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至民国初年瑷珲对俄贸易的发展条件探析

2018-08-27 03:23崔亚玲
文教资料 2018年8期
关键词:贸易条件军事交通

崔亚玲

摘 要: 在近代历史上,瑷珲得益于它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相对便利的交通及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中俄经济联系的一个重要通道。最初的瑷珲因军事作用而逐渐兴起,又因其他优越的条件在近代中俄经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近代瑷珲地区发展对俄贸易的条件展开分析。

关键词: 贸易条件 军事 资源 交通 政策

瑷珲最初因军事而兴起。据《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二十二年癸亥……冬十月,……癸亥,以萨布素为新设黑龙江将军。”[1]即康熙二十二年,为了平定俄国长期对我国东北边境的侵扰,康熙帝开始为反侵略战争做准备。年冬在齐齐哈尔、墨尔根、黑龙江三城设置将军、副都统等,同时从乌拉(吉林)和宁古塔抽调兵丁,由他们到爱辉(即瑷珲)和呼玛尔地区驻防,作为抵御沙俄的前哨堡垒,为即将开始的战争做准备。战前,清军兵分两路,先头部队走陆路从乌拉(吉林)沿着松花江岸向北到达松嫩交汇处继续北上到达墨尔根城(今嫩江县),然后东行穿过小兴安岭到达瑷珲(瑷珲新城),另一路军队从宁古塔出发押运粮草沿松花江——黑龙江走水路到达瑷珲。清政府在瑷珲设立稳定的边防部队“上喻:我兵既命永戍额苏里,应派乌拉、宁古塔兵五六百人,达呼尔兵四五百人,于来年秋天同家口发往,设将军副都统协领佐领等官镇守(瑷珲)”[2]。自此瑷珲迎来最初的开发,逐渐由一片蛮荒之地发展起来,成为一个人口较多的边陲小镇。

咸丰八年(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借英法两国侵略中国之机,趁火打劫,强迫清朝驻瑷珲官员——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瑷珲条约》。条约第一条规定:“黑龙江、松花江左岸,由额尔古讷河至松花江海口,作为俄罗斯国所属之地;右岸顺江流至乌苏里河,作为大清国所属之地;由乌苏里河往彼至海所有之地,此地如同接连两国交界明定之间地方,作为两国共管之地。”这实际上是俄国想把非法侵占中国外东北的大片领土变得合法化的企图。作为近代以来中俄之间的第一个及沙俄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一个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使中国丧失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同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地区,并要求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从此中国彻底失去了外东北这一片广阔富饶的区域。条约的第二条规定“两国所属之人互相取和,乌苏里、黑龙江、松花江居住两国所属之人,令其一同交易,官员等在两岸彼此照看两国贸易之人”,这使得瑷珲地区的中俄贸易获得合法地位。自此中俄划江而治,黑龙江两岸的贸易遂在瑷珲地区逐渐发展起来。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产条件

瑷珲地区“虽一隅之地,民庶土沃,林矿丰富”[3],当地及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瑷珲地区周边多山,并且多产各类木材。由于临近大、小兴安岭,瑷珲地区的森林具有典型的大小兴安岭植物分布特征。区域内针混林、落叶松林、阔混林、白桦林等广布,主要树种有红松、兴安落叶松、白桦、柞树、黑桦等。据县志记载瑷珲地区有山大小几十座,其中“一贺山在县东南八十里……产杨柳各木;二贺山在县南九百里……产桦柞各木;三贺山在县西南百里左右……产榆杨各木;额泥河山在县北一百一十里……产桦柞各木”[4]。辽阔的大、小兴安岭提供了大量的原木材料。森林、河流、湖泊中生活着大量的动植物,故有“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这样的俗语用以形容东北物产之丰富。

