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倩倩
摘要:This/That和“这”/“那”是英语与汉语中的近指与远指词。文章以《红楼梦》及Hawkes的英译本为语料,从其使用频率、时间距离及心理距离对This/That及“这”/“那”的使用进行分析,探究两者之间的差异,对英汉指示词的对译有所帮助。研究发现:1)汉语中,远指示词在使用频率上要明显高于近指示词,英语中恰恰相反;2)英汉指示词并不是完全对译的,时间、空间距离等都会对我们的翻译产生影响;3)翻译时,应充分考虑中西方所存在的文化、说话人心理感受等各方面,才能更好的实现交际。
关键词:This/That;这/那;使用频率;时间及心理距离
指示,是人类语言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示词,是表示指示概念,可用来代替已提及的事物的词。这/那与this/that作为英、种语言中使用频繁的指示词,是很具代表性的。那么,翻译时,“这”是否就可以简单的翻译成“this”,“那”就翻译成“that”呢?其实,由于不同国家在历史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使用的指示语也有差异。即便是指代同一个对象,对“this/that”与“这/那”的选择也不是完全互译的。基于此,译者该如何处理英汉指示词的互译问题呢?
带着这一疑问,本文将以《红楼梦》及其英译本(David Hawkes[1])为语料,从使用频率、时间及心理距离三个角度,对比分析“this/that”和“这/那”在英汉语言中的对应关系。
一、指示词的定义及功能
指示词作为使用甚广的一类词语,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不同的学者对其定义及功能都进行了一定的阐释。
(一)指示词的定义
英语中的指示一词—Deixis,意为“指点”或“标示”。姜望琪[2](2000:11)将其解释为:语法的功能和词库一样,都是将语言与其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及所指的人和物所处的上下文联系在一起。《牛津简明语言学词典》将指示词定义为:确定句子中某些元素与特定说话者和接收者以及具体的谈话时间和地点的关系的一种方式。
(二)指示词的功能
指示词作为日常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类词语,具备多种不同类型的功能,本文主要从指示词的三大功能—指示、称代以及语用功能方面进行探讨。
指示词的基本功能就是指示。汉语中,指示词可在句中修饰名词或修饰名词词组,这就体现了指示词的指示功能。如:“那张桌子”。而英语中,指示功能主要表现在其作定语修饰名词上。如:“She doesnt like that boy”。
英汉指示词的称代功能是相似的,都是代替上文所提到的人或物,但其充当的句子成分是有差别的,如在“我要找的是这个”与“That is Tom”中,第一个句子中的“这”充当句子宾语,而在英语句子里,“That”充当句子的主语。
有一部分指示词,它们的意义靠语境表达,随语境的改变而改变。这种依赖于语境而产生作用的指示词就展现了其语用功能。如:“我不喜欢他那种人。”与“She doesnt like that kind of people.”都需要依赖于语境表达说话人的情感。
二、“这”/“那”与“This”/“That”对比分析
为了对“这”/“那”与“This/That”进行较为全面的对比分析,本文选用《红楼梦》及其英译本(David Hawkes 译)为语料,运用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汉英指示词在使用方面的异同点进行探究。
(一)使用频率
将《红楼梦》里第十一回到第十二回中“这/那”的出现频率以及在David Hawkes译本中“This/That”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结果发现,汉语中,远指示词—“那”的使用频率要明显低于近指词—“这”。在《红楼梦》的第十一回到第十二回中,作者使用近指词“这”的次数高达102次,而“那”的使用次数只有56次。“这”的使用次数将近是“那”的两倍。即汉语中,与远指词相比,人们更偏向于使用近指词。而在英语中,与近指词“this”相比,人们使用远指词“that”更为频繁。在本文所选分析篇幅里,“that”出现次数多达110次,而“this”只有36次。
(二)时间距离
指示词同样也可以反映出时间距离的远近,Halliday和Hasan[3](1976)说:我们在指称过去时间时,通常会选用“that”,用“this”表示现在或将来的时间。后来,钱瑗[4](1983)也指出不同的时间应选用不同的指示词。在《红楼梦》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大量反映时間距离的指示词,如:
例3:这个症候遇着这样节气,不添病就有指望了。
译:At this time of year,its a hopeful sign if an illness like hers doesnt get any worse.
