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4日下午,“一个天才的心相——忻东旺艺术作品展”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大厅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冯远,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著名艺术理论家邵大箴等先后致辞,现场还举行了忻东旺教授作品捐赠仪式,开幕式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教授主持。
6月24日上午,在清华大学礼堂还举行了“一个天才的心相——忻东旺艺术作品展”学术报告会,学术报告会由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展览策展人曾成钢主持。来自艺术界人士、清华美院师生、清华附中、张家口中学、工艺美院附中等中学生代表1000余人参加。
忻东旺1963年出生于河北康保县忻家坊村一个普通农户家庭,2004 年,他作为优秀艺术人才,被引进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在清华十年,是他艺术创作的盛期,他创作了众多以农民工及各色社会人物为题材的作品,再现了中国社会变革的时代纹理及生动表情,触及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灵魂及情感深处,获得美术界的赞赏及广泛的社会关注,被誉为一个“时代的肖像”。本展览自2018年6月24日-2018年8月8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精彩呈现。
忻东旺画农民和进城的农民工就像画他自己的记忆、经历和身世。他的情感贴近乡土和农民工群体,即使当他在艺术上已负盛名之时,他依然背负画具在农家炕头画乡亲,画工地上的劳作者。他再现的一幅幅有着泥土般拙实的普通人物肖像,不华美,不悦目,却让观者为之动容动情。他有极强的“写生”能力,这种能力不只是与油画技巧有关,更是内化于心的艺术理念及社会价值取向的反映。他直面自己身处的当代生活,写生命,写生意。他与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呼吸与共,没有游离在被画者的生活之外,“观察”和“体验”对象的生活,与被画人物同喜忧,同命运。他经历过从农村到城市的艰辛历程,尤能体味打工者铺盖卷散发出的汗臭味,他从中嗅到生活的真滋味,他要表现出铺盖卷裹挟的人的温度。
忻东旺深研写实油画的精髓,同时又背离了写实油画惯有的面貌及表现方法。他的写实油画常常是略带夸张变形的,他画中的人物,大多身材粗短,手脚粗大。这是汉代陶俑、晋祠的宋代彩塑、双林寺天王像等民族民间艺术给予他的启示与濡染,他将中国艺术意象造型的方法,以及传神写照、相由心生的传统绘画美学观引入油画创作中。与其说他画的人物“变形”,而不如说他在刻画对象时因“得意”而“忘形”。画面形象的生成,或者说“变形”的产生,往往出之偶然,超越感官经验,是心灵感受及情感涌动的投射。他的创作实践,不只是丰富和拓展了写实油画语言,更是对作品精神力量的强化,实现艺术语言和精神性表现的高度统一。他在中西艺术的互融渗透中,为油画具有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象及品格,做出了令人称道的可贵探索,取得了令人信服的业绩。
忻东旺把写生创作引入课堂,他与学生们一同画模特。从起稿到最后完成,学生们可以亲眼见证他整个写生创作的过程。这种身体力行、以身示范的教学方法,有说服力。他不经意“宏大”,相反他十分在意和用心于画面细节。他将自己对生命的敏锐感受,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倾注在画面形象每一处的细微表情中。他的现场写生,让学生理解生活形象如何转换为艺术形象,“美”和“创造”是如何在至真至诚的点滴的艺术劳动中显现。他希望自己的绘画表达出人文关怀的精神、民族的气质、当代文化的深度,以及人类审美的教养。他追求的艺术理想及境界,不是口号式自我标榜,而是躬耕亲为的艺术实践及生命觉悟所得。
忻东旺《退休劳模》80×65cm 2007
忻东旺是中国当代油画界的一座丰碑,艺写人生,怀情不尽。忻东旺的艺术在传神、达情、表意中使我们与所处的这个世界更加贴近,其艺术成就与历程为在承传与创新上从容自如地走向了一个宽阔的境界,为当代美术留下了十分宝贵的财富。
科学家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忻东旺以自己勤奋的汗水及艺术天赋,换得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他的艺术成就得到了美术界高度一致的认可与推崇。生命有时,而艺术无限。尽管东旺止步于华壮的年岁,但他艺术作品中涤荡着永无止境的生命律动,这种生命力将在中国当代油画的进程之中始终熠熠生辉、充满蓬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