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五年间
——写在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五年行动的路上

2018-08-29 02:11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8年1期
关键词:四川垃圾建设

何健出席中国(四川)-德国新型城镇化合作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天府新区环球中心

五年前的2013年1月,一个春天的故事火爆巴蜀,这故事的主题是在“2013年四川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旨在“五年砥砺前行,迈向发展高地”。

五年弹指间,四川展新颜。建设人以开明的思想、开放的政策、开拓性的工作、开发建设四川,一次次突进,一步步跨越,不断开辟出新的天地,催生出新的希望,谱写出新的篇章,铸造出新的辉煌,迈向新的时代!

励志后发变奋发

作为地处内陆经济发展滞后的四川而言,新常态之下经济社会面临哪些挑战?区域发展如何破题?改革如何深入?

四川建设人审时度势,后发追赶,击鼓奋进,确立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新村建设”“百万安居工程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管网建设”和“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等若干发展新思路,科学务实,主动作为。

攻坚战首先从“新型城镇化建设”打响。全省2032个建制镇,其数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却普遍“苗多不壮”和“营养不良”,总承载的人口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从速度看,全省城镇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4个百分点;从质量看,全省城镇化规划水平不高,大多城镇建设“乱云飞度”,城镇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城镇体制结构不尽合理,导致产业趋同“千篇一律”,无论是从现状还是从发展的需求来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都是四川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后发”变“奋发”。雄起的四川人从2013年起,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勾画了宏伟蓝图,安排部署了6项工作重点和5项配套改革,启动了“百镇建设行动”,通过“四个优化”科学确定了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一是优化城镇布局,避免“一城独大”。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引导人口和产业向成都平原、川南、攀西和川东北四大城市群聚集,构建以成都特大城市为核心,8大城市和16个中等城市为骨干,28个小城市与1793个小城镇为基础的科学合理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二是优化城镇形态,避免“千城一面”。科学确定城镇定位,突出各自特色,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调发展。

三是优化城镇结构,避免“盲目扩大”。把城镇规划从扩张性的规划变成限定城镇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确定开发边界,对城镇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设定上线,体现“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

四是优化城镇特色,避免“水泥森林”。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在不打破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开展规划,使未来的四川,当离家游子再度回望家乡时,那些镶嵌在现代化新城中的青山绿水和美丽城镇,那些记忆中的一条石板路,一泓碧绿水,或吊水楼台和穿斗木楼,都有自己的根脉、灵魂和风韵,都有自己独特的“乡愁”记忆。

考察成都市兴义镇

参观成都 市寿安镇建设

如此“四个优化”,统筹推动相关改革,全省城镇化质量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4年底城镇化率达到46.2%,之后每年平均提高1.5个百分点,在西部12省市中位居前茅,跃上了发展快车道。

而跑得最快的“小城镇”建设,成为西部的一大亮点。

何谓“亮点”?环境“青而绿”、形态“小而美”、产业“特而优”、机制“新而活”。并以“西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四川实践”为题,于2017年8月25日在成都举行的“首届中国(西部)特色小镇创新发展论坛”中进行专题报告。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来自国内外200多名专家的极大兴趣和热烈点赞。在此,四川省委、省政府排兵布“镇”,运筹帷幄,出台《关于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培育创建特色镇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现在300个“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数量拓展至600个,辐射带动全省2000多个小城镇竞相发展。

四川省秦巴山区脱贫攻坚住房建设质量安全现场会在巴中召开

牧民定居

敲开百姓幸福门

什么是幸福?

“川人安逸我安逸”,这是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对幸福的诠释。

“安逸”在四川方言中代表“舒服、爽快、美好、满意”等意思,古人以“安逸”为百姓谋福祉,而四川建设人则将“川人安逸我安逸”作为座右铭。始终把百姓的愿望当作第一信号,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百姓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围绕民生,着力把“安逸”融入“特色产业富民,新村建设惠民,基础设施利民,公共服务便民,创新管理安民”等五大民生工程之中。

而这些民生工程尤以“危旧房棚户区改造”而牵动人心。

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工程,四川建设人承担着全国总数15%以上的改造任务。

如何让“忧居”变“安居”?成都市“北改”提供了样本模式。这一被称为“迄今为止成都最大民生工程”的北城改造,让246万城北居民等来了朝思暮想的幸福。

曾经的成都市城北片区,产业结构低端,基础设施短缺,城区形态老化,交通拥堵,治安复杂,是成都发展短板,它直接关系到246万城北居民的生活环境,而且影响成都1400多万市民生活品质和四川首位城市的形象。

如何让城北华丽转身?

