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城市信息化均衡化发展

2018-08-29 11:42张军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8年13期
关键词:智慧建设

文|张军

“十九大”报告在创新型国家的描述中,提出了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发展远景,也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背景下,对现有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和建设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更好地契合国家发展战略,务实高效推进。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智慧城市仍处于初期阶段,一方面表明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同时也说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普遍薄弱,系统建设需要大规模投资。这对债务高企的地方财政带来压力,虽然各地引入了PPP等投融资模式,但在运营盈利模式和政府付费方面仍存在很多歧义,这导致很多智慧城市项目仍只是停留在规划阶段,实际建设推进困难。

其次,整合原有条块分割的信息化系统面临很大困难。为了避免重复投资,业界提出了“整合+新建”的思路,旨在充分整合原有城市信息化建设成果,缩短建设时间,降低建设成本。但政府各部门间的行政壁垒和信息安全问题,使资源整合困难重重。

图1 “端-管-云”的新型智慧城市ICT技术框架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过于注重IDC等基础设施硬件投资,在精准治理、生态宜居、智能设施、改革创新、市民体验等领域则明显落后,尤其是信息资源——数据资源共享比例还停留在较低水平,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很严重,距离融合、智能的发展大目标尚有较大差距。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思考

(1)分阶段持续推进

城市的智慧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基于城市规划、城市现状、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创新性活动,智慧城市的建设除了包含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城市信息应用系统、城市信息产业发展外,还要同步设计城市的环境生态、社会人文、社会发展保障与运行的机制、体制、法规与伦理等。

城市智慧化的核心是多种技术的创新和整合,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城市智慧化的程度取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取决于信息在多大范围内被共享和消费。基于此,我们建议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定义城市智慧化的阶段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在今后建设智慧城市时,可以用来考虑如何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内部不同级别、不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并逐步推进与完善。

(2)业界联盟推动建设内容和模式统一

当前业界,已基本形成了“端-管-云”的新型智慧城市ICT技术框架如图1所示。在终端,安全手机和物联网终端将成为服务的入口,叠加丰富的APP和SDK应用后,将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效通过移动互联网扩散开来,从而丰富市民的体验和获得感。对于通信管道,将更多地由运营商来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包括无线/有线的接入方,数据中心内部的网络互联等;同时通过政务购买服务的方式,一来可以减少政府对于此类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也充分利用了运营商的闲置资源。在云端,首先要做强PaaS的概念,比如建设全国统一规范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从国家到省、市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进行引导等。在这个大的PaaS平台上,构建基础性应用,引导行业应用基于统一标准行业创新应用部署,从而实现城市信息化的均衡化发展。在此框架下,逐步实现新型智慧城市大连接、大智能、大安全、大生态协同发展。

大连接是基础。大连接是5G时代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通过构筑“云+网+端”的大连接基础设施,实现数据从感知到传输,再到云端的零度对接,为万物互联和挖掘大数据“金矿”打下坚实基础。一是NB-IoT融合LORA技术,建设部署新一代物联网,将城市网络边缘进一步延伸,打造城市大数据采集与城市部件感知的基础;二是面对智慧城市建设中海量数据传输和低时延业务需求,部署5G/Pre5G,搭建“万物互联”的关键载体;三是通过云计算中心、服务器、存储、网络的虚拟化,打造全面融合、安全、灵活、高可用的云化基础。

大智能是未来。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应用场景的丰富,数据迎来爆发式增长,为城市的业务流程数字化及决策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智慧城市所产生的海量政府、企业及个人数据,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数据基础,未来,将以这些数据为土壤,驱动它们向知识、智慧的跨越,为城市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的分析能力,为业务流程的优化,决策支撑提供支持。

大安全是前提。以城市安全管理中心为核心,构建技术防护能力、安全运维能力和安全管理能力。通过完善的顶层设计,实现自主可控的安全防御,打造大安全的协同闭环,为各业务、各系统提供完备的安全防御体系架构。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的安全防御体系,可以应用在如下领域:社会管理,主要包含政务管理和信息惠民等,具体业务涵盖身份认证、档案管理、个人征信、公证服务、工商管理等;金融服务,主要包含电子货币、交易安全和风险防控等,具体业务涵盖支付、交易清结算、数字货币、信贷、风控、征信等。通讯安全方面可采用量子安全,它存在量子不可克隆、量子测不准等特性,是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另外,云安全技术应用后,识别和查杀病毒不再仅仅依靠本地硬盘中的病毒库,而是依靠庞大的网络服务,实时进行采集、分析以及处理。整个互联网就是一个巨大的“杀毒软件”,参与者越多,每个参与者就越安全,整个互联网就会更安全。

大生态是趋势。智慧城市涉及面众多,单靠一个厂家无法完成整个城市的建设,需要设备厂家从产品到方案咨询、合作开发,与顶层设计、ISV、运营、融资、销售、集成、方案开发等伙伴一起,为整个生态提供支撑。

(3)完善推进机制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加强政府规划引导,强化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建设,完善市场监管,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市场化运作,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智慧城市的项目建设,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和市场应用服务。

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统筹作用,遵循信息化发展规律,坚持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设计、架构设计和制度设计,加强信息资源整合,突破部门、行业、领域壁垒,推动集约化建设,营造有利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增强建设智慧城市的整体合力。

夯实基础,安全可控。以夯实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为重点,建立统一的云数据中心、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基础数据库和城市仪表盘,依据统一、开放、可操作的技术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规范智慧城市各项工程建设,推进跨系统应用集成、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创新。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切实维护网络系统和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安全。

产业为本,拓展应用。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做大做强,科学推进城镇化,以智慧应用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智慧应用。

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改变传统政府招投标、全额投资的信息化建设方式,更加注重政府和社会合作共建的PPP模式,引导和鼓励社会、企业力量的投入,由政府和企业合资建设及共同运营,将智慧城市从纯粹的建设型项目逐渐转变为经营型项目,企业以建设与运营为主,政府、公众以购买服务为主。建设城市运营中心,通过智慧城市长期高效的运行,搭建有影响力的智慧城市运营平台,促进产业转型,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更多的创造力和活力。

2018年,智慧城市发展将在更大范围拓展和更深层次延伸上寻求突破,国家政策合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也更加理性务实,并更注重顶层设计,大数据应用、AI、区块链将成为智慧城市创新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的民生公共服务更加智能、个性、均等。

猜你喜欢
智慧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