以及对周边城市发展、自然环境的影响力。以2016年ALSA奖项为例,公布的分析与规划奖,巴吞鲁日湖总体规划-将路易斯安那的地标性场所从生态崩溃的边缘拯救回来,并转化为文化的殿堂。而通用设计荣誉奖,从棕地到公园的宁波生态走廊突出的贡献是,将不适宜居住的棕地转化为一道线性的“活体过滤器”。这个典范的案例,展示了绿色基础设计的投入,实现了“经济和环境的双赢”效应。它既提高了公众公共卫生质量,带来了新生活体验的公共场所,也重新定义了可持续发展的真正标准,更重要的是,没有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为当地的原生动植物创造了一片可供栖息、繁衍的场所。
另一个备注瞩目的案例是由BIG事务所针对纽约曼哈顿岛下城区设计的“U”型的防洪系统。该方案的目的是提升城市滨水绿色基础实施在防洪抗灾方面的弹性,类似当前中国在推广的“海绵城市”系统。
面对城市化发展新要求,未来中国下一个10年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设计,要求建设组织方,联合各个专业的专家和设计工程人员,多专业,多方向论证,让社会需求、经济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安全结合起来,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益,而不再只是单纯的工程技术和审美问题,才能避免一次性工程项目建造的浪费,发挥场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发展重要的绿色基础设计,滨水开放空间承担水体修复、生态旅游、提升市民生活水平、促进科学教育与生态旅游、拉动周边区域经济的提升等。滨水开放空间设计涉及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水利工程、交通设计,生态学研究和城市经济学等。多学科专业共同合作,要求从一开始立项设计时,邀请不同专业背景的设计师和学者参与,同时项目发起方的负责团队,由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组成,进行监管,才能保证最后完成优秀的作品。
从前面的具有前瞻代表性的滨水获奖案例可见,当前和未来至少10年, “注重雨洪管理和生态功能可持续性”依然是滨水开放空间设计发展的主旋律。
在众多城市问题中,雨洪管理是一个重大的课题研究,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雨洪管理,也是国家水体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新的方向是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充分利用绿色基础设施,建造更具弹性的雨洪管理基础设施,并同时创造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环境。而滨水公园,与雨水和地下水的关系,更是息息相关。解决雨洪管理和提升生态功能、可持续性的重要途径是通过营建公园绿地,形成一个集雨洪调蓄、污染阻隔、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以及市民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景观基础设施公园。
继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政治导向、消费升级的助推下,城市规划下的公共开放空间,也将掀起一股体育浪潮,探索“体育+开放空间”新模式。新模型下的滨海开放空间,借鉴欧美国家经验,首先在总体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阶段,把一些基本的体育要求作为设计导则,作为设计的基本要求,例如与区域绿道系统接轨的绿道设计要求,全区贯通的慢跑道要求,已经成为基本的设计条件。在分区设计特色上,也出现越来越多的以体育为主题的定位。2011年开放,展现现代滨海城市魅力和形象的代表作,深圳湾公园,园区内滨海自行车绿道带全长达13公里之长,并专门设计追风滑轮公园和运动公园。前者是专门为青少年提供滑轮运动场地,后者是在主空间预留3个足球场大小的阳光草坪,以满足城市居民开展非正式的体育活动和比赛。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有别于传统工艺制作的新技术,也在改变景观行业。2017年11月面市的sketchUp 2018,作为全球使用度最广的3D设计工具,推出的最新特色功能是支持3D打印功能。这意味着,3D打印,在未来景观和建筑设计及工程运用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别于传统定制开模流程,3D打印,它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大大缩短定制构件的制作时间。有利于更快速地定制出特定设计等异形的构件,例如有机造型的长条座凳,或是弧形的带模块的景墙,或是公共的景观构筑物。在滨水开放空间中,由于场地受到水热条件的影响,需要耐盐碱腐蚀的硬质景观。这时,3D打印,在参数技术支持下,又能利用回收的建筑废料,快速定制模块的人工产品,具备更高的抗压、抗腐蚀功能,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和瞩目。
智能系统,目前各国科研机构和企业,正在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各种新型设备和系统,运用范围从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无人汽车等设备领域,再到日常生活的智能管家、监控系统等,将大大改变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创新和便利。而智能系统在滨水开放空间的运用,目前也逐渐进入尝试阶段。在海岸线的防浪堤上,在不同的潮位标高上,可以设置潮位预测标识感应灯,监控实时天气潮位变化,更直接地给访客提供警示作用。智能灌溉系统,通过各种传感设备监控环境温度、土壤水分、光照强度数据等,系统自动进行灌溉管控,节约水量的同时节省了后期人工养护成本。另一个研究方向是通过智能系统,可监控滨海开放空间,人工咸淡水湿地的水量分布对种植生长的影响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