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往明返

2018-08-28 09:44许少玲
北方文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解释

许少玲

摘要:鲁滨逊的著作《新史学》长期以来被认为开历史研究之新风气。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互动关系切入,从历史事实的定义、史料与史学家的互动关系、以及历史的功能这三个方面对鲁滨逊的史学思想重新思考与探讨,期望能够对历史研究方面有新启发。

关键词:新史学;事实;解释;历史的作用

长期以来,历史学家的自我定位以及这种定位所造成的外界对历史研究者的期待就是用事实说话。流传下来的史料卷帙浩繁,琐碎的准备工作耗费的时间也最长,长到给外界,甚至于对学者自己造成了一种错觉,觉得历史与现实是割裂的。学者秉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尽量将历史还原,但抛开事实本身,很多人都会问,历史到底有什么用?这是历史与现实格格不入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从本质上来说,历史与现实的割裂是由于历史研究中对主观与客观所作的绝对区分所致。

基于以上思考,《新史学》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打开了一个新的出口,重新思考历史与现实的问题,让我们对历史这门学科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一、历史事实的定义

立足于经验与常识,历史经常被人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客观的历史,史料中的历史以及作为历史学家研究成果的历史。与此相对应,历史事实也可区分为真实发生过的事实,史料中所蕴涵的事实以及历史学家通過研究所认可的事实。这三个层面的事实并不是并列等同的。19世纪德国兰克学派奉第一手档案材料为圭臬,将历史学视为科学,通过对第一手证据例如档案和手稿的考证,认真细致的考证就能还原客观真实的历史事件。这个研究目标的设定有两个假设存在的前提:首先,史料一定都是真实客观的。其次,历史学家能够排除主观因素,绝对客观的研究史料。然而,这样一些未经反省和质疑的前提,并非想当然地就能成立。问题的根源,在于对主客观的绝对区分是求而不得的。

历史的研究对象是人,优秀的历史研究者不仅能够运用方法严密的考证史料,同时,也能够敏锐的觉察到原始文献中因多种因素被弱化、忽略、歪曲的东西,同时,扩大视野,搜索出史料中并非刻意强调但却十分有意义的证据。

二、合理的解释是历史研究的血液

由于多种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取舍,最原始的文献也难以做到像一面镜子一般客观中立,因而历史学家个人的创造性主观因素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史料的种类与数量纷繁众多,能够进入史学家视野并引起重视的史料往往是契合了研究者的问题意识和价值观念等等个人因素,必然会有一个特定的视角。克罗齐更是在《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进一步指出“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认为历史事实存在的条件和价值是必须能够被史学家理解和解释。而这一点,鲁滨逊的《新史学》中就已经萌芽了。

《新史学》中指出,历史的价值在于帮助我们理解现在的生活。鲁滨逊虽重视史料中历史事实的发掘,但反对为事实而记载事实的历史。历史事实本身并没有任何价值,但通过历史学家的阐述解释就能够获得价值。对不同历史事件的考证说明历史的脉络,这才是历史事实最有价值的地方,而过去与现在之所以还能够有关联是因为历史的连续性。这也是鲁滨逊认为的最有价值的历史真理。

三、以史为鉴:历史垂训功能再思考

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的教育与垂训的功能。然而随着历史主义观点的兴起,个别、独特且近乎偶然的历史事件成为历史研究者的最爱,历史事件沦为当下情境寻找的补充说明而已。鲁滨逊说:“历史有时好像警察公报一样,它的趣味和它的案情离奇适成正比例。”(1)他认为历史研究的对象应是最为普遍的事件,而非逸闻趣事。由于这种历史研究方式的弊端,历史垂训劝鉴的功能在鲁滨逊这里被剥夺了。

效法过去的经验,拿到现在来实践以解决当前的问题,这是历史的垂训功能。《新史学》中鲁滨逊否定了历史的这一功能,却认为历史是我们了解现在的重要手段。他说:“要是我们能够对整个人类的历史具有上帝般详尽无遗的知识,远比所有过去的历史著作加在一起的知识还要全面,我们即会对我们所居住的世界获得上帝般的理解,对人类现在经受的不幸以及减轻这些不幸的种种最有希望的方法具有上帝般的洞察力,这不是因为过去的历史会提供行为的先例,而是因为我们的行为的根据会是对现状的全面理解,而这种理解是建立在对过去历史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的。”(2)

诚然,我们无法直接在历史中找到具体细致的方法来应对当下的问题,但是现实与历史无法完全割裂,所以只有彻底的审视过去的历史,才能正确地理解现在的状况,以便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这一点来说,历史仍然具有垂训的功能,只不过并非直接的拿来,而是需要我们加以总结概括方可运用,因而鲁滨逊在《新史学》中所表述的历史学的作用过于绝对并且不乏前后矛盾之处。

历史记录着人类过往的种种,不论是史料的书写还是历史研究,人与历史事件的互动关系都不可避免并且值得注意。历史研究中同样要适当合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历史进合理地解读与运用。同时,得益于此,历史的连续性获得了生命力,并且在日后持续发挥它的作用。

注释:

詹姆斯·哈威·鲁滨逊:《新史学》,齐思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第9页。

詹姆斯·哈威·鲁滨逊:《新史学》,齐思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第17页。

参考文献:

[1]鲁滨逊.新史学[M].齐思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2]李勇.鲁滨逊《新史学》的学术渊源[J].史学理论研究,2004(1).

猜你喜欢
解释
关于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重点问题的思考
别让“解释”伤了爱
贪污贿赂:两高发布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