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冥想技术融入习作教学

2018-08-27 03:18章莉
新课程·小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冥想习作

章莉

摘 要:冥想源自心理学,被广泛运用于瑜伽训练。“二度体验”是习作教学方法,强调个体对已有经历或体验的再体验,是儿童生活和习作目的之间关系互动及其结构的自组织过程。从当下儿童丰富生活与贫乏表达的矛盾冲突入手,剖析原因,并描述将冥想训练与习作教学融合与创新的实践过程,呈现并分析学生口头及书面表达的作品。从脑科学、写作学、作文教学等方面探析冥想引入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冥想;习作;二度体验

“冥想”源自于心理学,当今被广泛运用于瑜伽训练。其核心本质在于通过一系列训练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于个体内心的某种体验。它能促进个体降低干扰,使注意力更集中于认知任务。二度体验是习作教学方法,是个体对已有经历或体验进行回忆、筛选、加工,从而获得新的意义和感悟的过程,是儿童生活阅历、生活场景和习作目的之间关系的互动及其结构的自组织过程。心理学中“冥想”训练的引入,有助于学生的“二度体验”,让习作教学穷本溯源,产生了令人震惊的效果。

一、生活与习作的矛盾冲突

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很多学生并不缺乏多彩的经历,习作时却依然如鲠在喉,甚至无米下锅;完成的习作也泛泛而谈,缺乏个性。丰富的生活经历与空泛的习作之间的矛盾冲突越发凸显。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有四:(1)对照习作要求想不出合适的写作材料;(2)有写作材料,但只有粗疏印象,缺乏细节;(3)无从落笔,杂乱无章;(4)缺乏个性化体验与表达。而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又过于急功近利,看中结果,忽视过程指导。要解决这些问题,首要在于如何引领学生再度设身处地,以身体之,以心感之,进行充分而有效的“二度体验”。“冥想”正是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让心灵和头脑重回境地,同时在习作要求指引下进行回忆、加工、重塑、细化等过程,获得新体验、新感悟的“二度体验”策略。

二、冥想与习作的适恰融合

在参加心理成长工作坊的过程中,老师多次运用语言引导学员通过身心放松、调整呼吸、重复词语、想象画面等方式进行冥想训练,在冥想过程中,参与者很快排除外界干扰,情绪松弛,并根据老师的引导自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身体部位或某些画面。在多次经历中,笔者体验到冥想过程让身体器官更加敏锐,对画面的想象、声音的辨析以及自身的感受能力奇迹般地增强。笔者想,如果在习作过程中借助冥想技术,提升学生“二度体验”的能力,不失为一种突破和创新。

1.冥想让画面清晰灵动

内容:二年级学生人物外貌写话训练。

方法:第一步:明确要求,本次习作训练是描述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

第二步:调整呼吸,选择一个舒服的坐姿,轻轻闭上眼睛,长长地呼吸,让自己很放松。

第三步:引导选材,教师语言引导:“像播放相册里的照片一样,在眼前浮现出生活中熟悉的人,妈妈、爸爸、爷爷、外婆、某一个亲戚、某一个同学或朋友、校园门口的保安叔叔或者还有其他人……在这些人中选择一个你最熟悉的,或者样子最特别的,让他站到你的眼前来……”

第四步:放松交流,睁开眼睛,说一说“刚才谁最后站在了你的眼前”。

第五步:想象细节,再次闭上眼睛,调整呼吸到放松状态。根据老师的语言引导,开始冥想“在你的眼前浮现你最熟悉的那个人,他用什么样的表情看着你?给你什么感觉?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他的身材,你看到了吗?他的身材怎样?再来看看他的五官,头发什么颜色?长不长?什么样子?眉毛—眼睛—鼻子—嘴巴,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最后再看看他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这衣服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仔细地看,不急不忙地看,等你都看清楚了,就把眼睛睁开”。

第六步:交流分享,说一说你刚才看到的这个人的样子。

发言实录:

