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
摘 要:“炒剩饭”“题海战术”似乎就是复习课的代名词,老师教得没劲,学生学得也乏味,怎样将复习课上得精彩而有吸引力,让学生感到“开味”,在有限的40分钟内取得最大效益,确实需要潜心钻研,探究新的复习方式。
关键词:趣味情境;竞赛评比;体验应用;风险挑战题
复习课往往比较难上,因为它是重新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没有新鲜感;而且由于练习量太大,学生厌学怕学,“炒剩饭”“题海战术”似乎就是复习课的代名词,学生在这两种教法中都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觉得乏味,那么怎样将复习课上得精彩而有吸引力,让学生感到“开味”呢?
好的复习课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复习内容,往往需要老师多想好点子,选择合适的复习方式,在复习课教学中我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设计趣味情境,用活动贯穿整堂课
把要复习的内容设计成有趣的问题情境,用一个个的活动将整堂课贯穿,让学生自主整理知识、探究方法,复习课同样也可以很“开味”。如:复习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和图形的认识时,我借鉴了北师大版“小小运动会”这一情境,整堂复习课设计成一个情境:动物运动会,用四个活动贯穿整节课。
活动一:争取运动会门票(复习20以内进位退位的口算)。
活动二:观看开幕式:辨认图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复习图形的认识和看图提问题)。模拟的开幕式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他们的目光是那么专注,看得那么认真,在后面的根据开幕式情境进行小组合作中,学生特别投入。以2人为一组进行合作,一人提问题,另一人解答。
活动三:设计奖杯(自己设计奖杯并说说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活動四:安排乘车返回(出示开放性问题:“有两辆车,运动员够坐吗?”)。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这些运动员怎样安排在两辆车内比较合理?
整堂课按照运动会的模拟情境层层递进,学生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在40分钟内复习了图形的认识和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以及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二、开展竞赛评比,用竞赛贯穿整堂课
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开展复习竞赛,这六个小组学生的搭配要均衡,鼓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主动找暂时落后的同学组成一组。
这一环节要求老师在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把这一堂课所要复习的内容逐一分解,划分为几个小单元,可以制作成PPT,也可以制成卡片用实物投影出示。题目的形式可以是口答、笔答、抢答等,把每个题目定个分值,答对一个给相应的分数,最后以小组为单位累计总分。在小组竞赛过程中,一个恰到好处的提问、一种巧妙的解法、一次全面准确的总结都能使本组在小组竞赛中加分。此时学生会使出浑身解数,兴致极高地投入到这场竞赛中去。如:复习人教版一年级《20以内加减法》时,采用“小组知识竞赛”的形式,把学生分为六组,以组为单位,然后组与组之间开展答题竞赛,题目分为两类,一类是老师课前精心准备好的,有6组题,每组题都包含基础题、拓展题和提高题,各小组随机抽取作答,另一类是小组合作复习,每个小组经过讨论提一个有新意的复习题。一个组提一个问题请另一个组的一名同学来答,结束时,算出每个组的答对率,以答对率的多少确定胜负。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相关的问题,综合起来覆盖了复习内容的所有知识点,从而彻底消除了复习旧知的厌烦情绪,在一种既紧张又兴奋的状态下主动获取知识。
三、开放复习课堂,让体验贯穿整堂课
针对不同的复习内容,有时我会引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操场、校园中,构建开放的复习大课堂。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一单元的复习,我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测量,用尺子量书本,量课桌,量身高、肩宽,量黑板长、门高等,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把长度单位应用到生活中。这样的复习活动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甚至可以走出教室,到200米操场上走5圈看看走1千米大约用了多少分钟,走半圈(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这种复习课亲身体验,实际应用,孩子们特别喜欢,但是需要老师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一个一个的体验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做到闹而不乱。整个过程在体验中复习、巩固,效果也很好。
四、设置风险挑战题,让复习课堂高潮不断
为了保持复习热情,教师可在复习题中设置一些风险挑战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习高潮一波接一波,比如出一些风险题里面分三个等级,有10分、20分、30分三种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自由挑选,答对给分,答错倒扣相应的分数。这时每位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像揭开锅的粥一样,七嘴八舌地商量开来,他们各自结合本组的实力互相征求意见,个个都跃跃欲试又唯恐失败。待老师宣布他们回答的结果时,答对的小组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倒扣分数的小组则会对刚才的错误之处印象特别深刻,避免在后面的学习中再犯类似的错误,尽管后悔、失败,但是吃一堑,长一智,这也算是别样的收获吧!
总之,要想把一堂复习课上好,我们就得多想办法,多想好点子,让学生打开“胃口”,由被动变主动,这样才能达到自己预定的目的。
参考文献:
雷玲.好课是这样磨成的[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3.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