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下的全景式新闻报道模式

2018-08-28 08:20丁溪原
新媒体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新媒体创新

丁溪原

摘 要 互聯网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媒介生态格局,在突破固化的新闻生产模式的过程中,全景式新闻报道模式给新闻界带来了新的机遇。它融合新闻报道的多种手段,给受众呈现出一种全方位、景观式、互动化的报道样貌。从线性到非线性,从先采后播到采播同时进行,从单向度到全方位,新闻报道不再是单薄的文字图片的累积,而是变成了沉浸式的“轰炸报道”,调动受众各路感官感知新闻,并真正参与到新闻报道中去。如今,全景式新闻报道的理念正被运用到新闻实践中,探索新闻报道新出路。

关键词 新媒体;全景式新闻;创新;问题与缺陷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8-0018-02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数字化、技术化的浪潮,将整个世界联结成为一个“地球村”。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被打破,新的新闻报道方式正在逐步确立。媒体界在新闻生产传播领域展开不断尝试,全景式新闻报道就是其中的典型。

1 全景式新闻报道的内涵

全景式新闻综合文字、全景图片、全景视频、实时直播、H5互动等多个媒体产品,将受众带入到新闻报道的场景之中,高度还原新闻事件,形成“超真实”的现场感。这种现场感让新闻报道变得鲜活起来,受众由被动走向主动,真正参与到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来。同时,全景式新闻将新闻的时效性发挥到了极致,采编播不再是孤立的新闻生产流程,而是融为一体,同时进行,将最“热乎”的新闻事件传播给受众。传统媒体利用强大的资源优势与人才优势,在一次次大型主题事件报道中积攒经验,并为新闻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向标;而新兴自媒体利用广阔的网络平台与技术优势,不断改进受众体验,满足视听需求。

2 全景式新闻报道的特点

1)技术支撑,创造情境满足受众需求。2016年被称为“VR”元年,虚拟现实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VR眼镜、VR游戏、VR电影等系列产品层出不穷,推动着信息可视化这一过程迈向全新的台阶。VR的出现也给新闻报道带来了重大变化,借助它的力量,全景式新闻报道理念第一次得以付诸实践,“沉浸式新闻”第一次如此令人关注。毫无疑问,它是全景式报道中的重要一员,把平面的现场报道转变为三维、立体的临场式体验。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光明网便充分运用了VR、直播等新技术,将会场信息第一时间反馈给受众,多角度呈现两会现场画面。在“全景看两会”栏目下,设有多张360°全景摄影图,包括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开幕式现场等多个场景,观众可以自行选择地点,拖动鼠标便可以看到每个地点的全部景观。两会期间,光明网保持每天4次左右的直播频率,并发布到网站首页。为了进一步增加观众的现场感,它还推出了时长16分钟的两会VR直播视频,全程同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观众可以360°拖动屏幕,观看发布会现场的每个角落,还可以放大缩小视频画面,观看现场细节。

与此类似的还有央视在香港回归20周年时推出的主题系列报道。CCTV4的《新闻直播间》栏目推出专题《数说香港》,以可视化数据新闻为载体,结合记者亲身体验式报道,述说香港回归以来在经济、民生、交通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虚拟影像技术结合实拍画面,让观众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目了然地展现出香港20多年来的发展与变迁。

媒介技术的变革的确给新闻生产带来新的机遇,一方面,借助新的传播技术,媒体能够创造出“超真实”的情境,让受众沉浸其中,并在情境中获得满足;另一方面,新型传播载体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媒介报道方式,拓展了新闻的表现形式。

2)融屏共振,传播方式立体化多样化。从报纸到电视再到移动手机,信息的传播从纸张转向云端,从大屏播出变为融屏共振。传统媒体也正紧跟上新媒体时代的步伐,活跃在各大传播平台。在2018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央视利用多媒体平台为观众展现出多维立体的两会盛况。央视新闻频道首次直播“代表通道”与“委员通道”,并推出系列专题《两会有啥事,我们帮你问》,以平民化语态进行传播,拉近国事与个人之间的距离;央视网打造网页重点板块“快看两会”“央视短评”,利用短视频形式为观众答疑解惑,增强传播力与亲和力,同时,它的原创微视频“小央视频”板块推出了“小央追两会”系列报道,实时反馈会场动态;央视新闻+客户端聚合矩阵号打造《两会·号外》融媒体特刊;央视新闻官方微博主持话题#两会#,鼓励网友积极参与到话题建设中来,随时随地分享自己对两会的看法,并推出H5作品《“两会”用各国语言怎么说》,颇具趣味性与知识性。

