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新松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典型题型,同时也是伴随人们终生的基本生活能力,阅读的教学应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建设内容。初中语文阅读内涵更加深刻、形式更加新异,这也使得许多学生在进行阅读时遇到了不少麻烦,他们在阅读时没有条理、很难理清头绪;不能有效地将文章提炼、找到文章的线索等要素;做题时缺乏技巧、常常丢掉应得的分数等等,针对这样的现状,如何优化语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就成为值得教师们深思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总结,认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具体可以参考以下三种策略。
一、有层次地推动阅读过程
在阅读中,教师应该注重带领学生寻找阅读的巧妙方式,将材料内容细化,通过有层次地读文章,让其变得条理鲜明,这是读懂文段的重要保证。
我在阅读教学中提倡学生们分步骤阅读,通常初中的阅读素材可以分三步进行阅读。首先是通读全文,归纳文段的段意,整合材料的主旨,明确文章的核心内容,这是阅读最基础的步骤,也是掌握文章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是问题阅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带着问题做阅读”,这种方法在阅读题中应用效果不错。通读全文之后要去读材料给出的问题,先明确各个问题的内容是什么、提问点是什么,然后带着疑问返回文章中开始第二步阅读。这次阅读的目标除了在文章中查找问题以外,还需要学生结合问题对文章做一个全面的分析,比如将文章划分层次、提炼文章的写作线索、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记叙顺序等等,基于这些工作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然后将文章中发现的可以作为文后问题答案的内容简单做标记,而不要急于作答。最后,要进行第三步阅读,这次阅读可以称为“代入阅读”或“检验阅读”,首先要将文章进行整体的审视,这是第三遍阅读文章,多次反复的阅读是为了确保学生对文章透彻理解。然后将文后问题的答案带入原文进行检验,核对自己的答案,找出自己对文章理解的偏差。教学生阅读时引导大家有层次地推进,不仅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会促进学生更加踏实、认真地深入阅读。
二、掌握不同文体阅读要素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考查的文体多种多样,常见的是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三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设置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要素,以此促进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题目。
以说明文为例,我时常帮助学生回顾它的阅读要素,比如我们常见的分类是把它分为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说明文的三要素是内容的严密性、说明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准确性;其常见有总分式、对照式、并列式等五种说明结构;有时间、空间和逻辑这三种常见的写作顺序以及一些说明方法等。然后在阅读教学中我会以文章为例让大家分析其阅读要素,比如我给大家展示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节选片段,让大家按照之前总结的阅读要素来分析这篇文章,学生们通过自主分析,得出了这篇文章的类别属于自然科学说明文;片段的结构是总分式;是按照逻辑顺序行文的;文中出现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等。经过这些方面的分析后,学生们对这篇文章已经完成了初步的理解,从这些要素中掌握了文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对照文后的问题就不难发现,从阅读要素方面掌握文章内容后,文章的五个问题就可以回答出前三个了,由此可见阅读要素的分析可以有效助力阅读。我还时常帮助学生总结记叙文、议论文等许多常见文体的阅读要素,帮助学生们在阅读时更好地整合阅读材料。把握文体的要素,既可以帮助学生有条不紊地分析材料,还能够提升做题的效率。
三、时常总结归纳解题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时常帮助学生总结一些答题技巧,帮助他们明确给分点,以此来提高做题的准确率,带领他们探究语文阅读的捷径。
首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语文阅读中的常见提问方式,如分析某一句话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概括文章的中心主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等等。其次,可以针对这些常见的问题来总结答题技巧,比如对于概括中心主旨的问题我为学生们总结了一个“公式”:表面+过程+本质=主旨,即通过描写了……(表面),并且赞美了……(过程),揭示了……的道理(本质)。再比如分析某句话的作用,可以先从结构方面考虑,若是在段的首尾,可以考虑是否有指明中心、統领全文等作用;若在段中,可以考虑是否有开启下文、铺垫、过渡等作用。还可以从表达方式上看,如果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可以根据描写内容和手法具体分析其作用,可以考虑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等作用。通过总结技巧,不仅可以为学生指明一些做题的方向,还可以帮助学生“踩点”答题,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教师应推动学生有层次、有条理地阅读;注意促使学生掌握多种文体的要素、学会提炼文章;还需时常辅助学生归纳和整合解题方法。
以上是三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还有很多阅读的优秀教学方式等待教师们潜心钻研。我相信,通过教师们不断学习、探究,勇于创新教学策略并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勤于反思教学实践,一定会找到更加优化的教学策略,将语文阅读教学组织得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