在这里,“这样节气”里面的“这”是指现在所处的节气,因此其对应的译文也翻译成了“this”。而在时间距离这一方面,存在不对译现象,如:
例4:你在哪里来着?忽然来了,唬了我一跳!
译:Where have you been all this time?You gave me quite a start,coming up suddenly like that!
原文中并没有表示时间的指示词,但在译文中,作者加入了“all this time”指代过去不久的一段时间。使得读者对事件发生的时间有了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三)心理距离
吕叔湘[5](1985:188)指出:近指和远指最原始的区别是指在实际空间距离上的,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其越来越多的用来指说话者的心理距离。我们在谈论相同的人或事时,随着自身观点的改变或心理上的变化而选用不同的远近指示词。通常来说,“这/this”表示心理距离上的近,而“那/that”表示心理距离上的远。例如:
例5:这道士倒有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试?
译:This is intriguing!Let me try looking into it.
这里,原文中的“这”译者将其译为“this”,表示了内心的喜爱之情,是一种心理上的近指,可以直接对译,但在下例中,简单的对译是不可取的。
例6:起这样念头,叫他不得好死。
译:Hell come to no good end,getting ideas like that!
此句中,原文表达了一种厌恶之情,因此,虽然在原文中作者用了指示词“这”,但译者用“that”表达心理上的厌恶,是一种远指。
三、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
既然英汉两种语言中,“这/那”与“this/that”并不是完全互译的,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中西方存在的文化差异
在中国,人们强调整体思维,喜欢将一切人或事物相结合,看作一个整体,强调“天人合一”。而在西方,人们更注重“物我二分”。因而我们在翻译指示词时要注意到两者在此方面的不同。例如,在考虑到心理距离的时候,若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都对正在讨论的话题表现极大的兴趣,那么二者无论是谁提及与话题相关的人或事,另一方便会默认其所谈论的事情与自己关系密切,这就导致了心理距离的近,反映在指示词上即选用近指词“这”,而英语使用者喜欢用“that”指代對方或者自己所说的话。
(二)语言使用者的心理感受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色彩往往比他实际说出口的话更为重要,而基于委婉的原则,汉语说话者通常会为了进行成功交际,通过潜意识对自己对所谈论的人或事物所持有的态度进行婉转表达,而指示词作为能表达说话者心理的词,通常在这种情况下被使用。说话者在运用指示代词时,用近指词“这”表达心理距离上近,或者“远”,而英语使用者喜欢用“that”表达对某一人或某一事物的厌恶之情。正如我们在例6中所提到的一样,因而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慎重考虑指示词的选择,进而表达说话者不同的情感色彩。
四、结语
本文以《红楼梦》为语料,从使用频率、时间、空间及心理距离四个方面对英汉近、远指词进行了考察。不难发现,英汉指示词并不是完全对译的。汉语指示词“这/那”多与说话者要表达的情感或态度—即心理距离相关,而英语指示词“this/that”通常表示说话人与其所指示的人或事物的空间距离。因此,在对指示词进行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到中西方所存在的各方面差异,选择适当的指示语传达我们所要表达的涵义,实现成功交际。
参考文献:
[1]]Cao Xueqin,GaoE.The Story of the Stone[M].Trans.David Hawkes.London:Penguin Books Ltd,1973.
[2]姜望琪.语用学理论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1-31.
[3]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New York:Holt,Rinehart&Winston;,1976.
[4]Qian Yuan.Comparison of Some Cohesive Devi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J].Foreign Languages,1983(01):21-28..
[5]吕叔湘,江蓝生.近代汉语指代词[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