强强是我的好朋友,他正对着我生气呢!瞧,他叉着个腰,瘦得跟细竹竿儿似的,衣服显得太大了。他的脸很瘦,本来眼睛不大,嘴巴也很小,跟花生粒儿差不多,可是你看他一生气,眉毛朝下,挤出一堆皱纹,“花生米”嘴巴一下变成了“大洞穴”,完全不像他本来的样子。

——蒋雨航

我的爸爸个子中等,皮肤很白,好像再白一点就能跟画画的卡纸作比较了。他带着一副黑框眼镜,看上去很有学问。大脑门上闪着银光,如果家里停电了,他的脑袋肯定可以当个大灯泡!

——凌晨

站在我眼前的妈妈正在听我讲学校发生的事情呢!她顶着“鸡窝头”,风一吹更加散乱,可是脑袋一动不动。她听我讲话时眼睛瞪得大大的,特别亮,嘴巴微微张开,还往上扬,在脸上推出两座“小肉山”,我妈本来就胖,这样一来,就更显得胖乎乎的了。她总喜欢穿肥肥的衣服,就像个花布袋子套在身上,让人想不通!

——陈奕

跟平行班级常规教学比较,运用冥想策略,引领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老师的指引下细致观察浮现在眼前的人物形象,亲近他,感受他,这样学生对人物外貌的观察就会更加真实有趣、细腻灵动,表达更加富有个性。

2.冥想让体验更富个性

在五年级学生写事训练中,采用冥想策略进行“二度体验”。在明确要求、调整呼吸后,重点通过冥想进行回忆、筛选、加工。教师可以这样引导:“闭上眼睛,在你的眼前放电影,看谁的电影有声有色。请跟着老师的引导想象,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周围环境怎样?慢慢地回忆,可以像电影导演一样,对发生的故事进行加工。我们继续,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接着发生了什么?主人公是怎么做的?仔细地看,看他的表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看看他的眼神,眼睛里流露的意思,看他的手,他的身体动作。他做了些什么?他说话了吗?说了什么?你觉得他会想些什么?……后来,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现在想起这件事,你的感受是什么?……”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可以發现,在冥想过程中,他们专注投入,身临其境。再来看看学生冥想练习后的表达:

今天,我走上了地铁,人不多,还有几个座位,我随便坐在一个靠门的位置。

不一会儿,上来一对母子,可是车上只剩下一个座位了,母亲就抱起孩子,让儿子坐在她的腿上。这个小男孩十分活泼,一路上一直在咯咯地笑,不时跟妈妈讲些什么。他剃个刺猬头,穿着白色的运动衫和棕色的长裤,衣服上有许多装饰文字和口袋,看起来很神气,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忽闪忽闪,特别天真。

上海路到了,上来一位老人,白发苍苍,戴着老花镜,拄着拐杖,走路不稳,动作太慢,等他上来时,车门已经关上了。车厢拥挤起来——里面的出不去,外面的进不来,而坐在座位上的人却显得悠然自得。我想让座给老人,可离家还有好几站路,再看看老爷爷离我还有一段距离,就索性装作没看见。就在这时,小男孩“噌”地跳了起来,在他身边的人都被吓了一跳。他毫不犹豫地严肃而天真地对老爷爷说:“老爷爷,妈妈的腿让给您坐!”车厢里仿佛一瞬间安静下来,有的人被小男孩稚嫩的声音触动了心弦,有的人则觉得小孩太天真,睁大了眼睛看着这妈妈该怎么办。年轻的妈妈连忙起身,微笑着不好意思地说:“爷爷来坐吧!”我感到惭愧,忙站起来说:“来我这儿坐,我要下车了!”拥挤的车厢瞬间露出了一条不大的从爷爷通往我身边的路,老爷爷没有推辞,乐呵呵地一边说“谢谢”一边走过人群到我身边坐了下来。

