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在本科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8-08-27 03:23赵春兰
文教资料 2018年8期
关键词:微信

赵春兰

摘 要: 微信是一款方便人们沟通交流的手机聊天软件,也是一种重要的可以辅助教学的信息技术产品。作者探讨了在文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引入微信,搭建移动学习平台,建立一种全新的移动教学模式。这对如何进行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微信 文学课程 移动教学模式

微信是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文字、图片和视频,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白浩《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2013)、朱学伟《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与设计》(2014)等,对微信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如何利用微信提高高校文学课程教学质量,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信息技术产品,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种全新的移动教学模式,仍有待探讨。

一、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我们处于一个移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这使我们探索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建立文学课程的教学移动模式具有可能性。高校文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日益凸显,对其进行改革,建立移动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一)可能性

目前,智能手机在大学校园里已经完全普及,并成为学生不可须臾离身的一款高科技产品,它比曾经流行一时的iPad、电子阅读器和笔记本电脑更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在数字化校园里,手机和网络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已经占据重要领地,很多学生离开网络和手机便寝食难安,除非不得已,他们几乎时刻都在看手机,成为课堂上不容忽视的“低头一族”。信息技术专家和教师因手机的某些功能受到学生的青睐而担心,在他们眼里,手机成为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重要因素,致使某些院系明文规定学生不许带智能手机进入课堂。把手机拒之于课堂之外非明智之举,这是没有意识到无线移动网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学习方式悄然发生了变化。手机的价格日渐下降,功能日渐升级,网络连接方式不断更新,未来可以通过光传输数据,只要有光的地方就可以上网,网络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那时我们还能阻止手机进入课堂吗?

网络时代以前,书本、报纸、刊物等纸质材料是信息与知识的主要载体,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与知识逐渐由纸质媒体转移到网络,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源泉。手握智能机的学生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手机信息的强烈冲击,通过手机发布或转载信息,使网络和手机成为教与学发生的主要场所。

微信的强大功能为我们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契机,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条件。我们要转变观念,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正视以智能手机为标志的移动互联网对传统教学构成的严重挑战,挖掘和利用智能手机作为信息技术产品潜在的实用价值,积极探索,建立一种微信支持下的全新移动教学模式。

(二)必要性

建立高校文学课程最佳教学模式一直为学界所关注,学界前贤为此一直在不断努力探索,曾经提出的文学课程教学模式有“研讨式教学模式”[1]、“动态式教学模式”[2]、“创新性教学模式”[3]等。这些教学模式为高校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做出了贡献,对文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这些教学模式都对无线移动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潜在价值挖掘不足,忽视其对传统教学的影响。

高校文学课程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文学史讲授和文学作品选读两大部分,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读、说、写能力。目前的文学课程教学仍然主要因袭传统教学模式,由于教学时数不足,时间紧,任务重,课堂上只能由老师占据主导地位,填鸭式满堂灌;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主要是写笔记,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采用传统教學模式,学生不但无法成为教学主体,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都受到时空限制。如果说文学史教学单一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弊端还不明显的话,那么文学作品选读课的教学就愈发显现出其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定式化。课堂上学生单方面接受老师讲解作品的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的写作,学生无法以独特的视角理解作品,无法形成与众不同的见解,长此以往学生将不会“阅读”。由于“满堂灌”,学生很少有机会发表见解,写出来的文章也是东拼西凑、佶屈聱牙。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探求建立最佳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二、文学课程移动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微信的功能分为三大部分:基本功能、个体社交功能和群体社交功能,基本功能包括账户设置、添加朋友、通讯录等。个体社交功能包括转发朋友圈、与好友语音聊天、评论朋友圈等。群体社交功能包括关注公众平台、群聊天等。微信功能是我们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有力武器,为高校文学类课程建立移动教学模式提供了更方便、快捷、丰富的渠道与内容。所谓移动教学模式,就是让移动网络信息技术和设备融入教学过程中,从网络上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在微信平台上实现教与学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模式。

我们利用微信群体社交功能建立班级微信群,设立文学课程微信公众账号,搭建微信学习平台,要求学生关注。微信平台分为三大模块:教学内容;阅读与欣赏;考核与评价。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模块包括课前预习、基本内容、课后思考。在学习新课前我们可以把预习任务通过微信发送给学生,预习任务包括了解作者简介、思考问题和阅读作品。以中国文学史第八章《〈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为例,预习任务有:1.了解作者吴承恩和《西游记》成书过程。2.思考四个问题:《西游记》中包含的两个基本的文学命题;《西游记》在孙悟空与猪八戒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取得的艺术成就;《西游记》对后世有何影响;《封神演义》对后世文学创作有何影响。3.阅读西游记。学生通过微信接收到预习任务后,可以把和作者简介、《西游记》成书过程有关的内容转发到微信群,也可以阅读与欣赏模块阅读现有的文字资源和视频资源。有了四个思考问题,学生阅读作品时就会有的放矢,提高阅读效率。

