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省经信智慧城市规划研究院
从2011年3500公里至2017年的4154公里,浙江省高速公路总里程数近年来不断攀升,至“十三五”末,该数字预计将突破5000公里。不断增加的高速公路里程数在助力浙江经济发展、民生建设不断腾飞的同时,也向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浙江智慧高速项目作为首批启动的13个省级智慧城市示范试点项目之一,通过形成“业务产生海量数据、数据驱动业务新增长点”的生态循环模式,全面提升交通行业数据共享、运营管理和决策支持能力。
坚持公司化运作机制。2013年2月浙江智慧高速公路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为浙江智慧高速公路项目的实施单位,其全面负责智慧高速项目的建设运营工作。公司由浙江交通投资集团控股,各高速公路业主参股,积极吸收网络运营商、软件开发商、设备制造商、媒体机构等企业出资入股。此举有助于充分调动相关利益群体的投资积极性,一方面智慧高速项目投资巨大,且涉及设备购置、数据采集、软件开发、网络传输、媒体宣传等诸多内容,需要有不同领域群体的参与;另一方面,相关企业均属于智慧高速项目的利益相关体,因此通过入股服务公司的方式获取相应收益,也可充分调动相关群体的投资热情。
创建业务协同机制。尽管高速公路的各个管理主体体制不同,所涉及的管理权限和业务内容侧重点不同,但他们拥有相同的管理目标,那就是保障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的安全、快捷和通畅。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统一协调,建立联合指挥机构,明确各参与单位的组织职能,依托运行服务体系平台,达到标准统一、服务统一、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当突发紧急事件时,政府及公安、交通运输、业主等单位,可通过运行服务平台上进行协调统筹,快速处置突发事件。
重视顶层设计的科学引导作用。智慧高速项目建设内容多、投资金额大、应用范围广、实施周期长的复杂系统工程,为合理指导项目实施,智慧高速先后出台了《“智慧高速”建设总体设计框架》《“智慧高速”建设实施方案》《智慧高速云平台建设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等一批顶层规划文件,从战略层面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并组建“十三五”规划编制小组,引进外脑从业务转型、配置资源、培育市场等环节,细化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
强化技术团队支撑作用。项目通过内部选拔、基层抽调等方式,于2015年1月成立云研究院技术团队,已形成80余人的核心研发团队,涵盖架构设计、算法研究、高级开发、实施运维等在内的研发团队,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技术保障。
拓展外部技术合作渠道。一方面与多家业内技术外包企业建立联系,建立人员储备的协作渠道,通过短期内补充技术力量,形成弹性的可持续技术协同模式,进一步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另一方面,继续保持与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长期合作关系,并与国家ITS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其浙江分部已落户智慧高速云研究院,双方将以省部联建的方式,通过共建实验基地,研究关键技术,推进项目合作等形式,开展产学研紧密合作。
组建交通信息产业板块。2015年,浙江智慧高速公路服务有限公司、浙江高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智慧高速云研究院,本着“互联网+交通路网”的发展思路,在浙江交投集团的运作下完成了管理整合,形成了“四单元,一后台”的交通信息技术板块新构架,以智慧高速项目建设为产业发展核心,形成了“板块整合,功能研发,产业发展”三条交通信息产业发展主线,确立了构建全路网智能机电一体化体系,全系统信息化运维与服务体系,全生态大数据分析与服务运营体系,全省与智慧高速平台联动体系的整体目标。
推进产业合作有效延伸。一是围绕产品经营理念,从业务结构搭建,内部资源配置等切入,设立专业业务拓展部门,组建商务运作团队,切实引领新产品开发与拓展工作,为培育新型产业体系创造条件;二是探索跨行业合作,近年来围绕旅游、金融、支付、物流等领域,先后与省旅游局,传化物流,传化支付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研究合作经营模式,打造新型产品;三是依托全国服务区年会、全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讨会、宁波智博会等活动载体,加大营销开拓,先后与贵州、四川、云南、甘肃、内蒙古等十余省市有关单位建立业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