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抽象绘画艺术鉴赏

2018-08-27 10:53张怀庆
文教资料 2018年8期

张怀庆

摘 要: 本文从抽象绘画的渊源着手,分析中西方抽象绘画艺术产生的历史与艺术类别,并针对时下对抽象绘画艺术作品鉴赏的误区,提出相应的艺术鉴赏方法,为提高大众对抽象绘画艺术作品的审美与鉴赏能力提供一些科学合理的鉴赏方法。

关键词: 抽象绘画 抽象绘画艺术 鉴赏方法

一、抽象绘画艺术综述

“抽象”是外来语,原义指人类对事物非本质因素的舍弃与对本质因素的抽取。在艺术中的抽象最初只是对具象的概括和提炼,使得画面消解了具体的轮廓和细节,变得高度象征性。我们可以从毕加索的《牛》和蒙德里安的《树》的演变理解西方人的抽象概念最初的含义。后来,抽象走向了极端,彻底摆脱了具体的形象和物象,画面必须没有任何视觉所熟悉的物体,纯粹由色彩、构成、符号、点线面、肌理构成的画面,才称为抽象画。

抽象绘画艺术指艺术中不可辨识的、与外在世界无直接关系的内容,既是纯精神表现艺术又具象绘画艺术的高度升华。抽象绘画艺术不是像镜子那样忠实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一种主观化和情绪化的反映,它没有具体的形象,只是一些点、线、面和色彩的组合,画面从形式上彻底摆脱具象造型结构和语言模式,在创作过程中画者的心态始终是放松和自由的。

二、抽象绘画的渊源

1.中国抽象绘画的渊源。

关于“抽象”概念,在西方的抽象艺术概念传入中国之前,中国文字历史的记载中没有出现过“抽象”这个词,“抽象”的汉字翻译是从日本传来的。在中国文字历史上,有意、象、意象和超象的词义和抽象最接近。意可以解释为意境、意思、意念、意想等,象是“大象无形”“象外之象”的象,意象是物象、表象与心象合成的有机统一系统,超象是超越物象、形象而非具象。和抽象相比,“超象”一词,可能比抽象更贴切于“抽象”的内涵。但是,“抽象”一词自进入中国文化语系后,早已经被大众约定成俗地认可了。

关于“抽象绘画”的渊源,中国古代的彩陶与传统青铜器上的纹饰,以及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民间艺术、织染与园林建筑等,都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世界性的抽象审美元素,无不是中国抽象绘画创作的灵感与美学渊源。早在中国古代仰韶彩陶文化中就已存在抽象审美符号,那鱼纹、人纹及变幻莫测的几何纹,已是充满美学意味的抽象符号,还有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的抽象意境与抽象审美思想,充分展现出人类早期的抽象创作天赋。传统青铜器上的兽面、夔纹和几何纹饰,以及离奇变形的抽象动物图案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符号,其镂刻精密繁缛、手法严谨,多采用对称构成与重叠表现形式,是充满形式美感的抽象审美元素。中国最初的甲骨文具有一种天然的抽象意识,而中国书法,其方圆转折、抑扬顿挫、浓淡虚实、疏密飞白……无不体现着中国特色的抽象意境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书法是中国抽象审美的象征,为中国抽象绘画创作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抽象审美元素与原创图式。中华悠久的文化与美学底蕴赋予了当代中国抽象绘画创作浓郁的东方意趣,是独立于西方抽象艺术的。中国当代抽象绘画虽然受西方抽象绘画影响,但其精神内涵与文化、美学底蕴无不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神秘“意象”有着深刻又内在的关系,其抽象表现语言与图式符号都隐喻地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美学符号,具有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烙印[1]。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审美意境体现出来的意象、气韵、空灵的传统文化与哲学体现的抽象审美思想,反映在当代抽象绘画创作中,有着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抽象性,有着特殊的意义与深远影响,使中国抽象绘画作品无论从表现语言和图式结构的角度看,都与西方抽象艺术有着鲜明的区别。

