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洁 朱玉霞 黄华明
摘 要: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意义体现在造福人类、和谐道德观的传承与丰富世界体育文化体系。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复兴的“中国梦”是其进行“文化自觉”的动力所在,进行“文化自觉”必须与人的生活相结合。然而,几千年农业文明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家族本位文化模式却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现代自觉的阻滞力,突破这种阻滞力的途径是进行家族本位文化模式的解构与重构。其次,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要以“开路先锋”的角色在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中国梦”中进行自我定位,在保留其本质功能与传统的前提下实现“源于中国而服务于世界”伟大愿景下的国际传播。
关键词: 传统体育文化 现代自觉 阻滞力 国际传播
1.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现代意义
1.1造福人类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都具有时代性特点,是人为了满足“即时”需要而产生并逐渐发展而成的,其“值得奉献于现代社会的理由”是其最根本的意义所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之所以能造福人类,关键在于其满足人类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需要。就精神层面而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正在以“致中和”的中庸哲理与“和为贵”的人生信条,用一种潜移默化的人生“和谐相处”理念造福人类。其次,从物质层面分析,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可以通过技术产业市场、用品产业市场、人才市场、影视产业市场等的开发实现“富民”意义。因此,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意义首先应该体现在“造福人类”上,“富”中国之民,“富”世界之民。
1.2“和谐道德观”的传承
“和谐的道德观”是中华文明绵延繁茂的根本。正如季羡林先生认为,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最精华的内容,它在世界人类文明遗产中的特殊性非常之明显[1]。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谐的道德观”,其展示的尊师重道、礼让谦和、点到即止的优秀传统美德正是现代体育所缺少的文化元素。因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其传承的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器,而且是传统文化的道,更是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的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1.3丰富世界体育文化体系
正如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汤因比的观点表明了中华文化中“和”、“同”的世界观正是世界走向趋同的文化认同所在,“和”即和谐,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体现。世界环境变化频频,如果能谋求文化上的一种相成之道、一种共赢之路,那么对世界不同价值观的人、民族、国家都将产生一种趋同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正是在此世界环境下才具有了丰富世界体育文化体系的使命与责任,用“和达天下”的价值理念超越现代体育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取向,求得多元体育文化同存。
2.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自觉
2.1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现代自觉的契机与动力
世界文化发展历史表明,经济越发达,文化发展的机会就越大。现在的中国经济发展“超日追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这些条件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复兴提供了保障;同时,中国“和平崛起”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制定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提供了机遇。因此,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复兴恰逢契机,不容错过,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自觉则成为其复兴的不二选择。所以,实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走“现代自觉”道路的主要动力。
2.2现代自觉的途径
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文化的“时代性”之间的矛盾统一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的关键[2]。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有超越“西学”普世情怀的生活信念、思维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存在尚通忽别的致思心习、不重实际探求的学术方向、忽视个性自由的人际观念和尊尊亲亲的传统陋习方面的不足[3]。因此,只有对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不全盘进行传统文化的“文化回归”与“复旧”,也不完全“西化”或“全面他化”,秉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4]道路,才能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发展。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应“自觉”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点与缺点;“自觉”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意义;“自觉”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源于中国而服务世界”的伟大愿景。
3.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现代自觉的阻滞力
3.1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现代自觉的阻滞力及其成因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一种类自然的生存本能模式,恰恰是这样的文化模式奠定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以家族本位结构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进而形成了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阻滞力。虽然说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下大同”的愿景是一种文化成熟的表现,但缺少个体自由和历史感,以过去为定向而缺乏创新与适应的能力,必然在现代社会中被逐渐弱化而难以生存。
3.2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现代自觉阻滞力的突破途径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在五千年农业文明历史中逐渐形成的,这与现代工业社会的环境背景完全不同,所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必然出现不平衡现象。要打破这样的非衡状态,除了沉淀于最核心部分的中国文化传统外,外在的传统体育文化形态均应该进行现代转型。也可以说,正在经历自我超越、自我批判、自我完善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打破现代自觉阻滞力的突破口就在于从根基上进行家族本位文化模式的解构与重构,以开放的姿态把“胸怀天下”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的文化传统传承下去。
4.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中的定位与传播
4.1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中的定位
传统体育文化来自生活,是以身体和运动为表现形式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其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不能代表传统文化。因此,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中不是万能的,但它自身的“身体运动参与”却是其他文化不具备的特质,更易被人接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作用是排头兵,是开路先锋,是世界认同中国古老文化的窗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文化复兴的主要表现是异文化对其的认同程度,在这样的文化发展必经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体育文化“身体运动参与”的特殊性,积极地通过国际输出以求开拓其他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之门。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带有意识形态的文化输出容易受到其他文化的排斥与抵制,所以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复兴浪潮中,我們更多的应该是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输出的形而下的“器”的层面的自觉与适应,并淡化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意识形态化和空乏的“道”的层面的解读,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输出应该是“器”的层面的文化输出而让世界自悟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道”的层面的文化传统。
4.2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输出
一种文化的国际输出需要得到异文化(相对本土文化而言)的认同,然而,中国尚未梳理出中国文化对于世界未来发展最具有正能量又可能有广泛吸引力的元素[5],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输出面临最大的问题亦是如此,在此,笔者以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的国际传播实例进行论证。如中国武术申奥,为了符合奥运会标准而对武术运动进行动作标准化、难度系数化的改革,无异于削足适履,这是把技击性的武术变为了表演类的武术操,丢掉了本质特性的武术如想获得其他国家民众的认同,也许只有奥运会的竞赛平台能得以实现,但是,这是中国武术的国际输出吗?笔者认为未必,这应该是中国武术被异化。因此,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国内的传承与国际的输出中都应该保留传统体育文化的本质功能,绝不能为了传承与输出而丢弃文化的核心功能。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指明了发展的方向。通过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思考,我们坚信,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必将会以“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的信念实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2]季羡林.季羡林解读传统文化[M].沈阳:沈阳出版社,2016:1-5.
[3]张岱年.文化与价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272.
[4]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6:182.
[5]吴飞.国际传播中的十大关系分析[J].网络空间研究,2017(1):106-117.
基金项目:2013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类)(13TYD010)《体育与社会文化》中期成果。
2014年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体育类)(14CTY026)《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评析与发展研究》中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