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芸
摘要:《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文学作品中之巅峰极致,在文学界广受关注,同时在世界文学史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利用后现代主义视角再去审视《哈姆雷特》,可以成为深层全方位探究莎剧的新路径。本文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特点的阐述,以及运用后现代主义视角审视下作品的剧情之偶然性、意义之不确定性和多元化的创作手法三点来引导读者深切感受到作品蕴涵的后现代主义的特征魅力以及独立精神。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特征魅力;哈姆雷特;独立精神
一、引言
后现代主义这股文化思潮是通过批判和反省,以及继承西方文化、哲学、艺术、社会等过程形成的。在哈桑、德里达、詹姆逊等代表人物共同影响下,使其成为学界热点,极大影响了文学研究及其他相关领域。《哈姆雷特》作为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巨著,同时也是莎士比亚个人最高的文学成就作品。本文以后现代主义特点的阐述出发,通过后现代主义视角审视下作品呈现出的“剧情之偶然性、意义之不确定性和多元化的创造手法”三点来引导读者深切感受作品蕴涵的后现代主义的特征魅力以及独立精神。
二、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审视《哈姆雷特》
(一)剧情之偶然性
《哈姆雷特》剧中情节存在极强偶然性,契合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很多情节都以哈姆雷特作为主线因而发生的。纵观整部剧,类似这种偶然情节很普遍的存在剧本内,通过一些偶然的事件,从而不断开启新的剧中冲突矛盾,保证剧情发展持续有新鲜的血液。并且这些偶然的情节还帮助了读者整理出剧本里面有直接表露出的王子哈姆雷特具体复仇计划,为此剧增加了更多的不朽魅力。《哈姆雷特》剧中的这些偶然性情节可以强效有力的打破传统的叙事模式一贯的连贯逻辑性。并极大的激发读者想象力及好奇心,使剧本的戏剧变化性更加突出,提供给读者无尽想象空间[1]。
(二)意义之不确定性
后现代主义其中一个核心之原则即是意义之不确定性。剧中情节都围绕着复仇展开,哈姆雷特的犹豫不决也贯穿在整部剧的复仇过程中。某种意义来说,哈姆雷特重大事情上的犹豫不决以及剧中到处从上的那些偶然情节,更加阐述了他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具备后现代主义者一些特征。这些特征让哈姆雷特作为全新的一个二十世纪里未解构的人士的面貌呈现读者面前。他对于自己的人生以及其处于的环境充满了质疑。例如,哈姆雷特没有办法做出果断的复仇决定,原因是怀疑鬼魂话语的真实性,因为他认为鬼魂言语没法校验。与此同时他又没有办法背离内心的初衷,始终迟疑不愿复仇是因为自己内心深处不愿意确定叔父杀害了自己的父亲。所以说,诸如鬼魂的情节设定、已定的复仇计划准则都体现了不确定性,这样的安排势必要哈姆雷特突破原来构造,并依托此基础再度创造动力进行复仇。其中剧本开始时,他面对鬼魂时因为内心矛盾无法做判断,而亲眼所见后并收到父王鬼魂希望自己复仇使命时,这个信息促使他想加快措施验证真偽,这种意义之不确定性始终渗透贯穿在整部剧中。哈姆雷特作为一个被多重监视对象,尽管亲自验证了事件真相,却依然没有即刻实施行动,更加说明了意义之不确定性。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运用模糊印象的技巧来塑造人物,使读者针对剧中人物有很多种印象,对其产生复杂的感受,没有办法简单直接判断界定人物,提高了阅读难度,达到增强剧本的艺术效果[2]。
(三)多元化的创造手法
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进程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没有统一写作范式,风格以多元化形态体现。非常突出的例子就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其中采用了大量的高雅文化与低俗文化的并存,在剧中还充斥了很多和性相关的双关语。莎士比亚运用雅俗共赏的多元化创造手法起到了讥讽和挖苦目的,完全契合了后现代主义的突破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界限特征。剧中始终出现的鬼魂则体现出后现代主义里的超现实主义手法,这样的情节描写更增添了戏剧神秘感和美学效果。除此以外,剧中还出现了很多种文体共存的现象,比如书信和诗歌等。后现代主义视角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不但体现多元化创作特征,还具有文学作品于整个社会历史当中存在的独立精神。具备这样精神特质的文学作品通过融合作品中的缺陷及优点,给读者呈现了原味丰富的生动情节,带给其更广阔的想象空间[3]。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一部经久不衰的优秀文学作品,他给读者带来一幅一幅的后现代主义画面。本文以后现代主义特点的阐述出发,通过后现代主义视角审视下作品呈现出的“剧情之偶然性、意义之不确定性和多元化的创造手法”三点来引导读者深切感受作品蕴涵的后现代主义的特征魅力以及独立精神。
参考文献:
[1]吕春月.《挪威的森林》的复调性[D].黑龙江大学,2010.
[2]蒋青青.《海边的卡夫卡》的互文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
[3]沈启飞,刘鹏.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从后现代主义视角评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6):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