“四态合一,突出特色”是成都市城北嬗变的关键所在。

首届中国(西部)特色小镇创新发展论坛现场

出自世界著名设计师手笔的《成都市北城改造城市设计导则指引》,为“北改”勾勒出“立足国际化视野”的未来,按照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的要求和现代化城市形态、高端化城市业态、特色化城市文态、优美化城市生态“四态合一”理念,明确了城北“畅通、智慧、宜人、发达”的样貌模式,从形态上,通过规划建设,完善北部片区的基础设施布局;从业态上,根据成都市总体规划,布局符合城市持续发展要求的高端产业;从文态上,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升片区文化品质;从生态上,北部地处成都上风口,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提升生态质量。

这是一场与群众幸福指数息息相关的民生战役,拆的是旧房,暖的是民心,而在金牛、成华、新都3区的195平方公里改造区域内的“北改战场”上,战鼓声声,擂出的同样是民意回响,在“北改”项目区棚户区改造项目近300个,惠及15万之多居民,启动了上万套安置房,曾经脏乱差的城北二元化结构被破解,大大改善了城北人民的人居环境,电力、供水、污水处理及农贸市场等公共配套建设也全面升级。

“北改”改变了什么?对市民而言,改变的是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对城市而言,改变的是生产力布局和传统业态转型。2013年,城北传统的商贸市场业态被迁往二三圈层,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具有国际水准、代表产业高端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催动成都北部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同步提升,全年在建项目达401个,投资规模达2503亿元,投资增速超全市18.3个百分点,“极核效应”已经显现,“繁华中轴线”正在由北向南扩张挺进。

其实,成都市“北改”仅是全省棚改“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更多的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围绕着成都“北改”似众星捧月而璀璨夺目,似百花争艳而绚丽多彩。

在彝区,“彝家新寨”工程的实施,让凉山彝族自治州14万户、63万贫困群众住进了舒适的新寨楼。

在藏区,“牧区定居”工程的建设,让幸福的花儿在藏族群众心田绽放,58万藏族牧民有了新家园、新生活。

在老区,“巴山新居”工程的推进,产村相融新村定居点2000多个,让10万多山区农民住进了新房,至2020年,期间还将投资700亿元,以41万老区贫困户新居建设为重点,推动全域“巴山新居”建设。

在灾区,恢复重建工程如火如荼,近几年来,四川连续发生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地震、“4.20”雅安地震和“8.8”九寨沟地震,惨烈空前,万千家园被毁,许多西方媒体断言“灾后重建世界难题”。在大灾面前,四川建设人一路悲歌,一路壮行,坚持“集约、智能、生态、绿色、低碳”的原则,努力建设和谐人居、福祉人居。今天,当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这三片曾经伤痕累累的土地,看到的是崭新家园,感受到的是盎然生机,在1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完成城镇再造,为2200万受灾民众重建家园,让破碎的山河焕然一新,实现了家家有住房,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

融入江苏元素的孝德新城

都江堰市恢复重建 天马镇唐家院子

九龙镇清泉村新居

时间拉回到1256年前的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的茅屋里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不朽诗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今,杜甫的美好愿望再现在巴蜀大地上,“十二五”期间,四川统筹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133.1万户,2016年更是登峰造极,35万户农户旧房改造目标已完成36.9万户,实现了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庄严承诺。

玉宇澄清巴蜀埃

清洁中国“蜀”出彩。

全国第一个破解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难题的是四川。

全国第一个通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的是四川。

创立“我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里程碑”的是四川。

“打赢农村垃圾治理第一场胜仗”的仍然是四川。

如此点赞,源于2015年12月,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牵头、中央和国家10部门举办的《四川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现场会。经过严格预审、第三方现场核查、综合评审,国家10部门认定四川在设施设备、治理技术、保洁队伍、监管制度、资金保障等5个方面达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要求。由此,四川成为全国首个通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的省份。

四川获此殊荣,奥妙在于“激活垃圾正能量”。

正如厅长何健所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它具有两面性,利用好了就是‘宝’,处置不当便是‘害’”。

怎样变废为“宝”、趋利避“害”?

