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正伟
作为一个正处于高速城镇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见图1),中国高度关注智慧城市建设,并将智慧城市建设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
图1 中国等五个国家/地区城镇化率(来源:联合国,国家统计局,德勤研究)
图2 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框架
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信部等多部委主导智慧城市试点规划,截至2015年共规划了686个试点城市,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以“智慧银川”“智慧贵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智慧城市项目在统一规划建设的基础上,逐步破解了大量的数据孤岛和部门壁垒,实现数据的广泛共享;同时着力提升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网络数据基地,构建泛在化的信息网络,推进信息安全基础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同时推动了政府功能转变及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创新资源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
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在于城市的信息化和一体化管理。对于政府,智慧城市的价值在于提供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同时政府为智慧城市建设制定目标、规划路线、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保护民众利益。而对于企业,更关注的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及服务的产品层面,其中集成类型的企业则尤其侧重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系统工程角度构建智慧城市蓝图。民众则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扮演数据生产者、最终使用者的角色,对智慧城市的感受和影响最具直接性。创建智慧城市,归根到底还是要服务于民众。
与政府、企业、民众三类相关方相对应,智慧城市的三大关注点为“强政”“兴企”和“惠民”,相对而言,“惠民”是更应该关注的“本”和“源”。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更多的是偏向了“强政”方面,“强政”固然重要,没有“强政”就没有“惠民”的强大基础;但在某种程度上,智慧城市正越来越趋向于民众、政府及环境多角度之间的平衡,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向“惠民”领域逐渐倾斜。这也是新时代创建和谐共荣的“智慧社会”的内在要求。
ISO/TR 37150《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标准指标技术报告》中给出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三层框架,如图2所示。此框架以民众为主视角,从民众需求出发,构建完整的智慧城市生态链,培植智慧产业新业态。这对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智慧城市的建设要特别重视数据的作用,正如古今中外伟大的城市依托河流而发展繁盛,智慧城市的发展也需要数据河流的浇灌。美国芝加哥政府提出要打造“世界上最为深层化的数据驱动型政府”。可以说基于数据收集、传输、挖掘和分析的城市感知化、物联化和智能化是智慧城市另一个层面的“本”和“源”。
由于政策的持续激励及业界的大力投入,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以便捷化的智慧生活、高端化的智慧经济、精细化的智慧治理、协同化的智慧政务为重点,以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为特征的智慧城市正在形成。其中,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之一,在智慧城市的建设领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在政务领域,上海构建了市级的“电子政务云”IaaS平台,正在将590多家政府和事业单位的政务子系统迁移上线,并正在进一步建设政务云PaaS平台;在交通和安全领域,上海推出了支持手机支付地铁进站的“大都会”App,还在黄浦江滨江等地部署了集LED照明、WiFi、应急报警、公共广播等多种应用于一体的“智能路灯网”;在文化教育领域,上海打造了“高中名校慕课平台”等远程教育平台,并加快了“智慧天文馆”等博物馆的建设;在食品安全领域,上海市建设并上线了“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平台”和“餐厨废弃油管理平台”三大市级溯源平台,着力提升了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上海市建设了自来水供水管网信息化系统,大幅降低了供水“产销差”,节约了大量水资源,并且以“河长制”为抓手,建设了全生命周期的全市水质监测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对水质数据的智能化监控、集中存储和分析挖掘。
我们正迎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发展。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使未来城市具有更加敏锐的感知力、超强的计算能力以及泛在的通信能力。智慧城市的发展也呈现了新的发展态势。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智慧社会”蕴含着三个层面的要求,一是在数字化基础上实现万物感知;二是在网络化基础上实现万物互联;三是在智能化基础上使社会更加智慧,实现社会感知、融合、共享、协同、智能。“智慧社会”重视智慧城市的惠民服务,让智慧城市真正“为民所用”,实现“城市即服务”(City as a Service)的美好愿景。这意味着我国未来的智慧城市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所说,“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体现了“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发展”的全球化理念。智慧城市的建设融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全球化的产业链,助力了世界经济的升级转型,是全球化的重要体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将应势而为、勇于担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新资源共享、创新优势互补,加强在数字经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开放合作,实现创新引领和跨越式发展,推动智慧城市产业的国际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