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丽平
摘 要: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各类活动来进行教学,是本课程教学的一大特点。在本课程中,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活动主动地进行构建,而不是依赖教师的直接传授。”小学是学生进入学习的关键性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接受怎样的教育,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程的实施中,作为教师必须抛弃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采用合适、科学的教学方式,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活动确定教学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创设活动;效能;新课程
一、创设活动,培养意志品格
当活动是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时,教学的关键就要搭建生活世界与经验世界之桥,链接儿童真实的生活,抓住生活中蕴藏着的价值,创设活动引入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中产生丰富的情感,领悟深刻的认识,促使品德的形成。在教学《挑战第一次》时,结合当时学校开展的跳绳活动,我创设了“师生双人跳”的体验活动——挑战擂台。单人跳绳,学生还是比较擅长的,基本上都有过亲身经历,但“双人跳”学生还没有尝试过。于是,鼓励学生接受我的挑战,我先挑选一名乐于接受挑战的学生来到台前,听完要领接受我的挑战——“师生双人跳”。其他的同学看到挑战的同学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都积极踊跃地要接受挑战,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尽管有的同学第一次不是很顺利,我就给他机会鼓励他继续加油,学生都在充满激情的状态下挑战成功。在当时气氛的感染下,学生很主动地向同学发起挑战——“生生双人跳”,学生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愉快地体验着,经历了挑战知道了失败不气馁就会有再赢的机会。看着学生兴奋的神情,跃跃欲试的劲头,我欣慰地笑了。学生那越挫越勇的品质不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的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吗?活动帮助了学生成长,活动积淀了学生品质。打破转变传统沉闷的教学方式,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亲身经历中,良好意志品格悄然形成。
二、创设活动,树立规则意识
当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较近时,就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认识理解不同的社会现象,体验并参与社会生活,来提升生活的智慧,促进社会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他们处理一切事情都是从自己直接的感受和小功利心出发的,如:他们认为排队是小事,所以让低年级学生理解规则,按规则办事不是容易的事,不能简单地说教,应该采用体验式教学。在教学《大家排好队》一课时,我一改以往说教的教学方式,而是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積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生活体验。课伊始,我为学生创设了学校“快乐书吧”为学生发书的活动。先让学生自由到前面来取喜欢的书,学生争着抢着挤到前面来,没有秩序,有些混乱时我叫停,再让组长来组织站队发放。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你喜欢哪种领书方式?这样学生自己也会感受到不排队领书又乱又慢,排好队发书又静又快。在发书活动中让学生真切体验到排队的重要意义,初步建立起了规则的意识。由此联系到生活中哪些地方要排队要讲秩序,引起学生思考,回忆生活中需要排队的场景,再根据小主持人的话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到学校,寻找身边需要排队讲秩序的地方,如:午餐打饭时、上下楼梯时、去书吧读书时……让学生感受到规则就在身边,规则意识也逐渐培养起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树立规则意识体验排队的意义,课前开展了“我文明,我排队”的活动,让学生观察银行排队取款及坐公交车排队等情形。然后把捕捉到的信息在课堂上交流、比较,使学生懂得在不同的地方排队规则是不一样的,也帮助学生理解了“一米线”的含义,使学生懂得在特定的场合排队要有间距,从小树立要保护自己隐私也要尊重别人隐私的意识。
三、创设活动,增强情感体验
当学习内容涉及与学生生活较远时,学生会感到陌生,有疏离感,无法融入学习中去,这时不要依然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枯燥的讲解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新课程下的教师应该明确:思品课程中历史内容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在参与历史问题的讨论中反省自身的生活,在体验历史人物的情感中建构个人道德。在学习《欢欢喜喜过国庆》一课时,调查中发现:提起国庆节二年级学生的脑海里闪现的就是“放假”“游玩”等情景,他们不清楚国庆节的含义及国庆节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借助这一话题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了解国家的象征,课前引导学生开展“我知道的祖国”活动,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初步了解国庆节的含义,了解国旗、国徽、国歌的象征,从小感受到自己是国家的一员,增强了自豪感及热爱国家的情感。又如在学习《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一课时,因为低年级学生很少会主动观察身边的家乡人,对他们劳动缺少切身体会,很难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与这些默默奉献的家乡人有密切的关系。为此,课前我引导学生开展“寻找身边人”的活动,观察他们劳动的情形,如:楼道里的清洁工、超市里的阿姨、快递员叔叔,使学生在观察中丰富对家乡人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的热爱与尊重。
2016年教育部已经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思品教材由《品德与生活》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教材名称上的变化能看到主题的变化和教学内容所做的调整。教材变了主题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也随之变化,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必然会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谢春华.思品课堂:实施“崇善”教育的主渠道[J].江苏教育,2015(38).
[2]郭红心.思品课“五味”的教学功用探析[J].教学与管理, 2015(28).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