四川建设人亮出三把利剑:

利剑一:慧眼识“珠”,垃圾分类实现生态化。

建设人认为,垃圾的本质并不“坏”,它有许多积极因素,以国家生态示范县德阳市罗江县为例,改变对垃圾的负面印象,从3个方面为其找回了“好”:既从垃圾的特征中找到了良性“基因”,又从垃圾的分类中找到了再生“资源”,还从垃圾的功能中找到了实际“效应”,即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实现了垃圾处理减量化、再利用,垃圾堆肥后还能产生大量的有机肥料,大大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随着农村污染少了,环境美化,乡村游成为时尚,成为广大群众致富的重要支柱。

利剑二:变废为“宝”,垃圾利用实现资源化。

既然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四川建设人将错就“错”,做足资源化文章。早在2013年7月,全国首例无烟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落户四川,日处理垃圾2400吨,年发电量1.6亿度,有力地改善了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泸州市中恒节能环保建材公司“借题发挥”,利用火电厂的粉煤灰、煤渣、煤钎石等废弃物,生产隔热砖新型建材,成为市场炙手可热的“俏货”,每平方米售价高达160元,可消化该火电厂全部废弃物,实现产值1.5亿元。

利剑三:趋利避“害”,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

传统的生活垃圾处理办法大都是把垃圾从城区搬到城郊,堆放起来,实际是污染物的转移。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垃圾无害化的问题,科技创新是唯一出路。以垃圾中的锰渣为例,锰渣是电解锰业最大、最危险的污染源,电解金属锰废渣循环利用是一个世界难题。建设人在四川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联合研制成功了“电解锰废渣无害化处理装置”,开了世界先河。目前,这套设备有效运行,在废渣、尤其是在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和氨氮回收利用上获得重大突破,这对每年要处理1.2万吨固体废物的四川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同时表明四川又一次抢先掌握了固体废物处理的新技术。

抢占发展制高点

四川的优势在盆地,瓶颈也在盆地,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四川的方位在哪里?盆地的出路在何方?是守在蜀门内做一条“虫”?还是跨出蜀门变成“龙”?

四川建设人选择后者,跨出蜀门,峥嵘世界,并着力从三个方面开启跨越之旅。

跨越之态:走出盆地天地宽,实施“本地+省外+境外”战略,寻求发展空间,不死守一隅,四方出击,八面威风,打头阵的当是华西集团公司,作为西部建筑业的龙头老大,从2009年开始创建对外投资板块,从承建的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竣工,到承建的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新建办公楼的落成;从东非、西非,到东南亚、南太平洋以及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工程总承包,他们凭着一流的工程质量和优质服务赢得良好的国际信誉,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跻身ENR中国承包商企业60强的前10名,华西人志在高远,追求卓越,正趁海外发展的强劲东风和“一带一路”的机遇,努力打造“千亿华西”。

跨越之径:跳出盆地意识,打破“西部宿命”,向东是大海,向西是高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四川建设人从盆地出发,向大千世界迈进。最为抢眼的是信息产业11科技有限公司,他们以成都为起点,延伸至天南海北,勾勒出了一张庞大的“11科技网”,遍布全国29个省市,承担的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和工程总承包等大型综合性工程近万项,并与国际接轨,特别是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联姻,激发强大的内动力,企业得到长足发展,他们以纵横天下的技术实力,获得优秀设计、优秀咨询、科技进步各类奖项242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8个,部省级171个,始终以“设计尽善尽美、服务尽心尽力”的质量方针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另一个行业翘楚是中铁二院,该院负责人说“我们设计实物量长度超过赤道周长一半,钻探相当于钻透了1300多座珠穆朗玛峰,测绘量总长度可贯穿地球的南北极”。从他们手中诞生了一大批代表当今铁路界最高水平的勘测设计杰作,而最具象征意义的项目,莫过于遂渝铁路无碴轨道。它是国内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碴轨道干线,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实现了中国高速铁路工程建造技术的重大突破,在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后,又把目光瞄准城市轨道交通、“一带一路”高速铁路,加快科技成果向产品成果转化。

自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见成效

跨越之美:美梦天府圆,2011年岁末,天府新区建设浩荡直航,总规划1578平方公里,首轮投资超过2000亿元的150个项目同时破土动工,一个以现代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化新城区图景正豪迈地走进现实。经过3年的时光荏苒,天府新区升格为“国字号”开发区,其独特的魅力正在显现,集聚科技类企业2万家,形成3—5个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天府新区正在实施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提出打造“七个新高”即“创业新高”,打造成为中国西部创客天堂;“创智新高”,以海纳百川的气魄荟萃天下英才,打造人才创业的“新蓝海”;“创新新高”,打造高科技企业聚集、核心技术突破的中国西部创新中心;“先导新高”,创造新模式、新经验、新典型,形成全国创新引领示范高地;“极核新高”,充分发挥辐射带动、引领发展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发动机”;同时,推进“国际新高”,打造国际化能力最强、国际化人才最多、国际化能力最富集、国际元素最显著的示范区;推进“改革新高”,通过改革创新,形成体制机制新优势。

雄心勃勃,创新驱动,建设西部开放型战略新高地,四川建设人豪迈地走进新时代。

猜你喜欢
四川垃圾建设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移动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倒垃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