2.西方抽象绘画的渊源。

抽象主义的美学观念最早见于德国哲学家W.沃林格的著作《抽离与情移》。他认为,在艺术创造中除了情移的冲动以外,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冲动支配着,这便是“抽离的趋势”。产生抽离的原因是人与环境之间存在冲突,人们感受到空间的广大与现象的紊乱,在心理上对空间怀有恐惧,并感到难以安身立命。人们的心灵既然不能在变化无常的外界现象中求得宁静,就只有到艺术的形式里寻找慰藉。人们既然不能从外界客观事物中得到美感享受,使希图将客观物象从变化无常的偶然性中解放出来,用抽象的形式使其具有永久的价值。沃林格的理论,影响了包括康定斯基在内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

其实,西方的抽象主义在没有形成一个派别之前,抽象艺术的一些最初因素已经出现在“浪漫主义”和“印象派”之中。這其实就是它所谓的萌芽期或孕育期。这一时期,欧洲战事频繁发生,政治上的混乱局面使得人们对追求激情和自由的情绪空前高涨,反映在艺术上就是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兴起,典型的代表画家有融情入画的德拉克洛瓦和印象主义的代表莫奈。他们的作品里不再像传统写实绘画那样普遍注重画面主题,而把绘画本身的语言、题材等排除在欣赏对象之外。相反,他们开始更加注意绘画创作中的“抒情性”与“表现性”,开始重视画面中的光影变化和笔触的挥洒自如。以莫奈的《日出印象》为例,整幅画面以明亮的视觉效果先声夺人,使观者在不知不觉间忘却内容的表达,从而完全沉浸在光色和笔触的抽象美之中。印象主义就是这样在有意无意间打破了写实主义自文艺复兴起建立的再现三维空间的传统绘画造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为抽象主义及抽象艺术的诞生打下了基础、做好了铺垫。终于在1910年康定斯基创作出了第一幅抽象画作品,从此抽象绘画正式出现在美术大舞台上,并开始了纯粹形式的自律发展,对现代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在加快抽象绘画前行的步伐中,还有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等不断推动着绘画元素的抽象化进程。

三、抽象绘画艺术的类别

抽象绘画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型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因此,抽象绘画呈现出来的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根据抽象绘画的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

1.冷抽象,或称几何抽象。

这是以塞尚的理论为出发点,经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新造型主义……而发展而来。其特色为带有几何学的倾向。这个画派可以蒙德里安为代表。

2.热抽象,或称抒情抽象。

这是以高更的艺术理念为出发点,经野兽派、表现主义发展出来,带有浪漫的倾向。这个画派可以康丁斯基为代表。抽象表现主义之后在美国和欧洲出现的后绘画性抽象,实际上是几何抽象在当代的发展。因为它是较为规则的、有明确造型和清晰边线的抽象画,所以被美国评论家称为硬边抽象。归纳20世纪欧美各种抽象主义艺术,凡是着重感情表现的,称为抒情的抽象或热抽象;凡是着重表现理念的,称为理性的抽象或冷抽象。

3.温抽象,也称冷热抽象。

是热抽象和冷抽象的综合,走冷与热抽象结合的中间道路。半冷半热,往往是自由色彩和几何线条的组合。

4.半抽象。

不完全抽象的意象绘画,画面中有些具象元素。还有一些无主题、非理性的带有具象痕迹的绘画,也被称为半抽象画。

四、抽象绘画艺术鉴赏的误区

1.观者的误读。

认为抽象绘画是画者在画不像、画不好情况下的瞎画、乱画,或故作玄虚地卖弄。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对抽象绘画一知半解,甚至不懂装懂、故弄玄虚的,倘若因此全盘否定抽象绘画艺术存在的价值,未免有失偏颇。同时,在对抽象绘画艺术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妄下断言、妄加评论是一种轻浮或无知的表现。

2.画者的误解。

在绘画艺术圈里,一直存在抽象绘画与具象绘画孰是孰非、谁高谁低的争论。抽象画者认为,具象绘画始终是在模仿与抄袭,具象画者则认为,抽象绘画是表现不好具象的东西而在乱涂瞎画。彼此的相互指责与争论正如林风眠先生所言:“抽象主义和具象画家用相对的观念看对方,都看到对方的荒唐且可笑。”

