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丽
【摘 要】讲好一节课首先要将目标“吃透”;“备幼儿”是要了解全班幼儿的知识水平、心理状况、需要、及个体差异等;每一个提问首先要做到指令性明确,要问到点子上。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指明思维的方向。
【关键词】幼儿;兴趣;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老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反思自己的集体教学活动,发现了自己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也找到了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一、“备幼儿”
在活动过程的设计时,只考虑到教学目标如何达成,过程如何吸引孩子,但是很少关注到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一般偏向于能力较强的幼儿,用他们来代替全班。整体的教学活动中被忽略的能力一般的幼儿就会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如:自卑、胆小等。因此,“备幼儿”是要了解全班幼儿的知识水平、心理状况、需要、及个体差异等。预先去了解幼儿已经知道了什么,还不知什么,从中寻找教学的切入点,一旦对幼儿已有经验和能力心中有数,那么准备的教案就会更有针对性。
比如:在小班教学《快乐的金丝鸟》教学活动中,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乐于参与体育活动的愿望,使其体验与同伴合作活动的乐趣。2.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金丝鸟的动作和造型。3.指导幼儿在活动中练习下蹲、平衡等动作。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服务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一个金丝鸟入睡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金丝鸟要单腿站立睡觉,如果谁的脚落下来就会被野猫吃掉。平衡能力相对差些的幼儿经常单腿站立不稳,动不动就会被野猫吃掉,没法再进行下面的游戏。如此下来游戏的兴趣并不大。我观察到这一问题,立即改变了游戏。选出平衡能力较强的幼儿作为鸟爸鸟妈,平衡较差的幼儿可以在爸爸把妈妈的保护下,选择依靠大树休息(也就是扶住大树单脚站立),这样,能力弱些的幼儿增强了自信,更加喜欢游戏,更加融入了。
二、“备目标”
讲好一节课首先要将目标“吃透”。先备目标,教学过程一切都是为目标服务。明白这节课的目标什么,再进行备课。目标吃不透,后续的环节模糊的。例如小班教學《胖胖兔减肥》,活动目标:1.理解胖胖兔减肥的秘密,喜欢运动,知道运动是减肥的好方法。2.探索球的多种玩法。刚开始备课的时候,我的理解是一节健康课,我的所有设计都是围绕让孩子探索球的各种玩法,让孩子喜欢运动这一目标设计的。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孩子们滚球、拍球、夹球、击球、抛接球、还有两人合作抱球等玩出了各种花样。当提问胖胖兔减肥的秘密是什么?什么是减肥的好方法时,孩子们不知所措了。我仔细去阅读目标,发现第一个目标我没有吃透。第一个目标是让孩子理解《胖胖兔减肥》这个故事的内容,孩子们才能知道胖胖兔减肥的秘密,才能知道什么是减肥的好方法。因此,我将故事内容从头至尾融入教学的整个环节,语言和健康相结合,孩子们玩得既开心,又将第一个目标完成的很好。
三、“备提问”
每一个提问首先要做到指令性明确,要问到点子上。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指明思维的方向。避免以下几点:
1.避免提问宽泛、指向性不明。如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椭圆形》的导入环节,教师提问:“今天,老师从图形王国里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猜猜是谁?”这个问题虽然从表面看不乏童趣性,但仔细推敲这种开场白,其实是教师陷入了形式主义,教学双方在做着虽有趣但毫无意义的游戏。或许一开始幼儿会被教师神秘的语气吸引,投入到猜想中,但当幼儿盲目地猜了几遍仍不切主题时,随之而来的就是失落感。所以提问应开门见山,紧扣主题。
2.避免提问突兀、词不达意。如在中班音乐活动《大雨小雨》中,教师在带幼儿完整欣赏歌曲后设置提问:“你听到了哪些雨朋友?”对于这样不着边际的问题,幼儿不知所云,因为歌曲中从未有“雨朋友”这样一个角色称谓出现,幼儿不知道教师所说的“雨朋友”到底指谁。其实类似现象也是我们教学中现存的普遍问题——为了体现儿童化、游戏化,教师刻意追求童言童趣,将每个教学活动都冠以“王国”、“娃娃”、“朋友”之类的情景再现,实质上这种情节不但有时候是毫无意义的,而且会使幼儿在虚拟与真实间产生混淆,无法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上述案例中,如果教师紧扣歌曲内容,直截了当地提问:“你听到的雨声有什么不同?”相信幼儿会很快理解教师的问题意图,回答也会落到点子上,而不会“跑题”。
“不打没有把握的仗”,“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我们把课前准备的更加充分,将自己武装到牙齿,才能保证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才能培育出一个个身心健康的美丽花朵。同时我要乘着研修的东风,不断学习、反思、总结,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丰富自身经验,再接再厉,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雷湘竹.学前儿童游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唐金华.浅谈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J].学前教育:幼儿版,2010(9)
[3]莫志群,任平.以“情景假设”提升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指导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