可以看出,两会报道突破了以往单调的传播形式,充分利用各个传播渠道,扣发媒体间的扳机效应,打造媒介融合趋势下的“复调传播”。国家主流媒体在此次报道中,利用新媒体技术,利用多渠道的传播平台,构建了动态化、立体化的全景式传播,提供了观察新闻现场的多元视角,让新闻报道更具有整体性和全局性。

3)参与其中,受众互动成为重要环节。新媒体的出现,将传统的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互动。传统的线性传播让观众少有选择的权力,如今,通过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多媒体平台,用户可以发自己的言论见解,通过点赞转发扩大某一议题的影响力,做到了真正的互动传播。在全景式的传播模式中,受众被置于拥有丰富媒介产品的空间之中,并被赋予极大的自主权,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个性化的内容服务,并与媒介空间产生良好的互动循环。前段时间,在微博引发病毒式传播的“中国很赞”手指舞便是因广泛的受众参与而达到传播力成指数型增长的效果,由明星、大V、主流媒体官方微博等网络意见领袖首先发起,通过多级传播层层到达受众,最后在行为层面对受众产生强大作用力。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提出:每个人都可以是无执照的电视台。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人都是自媒体的说法并不夸张,受众由消极的信息接收者转变成为积极的信息生产与传播者,低门槛的新媒体平台让每个人都有成为草根记者的可能,让每种观点都有传播的渠道。受众的参与互动和媒体的传播内容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舆论导向,碰撞出新的观点内容,并可以由此形成二次传播,将受众的地位由魔弹论中“靶子”变为可以影响媒介传播议题的风向标。

3 全景式新闻报道的问题与反思

全景式传播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看待新闻报道,构建了丰富多彩的媒介生态格局,它将我们从二维平面的新闻中剥离出来,推开三维报道时代的大门。但作为新生的新闻报道模式,无论在技术还是内容层面,全景式报道都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

1)技术发展不够成熟。作为由技术支撑的全景式新闻,傳播技术的发展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的表现力和吸引力。以VR新闻为例,虽然受众能全方位观看新闻现场,但新闻画面被扭曲,放大来看,细节部分也显得十分粗糙。同时,习惯了二维平面的受众在拖动三维画面时可能会出现晕眩等不适应的症状,反映出传播技术虽然有所发展,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受众体验,增强观感。

2)全而不深的碎片化内容。传统媒介传播通过议程设置的方式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内容,而在全媒体时代,传播形式丰富多样,传播内容全面海量,大量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涌向受众。丰富的信息却导致了关注的贫乏,当受众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之中,受众注意力是有限的,面对众多议题的选择时,很可能忽略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导致注意力失焦。媒介虽然通过众多渠道将信息传播给受众,但真正有深度、有思想的新闻报道却逐渐成为稀缺资源,空洞且娱乐化的传播内容使得受众满足于肤浅的接受表面信息,却不愿再费力追问背后的意义。

3)媒介伦理失范问题日益凸显。互联网领域中,把关人相对缺失,低门槛准入原则使得媒介伦理失范问题日渐凸现出来。凶杀暴力、色情、低俗内容的传播直接影响了受众的认知,极大损害了社会道德、败坏社会风气;过度曝光的新闻报道给被报道对象带来很大困扰,或是隐私权遭受侵犯,或是个人名誉受损;媒体一味追求时效性,强调抢先发布却忽略了审查机制使得假新闻层出不穷,谣言四起。

参考文献

[1]王宇明,汤志伟.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全景化新闻报道研究[J].中国报业,2013(14):29-31.

[2]刘涛,王宇明.新媒体背景下全景化新闻报道探析[J].今传媒,2013(2):105-107.

[3]周晓鹏.浸新闻——媒体如何玩转360°全景新闻[J].传媒评论,2016(9):47-49.

[4]Nicholas Negroponte. Being Digital[M].United States: Alfred A. Knopf, Inc., 1995.

猜你喜欢
新媒体创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