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爱蔚
摘 要:教育部通过一个明文规定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限定,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教育的进步。
关键词:班主任;批评权;工作规范
教育部于二〇〇九年八月十二日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通知,在第四章待遇与权利的第十六条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教育部通过一个明文规定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限定,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教育的进步。
一、规定吹响了教育工作规范的号角
我曾和上小学的学生探讨过一个问题:“你是喜欢有红绿灯的街口呢,还是没有红绿灯的街口?”学生想了一会就说:“我觉得还是有红绿灯的好。我们骑自行车从公园回家时总是要穿过一个没有红绿灯的马路。每次我们俩都要左看看右看看,直到看到来往的车辆在老远的地方才能过马路。虽然也会遇到车少的时候,很快就穿过马路了,但大部分时候得等好半天。有一次由于我抢了一步差点和一个骑电动车的人撞上。要是有红绿灯就好了,就等着绿灯,每次时间也固定,最主要的是还安全。”
我觉得关于班主任批评权的规定就如同马路上的红绿灯一样。大家都知道教育必须进行批评,古代还有严厉的体罚,比如用戒尺打手心等,是一种约定俗成,全靠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进行维持和约束,就如同我们的马路交通,以前根本就没有红绿灯,全靠大家外出时自觉和小心。但以前不设红绿灯的马路上根本就没有现在那么多的汽车,就如同现在的孩子和从前的孩子不管是从知识、情感还是家庭的重视程度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要是从事班主任工作的,除了那些入行尚浅的新人外,哪一个没有被家长电话甚至是登门批评的事?原因很可能就是我们批评的语气重了些。面对着“有理有据”的家长,我们以工作为重,打碎牙齿和血吞。有了这条规定,我们就可以先在家长会上和家长一起学习。分辨下到底什么是“适合的批评教育”,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让家长弄明白批评教育方式是一种复杂的命题,从而对班主任的教育批评方式多一些理解和支持,让老师没后顾之忧。
至于这项规定在某一天是否能成为一个班主任的救命稻草,我无从知道。但我觉得,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有太多的工作需要有法可依,比如大家都知道春游的好处,但在春游中出现的意外事故如何来划分,现在就没有明确的条文。所以,我支持这项规定的最大原因是,我盼望更多的法规可以出台,让班主任的工作更有章可循。
二、规定吹响了班主任学习进步的号角
我们的社会以儒家的教育思想为主导,习惯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一種唯上的思维模式。即便我们的老师错了,我们也认为他是对的,如果对老师的批评提出异议就是犯上,就是不恭敬。但我们现在面对的教育对象变得理性,敢于对老师、对班主任的批评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是人性的进步,也对教育提出了要求。
1.规定赋予的是一种工具,也是一个门槛
“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这是我们经常听到过去教育批评学生的方式。但法规明确规定“采取适当的方式”批评教育,就是对班主任行为的约束和指导。“适当的方式”是一个有弹性的命题。学生的性格多样,有效的教育批评手段也必须多样,这就是孔夫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否有效其实隐含着一个矛盾的统一,学生即便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能从感情上认同老师,接受老师。
2.适当的语言批评教育
语言批评怎么才能算是适当,那真是千人千面。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回忆说数学老师的一句“你把全班的脸都丢尽了”让他对数学产生了恐惧,再也不想上数学。而在《爱因斯坦的板凳》一文中,老师拿着爱因斯坦的板凳对学生说:“你们还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吗?”同学们哄笑,但爱因斯坦却又拿出了另一个更差的板凳。都是批评的话,在不同的人身上却有不同的教育效果。
3.合适的行为批评教育
通行的阳光的批评教育暗含在我们的“代币”活动中。我们班实行“跳格奖励法”。比如有的学生犯了错,我就给他们降格惩罚。对于自尊心强的学生非常管用。但对于全部学生可不是什么万金油。所以,对于“适合的批评教育方式”,每个班主任都是一个永远的学习者。
在整个社会提倡鼓励的大环境下,欢呼给予班主任、给予老师明文规定的批评教育权,好像背离了教育的初衷,但却是一个底层教育工作者的真实想法。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教育者得不到理直气壮的批评教育权利的教育环境不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范敏.教师权利实现的困境与出路:以教师“批评权”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0(1).
[2]胡娇.教师批评权的伦理审视[J].中国教育学刊,2010(1).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