此外东北平原广袤无垠,全区土壤以黑土和草甸土为主,两者腐殖质层厚,有机质含量高,肥力状况好。大片的黑土地作为农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使得整个瑷珲地区粮食、大豆等产量都很高。全区共有草原面积10900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15.9%。在草原面积中,草地共有5533平方公里,沼泽为5367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8982平方公里,占草原面积的82.4%。区内草原集中连片,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的山区、半山区,十分利于开发利用[5]。辽阔的草原,能提供充足的饲料,为瑷珲地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瑷珲地区成为重要的肉类生产地。肉类在瑷珲地区对俄贸易中是大宗,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据黑河海关的货物进出口记载:由瑷珲地区输出到俄布市的大豆、豆油、牛、羊数量较大,仅1915年,出口大豆为151万普特、豆油为15万1千普特,牛5107头,羊1077只[6]。仅1920年4月份,由哈尔滨运往黑河的面粉就达200万普特,全年海关监管输入俄境牛达9,058头,羊11,415只,猪859口[7]。

除此之外,瑷珲地区矿产资源异常丰富,矿种较多,有色金属、贵金属、伴生分散元素等矿产储量大,非金属矿产也具有潜在的优势。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瑷珲地区的黄金生产,瑷珲地区有“黄金之乡”的美称,当地生产黄金的历史悠久。1877年春(光绪三年),有鄂伦春人在漠河地方因葬母掘穴得金块数粒。闻听此事的俄商谢立对吉挪邀亲信、伴侣和精于矿学之列别吉娜等数人到所掘之处采验,见金苗甚佳,遂召集工人正式开采[8]。消息传开,立即招致大量人员前往进行金矿开采。其中不乏盗采之人从俄对岸赶来,最盛时过江盗采之俄人竟超万人,由此可见瑷珲地区之金矿储量丰富异常。1884年,漠河已经“招工四千余名,造屋七百间,立窑五百余所,工商列居,俨同重镇”[9]。采金业的发展成为瑷珲地区发展社会经济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瑷珲地区金矿资源渐为人所知,采金者们蜂拥而至。大量的采金移民迅速聚集在瑷珲地区,其中既包括来自俄罗斯的成帮结伙的盗采黄金的人,又有内地来的盗采黄金的淘金者和清政府官方派来的僚佐、勇役和大量采金矿丁等。采金者们在采金点周围逐渐形成了小的生活居住地,为后来的城镇形成奠定了基础。一部分采金者最终在瑷珲地区成家立业,为瑷珲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地理交通区位条件

瑷珲位于小兴安岭东麓,黑龙江西岸,多山地,地形起伏较大。就整个东北地形看,东北——西南走向的巨大山脉大兴安岭横亘在中国东北的西部和北部,东侧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二者以嫩江为界,在我国的最北方形成一个“人”字形屏障,与黑龙江一起在我国北方构成一道天然的地理屏障,守卫着我国北方的广大疆域。对于这一认识,《瑷珲县志》有类似的记载:“(瑷珲)全境内环峻岭,外襟大江,其势蜿蜒迂回,延袤八百里。内多岗岭林峦河流汊港,诚为沿边险要之地。”[10]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兴安岭的中部稍偏北的区域有一段地势相对较低的区域,是陆地上从东侧进出东北平原的便捷通道,瑷珲正扼此要塞。因此,璦珲成为我国东北内联外通的一个重要要塞。

清初时瑷珲就有驿道途经墨尔根、齐齐哈尔、盛京等地与京师相连。同时,瑷珲紧邻黑龙江,位于结雅河与黑龙江的交汇处,宽广的黑龙江一方面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另一方面使得瑷珲的内河航运十分便利。雅克萨战争前夕,清军就通过松花江——黑龙江运送粮食,保障军队的后勤补给。清朝时期,黑龙江中游这块边陲领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将军衙门所在地—瑷珲,但这里只有自然岸壁码头。水师营的官船及民船,平时分别停泊在瑷珲城上、下游较远的船坞和河汊里。清末民初,黑龙江航运事业发展很快,为了便于客货轮的停靠,哈尔滨戊通航业公司在新兴起的中俄民贸集散地,位于瑷珲上游39里的黑河,设立了公司并在江岸修筑起3座木结构码头,成为最早的黑河港。1908年,华俄商人为适应跨国民间贸易发展的需要,合股集资创建了官渡码头。日本侵占东北后,在今黑河港兴建起120米長的钢筋水泥结构立壁式码头,并将北黑铁路与码头接通,使黑河港初具雏形。总的来看,无论是陆路还是水路,瑷珲作为边贸城市交通条件相对优越。便利的交通带来经济腹地的扩大,东北地区的资源通过陆上交通运往瑷珲地区,以出口到对岸布拉戈维申斯克市,20世纪20年代,瑷珲地区的“转口”贸易发展迅速,商品由齐齐哈尔等地运往瑷珲后,再经由瑷珲出口至对岸。

