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亚
【摘 要】教师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务必要从他们的心理特點出发,本文基于这一原理,指出教师在实践中必须要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植入,并提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青少年;情感融入;教育路径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心理学研究表明:现在的青少年普遍存在双重人格,他们求知欲强但鉴别力差,观察敏锐但认识片面,情感丰富但理智力弱,民主意识强烈但组织纪律性较弱。这些特点正是学生心理不成熟的表现,这些也需要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予以充分关注,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与人之间思想层面的交流,而这种交流是一种以人的需要为起点,通过满足人的需要,以达成思想一致的实践活动。该活动需要参与者情感的充分投入,需要交流双方彼此理解,并实现心灵上的沟通,因此我们的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一、教师应专情于课程
将情感植入教学必须以课程和教材为基本载体,教师专情于课程是调动学生情感,引起心理共鸣的根本。只有教师真正地投入自己的情感,将课程与教材中隐含的情感元素发掘出来,才能促使学生的情感与教材中的情感交融在一起。
客观地讲,思想政治并不像语文那样富有鲜明而强烈的情感色彩,但也拥有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挖掘,并将其巧妙地整合进教学,就可以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激情飞扬。比如哲学就富含对人生与世界的探索之欲,政治学、经济学就充满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之情。教材中也有很多人生哲理、名人典故、生活实例,这些都是情感教学的重要素材,比如教学中可以用具体人物的事例来感化学生,用富有趣味的寓意故事来活跃教学氛围,削弱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堂的畏难心理,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提升认识、进化心灵。
总之,思想政治教师要深刻理会蕴含在课程中的情感,并在课堂上将其正确地表达出来,引导学生有效地体验这些情感。教师应该以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教材中枯燥的理论与鲜活的实例联系在一起;将深奥的哲理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将丰富的节奏与色彩融入教学之中,这样教师就可以用自己的真情实意感染学生。
二、用情感来激活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就是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应播种在这块土壤里。”思想政治教师只有将情感注入课堂的每一个角落,才能真正激活课堂,并打开学生的心扉,让我们的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
1.语言激情
语言是人际交流的基本工具,我们要用情感来激活课堂,首先就要让语言饱含激情。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应该在良好的心理认同与情感共振的基础上展开。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不是工业化的机械与原料,而是充满个性和情感的青少年,他们的心灵深处是波涛汹涌的大海,他们的学习过程需要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谐的情感共鸣以及适当的情感宣泄。因此,如果教师忽视教育对象的情感,只是凭借自己的感觉来讲述那些机械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学生将很难对课堂产生兴趣,他们甚至会对这种呆板的说教产生厌恶和排斥,自然也就没有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效果了。所以,思想政治教师一定要善于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来扣动学生的心弦,引领学生走进蕴含情感的意境之中,让学生的内心深处因为震撼而形成共鸣,进而由一种“静止”状态的课堂进入情感涌动的“动态”世界。
例如在向学生介绍“矛盾的普遍性”时,教师就可以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这样一段充满感情的引导词:“矛盾无处不在,人生亦是如此。同学们正值风华正茂之际,虽不能讲已经历过人生的各种矛盾,但起码也是品味过一些酸甜苦辣。当你们与玩伴之间的友谊出现裂痕时,渴望重新实现相互理解的时候;当你们看到商店货架上某款中意的手机正在热卖,但自己却没有经济实力的生活;当你的成绩出现大幅波动,而家长和老师又误解你学习态度的时候……请记住‘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生就是在矛盾之中不断成长、走向成功的。”如此饱含情感的语言,携带着人性的温情,如和风细雨润进学生的心田,让知识、思想和情感,自然而然地渗入学生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将以最佳的姿态沉浸于教师所构建的意境之中,这样他们更容易放开思想的枷锁在其中纵横驰骋,这样也就达到了以情明理、情理交融的教学目的。
思想政治教师要精心打造自己的语言艺术,要让自己的语言像火种一般点燃学生的热情,要让自己的语言向石子一样在学生的心灵激起欢乐的浪花,这样的课堂才能彻底摆脱死气沉沉的局面,让生机与活力洋溢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此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张扬自己的情感,让自己的心灵受到震撼。
2.情境激情
人的情感只会在一定的场合与情境中产生,这就是所谓的“触景生情”。直觉的情感体验是因个体对情境的感知所引起,而情境的各项因素对情感的影响是综合性的,无论是社会情境还是自然情境都能对人的心境与情感造成影响。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蕴含正面情感的情境,以对学生的道德情感予以激发。
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很多内容,由于理论性较强,因此在情感因素有所缺失,这也造成学生理解上的障碍,进而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一些内容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所以很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教师在处理有关内容时,如果能联系教学实际,灵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则能对学生的情感起到激发作用,实现教学目标。比如在讲到我国的民族政策时,教师就可以渗透民族团结、抵制民族分裂的有关思想,教学过程绝对不仅仅是一种政策宣讲,而应该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设计相应的情境,比如播放视频:展示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血溶于水的兄弟情谊;请到过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学生交流自己的经历,畅谈少数民族同胞热情好客的传统;教师适当地补充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以及在祖国繁荣和文明进步方面的贡献,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可以就创设出鲜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不同民族之间的深厚情感,这样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我们国家制定相应政策的缘由。
3.实践激情
实践性是情感的重要特点,因为情感的形成与转变正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而人的各项实践活动也丰富了情感生成的途径,成为情感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适量的实践训练。
例如随着城市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走进了我们的城市,他们的子女跟随父母来到这里,其中有很多民工子弟还成为了我们学校的一员。在学生平常的言谈与交流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对农民工和民工子弟存在歧视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农业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对周边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实践,学生将深切体验到农民工对城市发展的贡献,他们也将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农民工生活的不易,在与农民工、民工子弟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也直接感受到这一群体的勤劳、善良和朴实,他们也发现了社会上一些侵犯农民工权益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也就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党和政府一系列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政策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考虑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学习、提升素质、想方设法,有效实现人文关怀与情感植入,这必然会让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更加生动而活跃,学生的学习也将更加轻松而充实。
【参考文献】
[1]吴军,唐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运用情感因素[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1(6):31-33
[2]肖映胜,李铮.促进人的两种回归——再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J].思想教育研究,2017(1):24-27
[3]张正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5):139-141
[4]李凤超.情感、榜样、情境是课堂育人的基本因素[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