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丽
摘 要: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国家对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强烈需求,都在呼吁我们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问题。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质培养是目前高职教育最应该关注的问题,高职教育职业素质培养的现状和原因值得深思,职业素质培养意义重大,不管是社会、高职院校还是学生自身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一般来说,素质是职业的基础,职业素质是素质的主体和核心,是从事职业活动所必备的素质的总和,它既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的一种了解与适应的综合体现,也是在社会分工中因从事相应工作而应具备的精神素养、知识、能力的总和。职业素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理想和职业兴趣等等,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较大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主要是指通过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文化与专业技能教育以及自我锻炼,为毕业后适应特定的岗位需要所形成的职业技能、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以及身心状态等,是决定高职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而工匠精神是指对所生产或加工产品品质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一种精神。“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化于文”就是对工匠精神的精准诠释,它是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从2015年的《大国工匠》到十九大报告均提出了“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应从职业教育着手开始培养工匠精神”,倡导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对自身认知的追求,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必然途径。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其兴起与发展的特殊性,它所招收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根据对在校学生的调查以及对部分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学习及创新能力较差,职业技能与实践需要相脱节;沟通能力不强,缺乏团队合作意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职业定位、择业心理等存在误区;职业观念不强,就业准备不充分;职业心理素质有待加强。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现状形成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
学生职业素质现状的形成与一定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比如说,政策的导向、社会舆论,还有就是企业的参与度等问题,这些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发展较快,但起步较晚,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制定也是在探索中不断地前行,而针对学生职业素质方面培养的相关政策却没有及时提出来,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工匠精神是从2015年开始重视起来的。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并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社会舆论对职业素质教育的负面影响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没有得到真正落实等都是影响职业素质教育的因素。
2.高职院校方面的原因
受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和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质并没有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学科本位特征突出。第二,教师参与度不高。第三,没有具体的政策和考核制度。第四,缺乏有力的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
3.学生自身存在的原因
首先,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矛盾及国际大环境都发生了新变化。在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下,崇尚自我、完善自我、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成为个性发展的主要部分。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和思想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各种行为。很多学生对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职业素质并不重视。其次,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个人素质方面相对本科院校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再次,多数学生对职业素质的内容缺乏了解,对职业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根据对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了解,有近47%的学生不清楚什么是职业素质,近86%的学生不知道职业素质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多数学生把职业技能等同于职业素质,根本没有认识到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等其他几项要素的重要性。最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普遍下降。
(一)职业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
什么是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是育人为本的教育。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可以得出,素质教育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二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四是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所以,职业素质是素质的主体和核心,是从事职业活动所必备的素质的总和。职业教育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把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质培养放在首要位置。
(二)职业素质的培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首先,根据笔者所在单位对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非常重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对用人单位而言,一是可以穩定、有计划地得到自身所需要的人才;二是省去了岗前培训所必需的经费投入,节约了成本;三是可以节约时间,能够更快地为本单位带来效益;四是有助于企业赢得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发展取决于员工的素质,企业招聘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员工,“有利于优化企业劳动力素质构成,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赢得竞争优势”。其次,每位学生的身后都站着一个充满了期待与渴望的家庭,一名大学生的成功,是每个家庭迫切的希望。再次,加强职业素质培养是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最后,对国家来说,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高职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也在不断地为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影响力而努力,其目的就是希望其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带动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为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强国梦而努力。综上所述,职业素质良好的毕业生会使企业受益、家庭满意、国家获益。
(三)职业素质的培养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这也给高职院校做了一个明确的定位。如果能够培养出受社会欢迎、能满足职业岗位需求、职业素质高的毕业生,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就会随之提高,而相应的就会促进就业率的提高,就业率一旦提高,招生工作就会变得容易许多,有生源,才能生存,才会有发展。反之,如果培养出的学生不具备相关的职业素质,则意味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失败、自身定位的失败,也就会从各个方面制约高职教育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不断完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式,跟上时代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的新型劳动者。
(四)职业素质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其他工作的政治保证和动力支持,是促进人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高等职业教育既要培养出具备良好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的人,又要培养出具备优秀思想政治素质的人,也就是说,我们所提倡的职业素质教育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说,职业素质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个载体,我们可以利用职业素质教育的平台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延伸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延伸到社会,扩大其感召力和影响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而职业素质教育也可以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建立和完善的平台和机制,如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教育资源,提高其教育质量,强化其教育目的。我们要在职业素质教育的平台上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实现职业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使他们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所以,职业素质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五)职业素质的培养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和办学特征来看,它的生源主要是分数不高、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自身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严重缺乏自信,更不可能有意识地接受职业素质培养。如果能从学生今后从事的相应职业入手,引导其对专业产生兴趣,明确现在的学习与未来从事的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这是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的。我国人口多,就业问题必然成为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学生本人只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素质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具备必备的岗位素质,保证自己顺利就业,学会在人才济济的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并立足、生存,才是有效解决该问题的途径。
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对学生和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也有着深刻意义,它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但是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单靠某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應该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基地,高等职业院校也应该积极参与,学生与家长更要给予重视,家长要注重家庭教育,学生自身也要努力。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努力配合,才能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落到实处。
(一)社会应对高职教育有正确的认识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愿,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学习和创新素质等,对造就一支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接班人是非常有利的,也有利于带动整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提升,从而实现“中国创造”的强国梦。因此,政府应该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发挥各宣传组织的作用,加强正面的宣传引导,激励企业(行业)广泛参与职业教育,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提供平台。
(二)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积极参与改革
提升教师职业素质,全员参与职业素质教育;成立专门机构对企业进行调研,按企业需求打造核心素质;实施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以往的课程和教材体系,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管理中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开展社会实践,与“第二课堂”教学相结合,“第二课堂”主要是指以实践为主体的教学环节,它包括围绕以校内的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校外实习基地,科研中心和研究所,教学工厂等为主体的教学;开展对“特殊群体”的职业素质教育,所谓“特殊群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弱势群体”,主要有学习弱势群体、经济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三类,在保证他们身体和心理都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应该较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素质教育。
(三)学生与家长应提高认识,积极配合
家长在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家庭都忽视了。良好的家风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家长应给予正确的教育。学生本人也要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要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职业生涯规划。
(四)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为职业素质教育带来保障
有效的评价体系具有激励功能,是保障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的同时,还要建立一个有利于职业素质培养顺利进行的评价体系。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情况作为考核高职教育的标准之一。其次,企业也应该有相应的考核制度,把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评价作为招聘的标准和校企合作的条件。最后,高等职业院校自身要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以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方式,丰富评价内容,突出职业素质的评价,并把评价作为考核学生、推荐就业等的参照。
[1]黄 坚.职业发展与素质训练教程(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李云飞.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缺失、回归与重塑[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3).
[3]张惠丽,汪 达.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素质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刘薇薇.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出国与就业,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