三、俄方市场需求

与瑷珲地区隔江相望的布拉戈维申斯克是阿穆尔州的首府,也是俄国在远东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进入20世纪以后,俄国向其远东地区移民,以促进远东地区的开发以及加强其经济控制。日俄战争之后,俄国加快了远东移民计划,推动了阿穆尔州的人口数量大幅增加。1911年,外贝加尔省已有居民85万人[11];1914年,阿穆尔省居民达到26.15万人,滨海省居民达到63.16万人[12]。由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增加对粮食、禽肉需求增加,同时俄远东地区农牧业发展落后,不足以供给当地人口所需,所以他们多从一江之隔的中国东北进口。中俄双方在黑龙江两岸地区的经济因而形成一种依赖关系。布拉戈维申斯克与瑷珲隔江相对,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它人口数量较多且相对集中,区域经济相对发达,对于粮食和肉类的需求量较大。由于纬度较高,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众多农产品都无法自足,因此对于整个东北地区的农畜产品依赖性较大。这种依赖性成为瑷珲地区展开对俄贸易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

中俄《北京条约》规定:“交界各处,准许两国所属之人随便交易,并不纳税。”[13]1862年签订的中俄《路陆通商章程》规定:“两国边界贸易在百里内均不纳税。”[14]为了从中国大量进口粮食,俄国在远东地区实行了一系列关税优惠政策:19世纪后半期在远东地区实行自由港政策;1901年关闭了尼古拉耶夫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除中俄边界50俄里之内仍准中国商品免税输入外,其他外国商品(不包括食品、机器、金属)进入阿穆尔沿岸地区一律征税;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又准许外国商品免税输入该地区;1909年3月,再次取消沿中俄边界50俄里之外的免税区,但对向非免税区输入中国东北粮食仍然免税。这极大地促使中国东北粮食向俄国远东地区的输出[15]。

四、结语

贸易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资源、交通、市场、政策等条件缺一不可,瑷珲地区的对俄贸易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通过驻军屯垦瑷珲实现早期的开发,而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黑河地区的第一、二产业发展较快。便利的交通使得东北各省乃至内地的产品皆可运达出口。自双方以黑龙江为界,对岸布拉戈维申斯克由于开发较晚及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粮食、肉类及其他部分日用品等主要从瑷珲进口。凡此种种因素推动了瑷珲地区的对俄贸易。但值得关注的是,尽管瑷珲在开展对外贸易有诸多的有利因素,我们同样需要关注到它毕竟只是黑龙江上游的一个河港,这决定了它的贸易规模无法进一步扩大。同时,近代的中俄之间的贸易发展受到政治上政策的掣肘,双方国际地位上的不平等导致瑷珲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对俄贸易的发展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模式,因而缺乏可持续性,波动较大。

参考文献:

[1]清史稿·本纪七·圣祖本纪二[M].北京:中华书局,1976:213.

[2]《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罗刹方略·卷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412.

[3][4][10]孙蓉,图修.徐希濂,纂.瑷珲县志[M].台湾:成文出版社,1920:17,17,18.

[5]黑河市地方委员会编纂.黑河地区志[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80.

[6][7]中华人民共和国黑河海关,编.黑河海关志(1909-1998)[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99,100.

[8]漠河县志[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169.

[9]呼玛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呼玛县志[M].呼玛县:中共呼玛县委员会,1980:108.

[11][俄]米京斯基.关于远东贸易和工业状况及需要的材料[M].彼得堡:彼得堡大学出版社,1911:32.

[12][俄]格卢兹多夫斯基.滨海—阿穆尔边区和北满[M].符拉迪沃斯托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服务大学出版社,1917:74.

[13][14]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150,180.

[15]张凤鸣.20世纪初期俄国远东地区对中国东北农畜产品的需求[J].西伯利亚研究,2013,.6(3):61-63.

猜你喜欢
贸易条件军事交通
繁忙的交通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研究
小小交通劝导员
入世以来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化原因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基于SITC2分类的分解研究
中国贸易条件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我国是否面临“贫困化增长”陷阱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