车厢里又恢复了拥挤,小男孩仍然睁着大眼睛看着这个新鲜的世界,老爷爷坐在我的身边,怡然自得。

——朱静寒

地铁车厢里小男孩天真纯粹,“妈妈的腿让给您坐”这样的纯真语言如此动人。学生的表达让人惊喜,当他们没有如此专注地通过冥想对过往经历进行回忆与加工,当他们没有那么细致地看到每一个动人细节,再次体验曾经那些令他们感动的瞬间,是很难生成如此细腻而个性化的表达的。正是在老师缓慢而明确的引导下,在学生充分而放松的冥想过程中,才产生了如此令人欣喜的表达。

三、惊喜背后的科学溯源

1.冥想促进思维效率的显著提升

写作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思维贯穿整个写作过程。思维的敏捷、广阔、灵活、缜密、独创等品质决定着写作水平的高低。现已证明当大脑处于阿尔法脑波状态时,是一个人学习思维效率最适宜的波态。阿尔法脑波在大脑中有时出现,有时消失,并不总是存在。当一个人处于激动、焦虑或恐惧状态时,大脑中没有阿尔法脑波。小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常常处于焦虑烦躁的状态,极大影响着思维水平。而研究表明,冥想降低了个体情绪体验中的焦虑状态,增加了正性情绪。冥想过程中个体的大脑阿尔法脑波相对功率显著增高,思维效率明显提升。由此可以解释,学生在习作中引入冥想训练,放松了情绪,提升了专注度,提高了思维效率,习作能力得以飞跃式发展。

2.冥想让作文指导润物无声

叶圣陶先生在《以画为喻》一文中谈到:“画图,有时候为了实用,有时候并不为实用。借图画的情形来比喻文字,要记载物象,就画前一类图,要表现感兴,就画后一类图。”无论是做哪一类文字,都须是真切地见到,还需围绕中心,下一番取舍的功夫。冥想,就是给学生宁静的时间和空间,让不同的学生回到不同的情境,真切地见到。同时,冥想又不是漫无目的地畅想,教师用轻柔、平缓的引导语言,引领学生在丰富的经历中关注重点,关注细节,让原本模糊的画面逐渐清晰,让原本粗疏的经历逐渐细致,训练学生在广角与特写镜头中自由切换。摒弃了问答式习作教学的松散和碎片化,改进了自由作文的随意性。冥想训练中,教师的引导语言逐渐减少,引导逐步弱化,学生的自我觉察逐渐放大,最终实现根据不同的需要,灵活运用冥想方法帮助写作。

3.冥想有助于由内而外的个性化表达

在《关于儿童自由倾吐和个性化表达的对话》一文中,杨再隋先生表示“作文作为一种‘倾吐应是发自内心、无牵无挂的。然而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却是束缚太多,捆绑太紧。一是学生怕写作文,被动习作,二是作文教学重形式轻内容,三是对小学生作文‘思想性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以致作文本上众口一词,千篇一律,无思想火花,无情感波涛,无个性色彩”。冥想让作文摆脱了框架的束缚,摒弃了形式的套用,完全唤醒和呵护学生的內心体验,鼓励童眼看世界,实现了我手写我心,这种自内而外的个性化表达是最难能可贵、最富有魅力的。

冥想,将学生引入奇妙的“二度体验”,充分亲近与感受,自主完成对生活经历的再现、筛选与加工等过程,获得新的认知与感悟,让学生获得关注内心的能力,拥有观察世界的眼光,学会个性化表达的本领。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怎样写作[M].中华书局,2007:76-78.

[2]任俊,黄璐,张振新.基于心理学视域的冥想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10(5):857-864.

[3]杨再隋,刘俊祥.关于儿童自由倾吐和个性化表达的对话[J].语文教学通讯,2016(7-8):11-15.

[4]唐虹.体验的阐释与二度阐释:“文艺心理学”课程之纲[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0(3):66-67.

注:本文为江苏省“十三五”青年专项课题《二度体验:促进儿童个性化表达的习作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冥想习作
《冥想》
冥想
冥想
冥想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