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与“三全”体系构建

2018-08-28 09:44白晨曦
北方文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三全课程改革高职院校

白晨曦

摘要: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课程影响缺乏持续性、课程结构缺乏层次性。因此,以“全员、全程、全方位”思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构建“三全”课程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改革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课程影响缺乏持续性、课程结构缺乏层次性。因此,进行课程改革成为了必然。经过实践,在“全员、全程、全方位”思维的指导下,构建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三全”课程体系。下面进行具体介绍。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影响缺乏持续性

虽然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内容丰富,但是学习环境多变,再加上要应付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各种问题,即使学习时间长,也很难获得持久的生命关怀和心理健康指导。由于学校没有针对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特点安排课时,而过分重视大一年级,目前教学安排的形式,所以无法持续起到作用。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感受和认知未达到一定的高度,从而使其课程收效甚微。新生心理需求还未被激发,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关注度不够,所以对寝室人际关系、个人生涯发展等教学内容还未有强烈的感性认识,这样教学效果便大打折扣。由于集中一个时间段,进行长程授课,使学生容易陷入反复说教,缺乏吸引力的牢笼里,待到真正需要引导和教育时,课程也已经远离。导致在大一年级所讲授的内容未能完全的领会,而在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在生活当中遇到问题,没有相应的指导。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长期以往的开展,才可以有出色的效果。

(二)课程结构缺乏层次性

目前,许多高校都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具体来说在课程设置上,教学大纲不一致,教材版本众多,更重要的是,课程的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在课时上,多数院校从4课时到32课时不等,且课程多设置在大一年级,而没有考虑到不同年级大学生心里发展需要。个别院校将心理健康课程作为选修课,受到开课班次和学生数量的影响,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接受到心理健康课程。而且课程基本上都采取大班教学,使得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管理主体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解上存在三个误区,第一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一种认识上的东西,根本不需要开设专门课程,只是受到上级的检查要求,才开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二种认为学校开办各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已经起到了普及心理知识的作用,就不需要再专门的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了。第三就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万能的,既然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应该能解决一切问题,一旦现实中出现了学生突发事件,就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作用,因此是可有可无的。(1)体现了管理主体在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中的功利心理。综上所述,管理主体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要想建立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要改变管理主体尤其是学校主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认识。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课程目标体系,在不同年级分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二、心理健康“三全”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当遇到上述遇到的问题,需要打破原有课程的框架,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同时,还要立足“全员、全程、全方位”。首先,将大学生的整个学业生涯,纳入到课程规划内,我们需要以“全员、全程、全方位”思维来解决课程影响缺乏持续性的问题。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通过以课堂为主阵地组织教学。将之前的教学,在关键期、敏感期,适时适度地给予学生相关教育和启发,将之前的教学战线拉长;其次,细致区分教学对象,我们可以从“分层”角度出发,在全程的基础上,解决课程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的问题。(2)在低年级(大一)、中年级(大二)、高年级(大三)不同学习阶段,设置不同侧重点的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仍是不容忽视的主阵地,突出新生所迫切需求和感触深切主题,如适应、自我、人际关系、心理危机等主题,对当前的教学大纲基础进行修改。同时开设选修课和主题讲座,辅助和深化教学。

三、心理健康“三全”課程体系的结构

(一)以必修课为主阵地

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集中在某一个学期上完,并且上完后老师基本上不再与学生打交道的,遇到问题仅依靠学生自己去心理咨询室或自我调节来完成。只要是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偏见或认识错误,就不会主动去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而且短时间内把课集中上完,不便于学生的消化,也不便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的问题。按国家规定高校学生在学期间需要安排32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学制特点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的需要,把课分散在4个学期完成,大一、大二每学期8学时。大三学生由于即将面临实习,在校时间较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学生实际的心理需求和在校时间,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不安排固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校为了给予学生基本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和心理调适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建立起科学的心理健康观和自我心理保健意识,促进学生完善自我,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于是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程。所以,课程体系既在注重课程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的同时,又让学生获得较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注重引入最新心理学理论,从而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观,提高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和心理调控能力;另一方面,为了加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我从设置需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选择课程内容。

(二)以选修课为辅助

为了提高学生某一学科方向的心理知识和修养,进一步对深化学习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对有相关心理学兴趣的学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选修课。这对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课程,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的必要补充。面向各年级学生开设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选修课,如:学习心理学、人际交往心理学、成功心理训练、心理咨询与治疗等等。另外,开设选修课还能够在内容与方式的不断更新丰富心理课程体系,如音乐与心理健康、国学与心理健康的融合,等。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折中的解决高职院校心理健康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当然非心理专业教师在开课前都应系统的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再将心理专业知识与自己本身专业相结合备课,并深入研究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这些课程不仅能够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且能够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进入更深的层次。

(三)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的延伸。专题讲座形式上也是讲授的形式,类似于课程,但又不是教务部门提前编入授课计划之内的课程。而是学院、系部等学工组织根据最近一时期学生群体中普遍的、突出的一些心理疑惑和问题,向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反映并请求给予学生普遍性的宣讲解答时开展的。其讲授内容应不同于必修课,应具有内容上的新颖性。其在申请、实施、督导上应建立相关流程,规范专题讲座这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式的管理。

注释:

王景龙.浅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1,(10):100-101。

朱易.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全程分层体系构建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2:70+68。

参考文献:

[1]朱易.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全程分层体系构建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2:70+68.

[2]金春寒,余卉.大学生心理健康阶段化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6,11:67-69.

[3]刘衍玲,潘彦谷,唐凌.基于心理素质培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93-97.

猜你喜欢
三全课程改革高职院校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应对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