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云
【摘要】根据园所及孩子实际情况,采用发现问题,及时反思;创设适宜的互动游戏,拉近师幼距离,增进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授课活动中,环节微调整这些优化教学的活动,不断提升师幼互动水平,使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同时也促进了实验园学前留守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互动游戏 环节调整 心理健康
一、在活动中发现问题
因为我园直接参与调查留守儿童的工作,对他们的了解比较多,因为长期(半年左右见一次面)与父母分离、和爷爷奶奶在一起,而呈现出不爱说话、胆小、不自信等一系列问题和现象,尤其活动初期,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真的置身于这些孩子中间,和他们对话、交流,还是让每位参与者有着更深的感受。
如首次到实验园开展中班教学活动《我和爸爸》时,老师在活动中问孩子们:“你的哪些地方与爸爸长得一模一样?”没有人回答。
老师问:“我们做错了什么事情,爸爸也没有生气?”同样没有人回答。老师只好先示范,举个例子,说自己在家打破杯子,爸爸没有生气。之后,再次问孩子们上述问题,一名孩子回答:“我打破杯子,爸爸没有生气”,完全是老师说过的内容。
大班教学活动《我的爷爷一定有办法》中,让孩子用剪刀时,很多孩子不会用剪刀,后经了解,为了安全起见,幼儿园没有让孩子们使用过剪刀。上述系列问题,在前期活动中尤为突出,我们分析可能有以下原因:
1.送教教师课前与幼儿互动时的各种准备,尤其是知识准备不够充分,对当地园所孩子的了解不太够。
2.孩子们参与活动积极性低,开放性问题回答比较少,情绪不高。
二、在实践中寻找方法
1.适宜的互动游戏,拉近师幼距离,增进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我园教师张静在组织中班教育活动《一直爱你,永远爱你》时,将绘本中长尾巴和小尾巴之间玩的三个游戏《藏猫猫》《你追我赶》《钻山洞》等游戏作为师幼互动小游戏,在活动前和孩子们一起玩,并和孩子分享做游戏的感受。
大班教学活动《我妈妈》时,看到绘本中有“我妈妈是舞蹈家,还是个航天员”内容时,感觉离农村孩子生活经验有点远,我们在组织授课活动前,老师和孩子一起进行才艺展示活动,尽管该活动孩子们参与性不高,但他们领略到老师优美的舞姿,感受着舞蹈带给自己的愉悦,为教师在绘本中引出“舞蹈家”一词做了好很好的准备。
活动前的诸多互动、准备工作使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了绘本,迁移到自身,对妈妈有了更多面的认识。
中班教学活动《我和爸爸》时,我园刘松勤老师和孩子们进行互动游戏《口香糖,粘哪里》,孩子们问:“口香糖,粘哪里”,老师带动集体做:“粘在肚皮上”,夸奖孩子:“你们的小手粘的可真牢,我都拉不动。”孩子们的兴趣更高涨。
见到孩子们已经和老师融为一体,老师和孩子们做了以下沟通内容:
(1)和老师在一起开心吗?(开心、高兴)为什么开心?(和老师玩游戏开心)
(2)在幼儿园和老师玩游戲开心,在家里和爸爸玩什么很开心呢?(玩滑梯、玩蹦蹦床、和爸爸一起在棋牌室打牌玩)
由和老师游戏迁移到回忆和爸爸一起游戏,教师很巧妙地利用互
动游戏将孩子带入到了和爸爸相处的情景之中,孩子乐意去表达,为孩子深入理解绘本《我和爸爸》做好了有效铺垫。
2.授课活动中,环节微调整,孩子参与活动更有效。大班教学活动《魔法亲亲》原设计中,开始是完整欣赏故事,我们细读绘本之后,感觉该绘本文本内容长,其中很多词语,孩子们比较陌生,就及时调整活动环节,结合孩子生活经验进行分段欣赏,孩子们通过分段了解、感受、表达绘本,加深了对《魔法亲亲》的领悟。
大班教学活动《小红帽》原设计结尾环节,是进行情境扮演游戏,根据班级孩子的现状,我们将示范环节换成了老师和老师共同配合进行游戏。老师各种生动的表情、丰富的语言和肢体动作都给孩子隐性的引领,每个孩子都能从老师身上找到可以模仿、学习的点,从而为下个环节自己找同伴扮演角色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在互动中快乐成长
1.孩子情绪愉悦并尝试用肢体动作进行情感表达。更多的孩子喜欢参与到老师组织的活动当中,常常玩的不亦乐乎,真正展现出了孩子童真一面。看到喜欢的老师、家长,也会用手主动去拉、伸开双臂拥抱对方。
2.孩子的语言表达明显提升。大班教学活动《我妈妈》中,提问:如果是你的话,你会跟妈妈说些什么悄悄话,让妈妈知道你很爱她呢?
孩子们回答:妈妈,我想你了。妈妈,你辛苦了。妈妈,我爱你。妈妈,别出去干活了,好吗?妈妈,我现在长大了,懂事了,我爱你……
别离父母的孩子,都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和这些缺少陪伴的孩子的相处中,我们边付出边成长,边成长边收获。揪心与愉悦相伴,心酸与欣喜相融。我们期望,让快乐伴随孩子时间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