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天才的根本特征

2018-08-28 09:44公冉然
北方文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狄德罗康德天才

公冉然

摘要:天才观念一直是西方文论中的重要问题,康德“天才的基本特征是独创性”的观点长期居于主流地位,康德认为,独创性是天才最重要的特征。随着观念变革,据狄德罗在《论天才》中提出的“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1)”,只有首先拥有“精神的浩瀚”,才能通过“想象的活跃”和“心灵的勤奋”,成就艺术天才。

关键词:艺术天才;根本特征

对于艺术天才的认识,关乎对美和艺术的理解。“天才”指具有一定先天天赋的人,这种天赋包括:创造力、想象力等。我们把在艺术方面展现极高天赋,创造天才作品的人称为艺术天才。西方很早就探讨艺术天才。在古希腊,由于自然科学的不发达和人类的迷蒙混沌,人们认为,天才是由神灵凭附在人身上的神秘状态;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发现只有灵感而缺乏后天的努力不可能创造天才作品,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到“苦学而没有丰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没有训练,都归于无用;两者归为相互为用,相互结合(2)”,贺拉斯认为艺术天才是将“苦学”和“天才”相结合的人,艺术天才必须有后天持之以恒的努力;文艺复兴时,受时代影响,人们认为艺术天才是具有人道主义思想的人;启蒙运动时期,狄德罗在《论天才》中提出“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3)”,天才的心灵会更加宽阔,他对万物都有不同于他人的全有感受。天才是独特的感受能力、非凡的想象力和勤奋专注的能力;在德国古典主义时期,文坛上死气沉沉,文艺创作被清规戒律所羁绊。恰在此时,康德在《判断力批评》中指出“天才是天生的心灵秉赋,通过它自然给艺术制定法则(4)”,他认为:(1)獨创性是天才的第一特性(2)艺术与自然不同,艺术是有理性的,艺术天才是一种典范,可作为评价其他作品的标准(3)天才源于自然(4)天才只表现在自然中,而不表现在科学中;在批评现实主义时期,人们认为只有体现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塑造与时代相关的典型才是艺术天才。

艺术天才不同于其他科学天才。艺术也不同于科学技术,相较于科学,艺术更需要的是才能和天赋,创造艺术的过程是带着高度情感和抽象思维再现现实生活的独创性过程。科学天才需有更严谨的判断能力,但艺术天才需要更加敏锐的感觉。狄德罗在《论天才》中提出:“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我认为,艺术天才需要的三个要素,“精神的浩瀚”,即对于外在事物直觉性的把握、敏锐的感受力和强烈的情感,“想象的活跃”即非凡的想象力,“心灵的勤奋”即专注勤奋的能力。

首先,“精神的浩瀚”需要对社会整体把握。若想创造优秀的作品需对社会现实有高度的认识。艺术天才是掌握社会某种“理式”的人,洞悉艺术规律,把握艺术规则。但是,这种规则又不类似古典主义中“三一律”式的教条,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很多,但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作品却不多。在生硬的规则下,必然会导致作品的程式化和套路化。一位作家是否称得上为天才,不取决于他创作的数量而取决他作品的生命力。有些作家懂得创作的程式和规则,因而创作颇丰,却鲜有影响。有生命力的作品一定不恪守规则,真正的“理式”不可触摸和描绘,是艺术家在强烈情感下的迸发。

其次,“精神的浩瀚”需要对事物“新”的把握。在西方文论中有一种观点是“艺术是直觉”,这种直觉区别于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在感官上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于事物整体的认识,而直觉是艺术家初见到事物后的最鲜明的感受。但是,这种能够看透现象的“直觉”需要艺术家本身的禀赋。黑格尔说“美是理性的感性显现”,如果艺术天才没有这种直觉式的观察,那么在他的作品中将不会产生美的感觉。艺术天才首先用直觉来感知世界,然后随着神秘直觉的逐渐消散,玉树天才得以创作。