3.无知的误传。

时下,认为抽象绘画艺术高于或优于具象绘画艺术,或过于夸大抽象绘画艺术的作用和意义,都应该属于一种无知的认识。抽象主义有独特的价值,也有局限性,只能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存在,绝不能取写实主义而代之。西方一些抽象主义理论家,宣传写实主义过时和抽象主义代表着艺术发展方向的论调,是不客观实际的。抽象绘画艺术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然而在对其认识评价上应“万事皆有度”。对抽象艺术做了诸多研究的理论家王瑞芸专文叙述抽象绘画不过是一个《被提升的恶作剧》[2],认为“当抽象表现主义的“吵闹嬉啼被批评界、画商、收藏家、媒体等共同操作成一个高雅风格”时,大众只有被愚弄的份。为此提高大众的审美和辨别能力时下尤为重要。

五、抽象绘画艺术鉴赏方法

作为观者,面对一幅美术作品,感觉好不好看,能否带来审美的愉悦,这只是进入感性认识的欣赏层面的认识体验。决定要不要继续往下欣赏、揣摩和品味,乃至主动深入了解该作品,就是进入理性认识的鉴赏层面的认识体验。学会很好地鉴赏绘画艺术作品,需要掌握科学的鉴赏方法,尤其是鉴赏较难把握的一些抽象绘画艺术作品。针对抽象绘画艺术作品的鉴赏,可以从作品形式美感、作品情感表现和作品产生背景主要方面入手。

1.作品形式美感鉴赏法。

当你被一幅抽象绘画作品深深吸引时,往往首先是作品的形式感让你眼前一亮。所谓作品形式感,即绘画作品包括色彩、构成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最终以统一的画面呈现给观者,并让观者在视觉上识别和感知,引发探索的冲动。从一幅作品的画面形式感设计能反映出画者的审美取向与审美追求。抽象绘画艺术作品在追求形式感的创新上,相对于具象绘画艺术作品具有更大更自由的想象空间。当然,对抽象绘画艺术作品形式美感的鉴赏,通常是在有丰富审美经验和审美素养的基础上进行比较与融汇的鉴赏。对于审美经验有限的初学者,不能进行一定的比较与融汇,是难以深入作品形式美感鉴赏体验的。通过对抽象绘画艺术作品形式美感的鉴赏,观者可以深入了解画者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思想,为进一步深入鉴赏做好准备。

2.作品情感表现鉴赏法。

美国著名哲学家、符号论美学代表人物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3]绘画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艺术,这种生命力主要在于释放人的精神,传达人的情感。绘画属于精神的范畴,其主要功用在于释放和洗涤人类的精神,传达人类的情感。情感是绘画创作的主要内容,是绘画存在的根本[4]。前面我们提到,抽象绘画作品相对于具象绘画作品在形式感的表现上具有更大更自由的想象空间,同样,在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更自由的表现空间。这主要因为抽象绘画者在色彩、造型与构成等诸方面可以有更大更自由的发挥空间,而不像创作具象绘画艺术作品时经常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与限制。正因为抽象画者情感的表现可以自由自在、無拘无束地投入发挥,作品才可能出现更富有激情和动人之处。观者通过作品中色彩、线条、造型与构成等富于激情的表现,融入自己的审美经验,可以体会到画者的情感表达,如同欣赏影视、音乐作品一样可以带来愉悦,甚至引起共鸣,也可以引入美好的意境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当我们在欣赏波洛克和赵无极的抽象绘画艺术作品时,可能最有此种体会。

3.作品产生背景鉴赏法。

当我们被一件绘画艺术作品抓住眼球而愿意花时间多看下去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可能被该作品的形式美感或情感表现打动了,从而不由自主地想去探寻作品产生的背景,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或内涵。这也是我们由感性欣赏进入理性鉴赏的必经之路。绘画作品在艺术发展进程中流派纷呈、种类繁多,给绘画艺术鉴赏提供了深入研究的背景依据。通过了解绘画作品的产生背景有助于对画者的艺术经历、创作思想、风格流派及审美观念有更全面的把握,是进行绘画艺术鉴赏的重要方法。抽象绘画艺术因其审美意向性较强,表现风格之间相互影响,艺术流派转换与发展变化较大,加之画者各自的艺术经历丰富非凡,尤其需要运用作品产生背景鉴赏法对抽象绘画作品进行全面的鉴赏、品评。

参考文献:

[1]焦晓岚.中国当代抽象绘画的传统文化渊源与价值解读[J].黄山学院学报,2013(4).

[2]王瑞芸.被提升的恶作剧[J].读书,2001(11):128.

[3][美]苏珊·朗格,著.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译.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刘言光.绘画创作中情感的表达[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10):18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