最后,“精神的浩瀚”需要丰富的情感体验。艺术天才从社会实践中产生,通过文学实践表现,只有拥有高度的精神体验和浓烈的情感才可创造天才作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文学之事,于此二者缺一不可。然词乃抒情之作,故重内美。“内美”和“修能”是成就艺术天才的两个因素。“修能”是才能的锻炼,是艺术家对于艺术作品外在形式的打磨,而“内美”是由艺术家个人修养决定的,“内美”决定了能否成就天才的作品。外在的形式尚可推敲锤炼,但内在的品格精神不容易提高。

狄德罗不仅重视天才的感受力,即上述所说的“精神的浩瀚”,也十分重视想象。艺术天才需要非凡的想象。想象力对于天才艺术家的重要性很早被人重视,最早将想象和艺术进行关联的是罗马时代的菲罗斯屈拉塔斯,他认为艺术创造来源于模仿,但是在模仿的过程中需要有新的创造,而这个思想的过程就是想象;古罗马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普罗提诺,他认为艺术的美在于艺术家依靠想象将自身的情感添加到作品的“理式”中;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天才不同于常人的心理基础是非凡的想象力。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想象力,那他无法塑造超脱人们认知的世界。康德继承狄德罗的“想象力是天才的心理特质”的观点,并指出美的艺术需要想象力等众多因素,其中想象力是最为活跃的因素。想象的“非凡”体现在艺术家可以打破庸常的经验,创造新世界。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非凡的想象力只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即使艺术家拥有非凡的想象力,如果他们没有巨大的勇气,没有对于现实世界的强烈的不满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他们是不可能拥有表达的诉求,不敢突破常规,也就不能塑造经典的人物。

除了“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还需有“心灵的勤奋”。每个时代对于艺术天才的看法大不相同,但是人们对于艺术天才的看法逐渐从神秘无知到理性现实。人们不再认为只要有天赋就可以产生天才。自赫拉克利特开始对天才观念进行研究时,“艺术来源于模仿”便被我们熟知,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学习源于模仿。但天才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不可仿制的,有的艺术作品,模仿天才作品的准确排列。当这些作品在鉴赏时是符合美的基本规律,可能会被认为是优秀的作品,但绝对不会被当做是天才的作品。亚里士多德在《诗艺》中提出的“模仿说”,只有天才的人物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艺术天才”的观念在最初萌芽时带有神秘性,但发展到后期,人们开始注意艺术天才的其他素质,无论是一直居于主流的“独创性”还是“想象力”,或者是强烈的情感,都是需要个体主动感受,仅凭先天的素质不能成为艺术天才。

综观在西方文论对于天才的表述,主流观点一直认为独创性是天才的最核心的特征,“独创性”和“典范性”始终是天才艺术品的两个特征。但是,艺术的卓绝与否最终还是取决于艺术家本身的精神风貌,艺术天才需要有“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而在所有品质中使得艺术作品产生高下之分的是艺术家的“精神的浩瀚”。

注释:

狄德罗.狄德罗美学论文选.徐继曾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贺拉斯.贺拉斯诗艺研究.李永毅[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

狄德罗.狄德罗美学论文选.徐继曾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康德.判断力批评(上卷).宗白华译[M].上海:商务印书馆,1964第二章第 46—49 节

参考文献:

[1]康德.判断力批评(上下卷).宗白华译[M].上海:商务印书馆,1964.

[2]狄德罗.狄德罗美学论文选.徐继曾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3]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5]贺拉斯.诗艺.杨周翰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6]王国建.西方文论中“艺术天才”观念的历史变迁[D].延安大学.

[7]朱志荣.康德的艺术天才学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8]宋小梅.论康德美的理想及其意义[J].河池学院学报,2006(3).

[9]罗钢.王国维的“古雅说”与中西诗学传统[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8(3).

[10]凌继尧,季欣.浪漫主义美学与艺术学的理论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猜你喜欢
狄德罗康德天才
隔桌对谈
天才or怪咖
原创性的艺术史研究如何可能?
——《专注性与剧场性:狄德罗时代的绘画与观众》评介
狄德罗的睡袍
纯接受性的被给予?——康德论自我刺激、内感觉和注意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
对康德空间观的误解及诘难的澄清与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