讲授的内容包括教学基本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基本内容,基本内容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因为已经布置过预习任务,课堂上我们可以由学生介绍作者吴承恩和《西游记》的成书过程,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给予补充和总结,既增加了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找到了本位感。

课后思考问题包括复述情节、完成预习任务中留待解决的问题,或者就某一个问题发表观点,这一环节可利用考核与评价模块完成,也可以在微信平台畅所欲言,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二)阅读与欣赏

阅读与欣赏模块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阅读文学作品问题。阅读文学作品是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学生没有阅读作品,教师讲课就如同对牛弹琴,学生听课也是一知半解。学生不阅读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更是纸上谈兵。目前,高校学生的总体阅读状况并不乐观,教师为学生阅读量少而愁眉不展,学生为完不成阅读任务而心里不安,微信的功能正可以为我们解决阅读这一老大难问题。把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人物传记、文学评论等文字资源和音像资源发布到阅读与欣赏模块,节省了学生到图书馆查阅借书的时间,省去了学生带着纸质图书的麻烦,学生手拿智能机,就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完成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阅读任务。

以《〈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为例,在传统教学模式里,学生主要通过文字资料了解《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在微信平台,学生除了获取文字资源外,还可以观赏到《大唐高僧》等视频。这些资源让学生深切体验到玄奘取经的艰难历程和他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取经任务的坚强意志,了解了玄奘的取经经历,就会明白他的取经故事为何会在民间被神化,最终敷衍成神魔小说。学生还可以在微信平台看到《西游记》的各种版本,使枯燥的版本内容增强可感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涉及《西游记》的具体情节,以微信平台为教学辅助手段,效果更佳。例如和表现《西游记》之奇幻有关的第六回,和表现《西游记》之真有关的第四十四回,和表现孙悟空、猪八戒的人物形象有关的第四十七回,等等,我们把相关文字和视频资源发布到微信平台,学生通过这些资源就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如果不是利用微信建立移动学习平台,那么只有极少学生能够完成阅读任务。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完成阅读任务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多,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增强。

除了在微信链接文学作品和经典评论文字资源外,还可以链接优秀的影视剧作品和传记、评论视频。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是翻拍古典文学名著,高超的制作水平充分表现出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对学生极具吸引力。例如根据蒲松龄的小说《阿宝》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阿宝》,作品中的主人公孙子楚与阿宝超越生死的神奇爱情经历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孙子楚因为痴情灵魂出窍、变鹦鹉等情节更是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观看中,体验到了《聊斋志异》奇幻的艺术魅力和它集大成的思想艺术成就。一些人物传记和评论性视频对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很大帮助。如《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名人沈从文》,该视频以评论的方式介绍了沈从文一生的坎坷经历,观看这样的视频,不但有助于学生了解沈从文的生平创作情况,还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其创作思想。再如香港岭南大学许子东教授的《解密张爱玲天才梦》视频,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看该视频自学《天才梦》。

阅读与欣赏模块的资源开发除了紧紧围绕教学展开外,还可以请学生发布和教学内容无关的优秀文学作品和影视剧视频,不管课里课外,学生只要利用微信平台获取对自身有益的文学知识,我们就要大力支持,并给予充分肯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考核与评价

传统教学模式对文学课程的结业考核以期末的卷面成绩为主,考核方式单调僵化。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教学模式因为师生日常互动多,碎片式学习占有较大的比重,所以在期末考核时,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可以各占二分之一,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会促使学生重视利用微信平台。

平时考核是看学生在微信学习平台上的活跃程度,能够对老师预留的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见解,或者链接了有价值的新资源,就给予记录在案,期末时加以统计,作为赋分的参考。对于过去阅读量少、文学理论素养浅的学生,可能一时无法对阅读的作品形成独到见解,我们可以因势利导,通过微信群的集体交流,帮助他们提高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提高对作品的评述能力。例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初读《红楼梦》的学生,有一部分人会认为贾宝玉就是一个喜欢在女孩子堆里混的花花公子,或肤浅简单地认为《红楼梦》就是写一个三角恋爱悲剧。对于这样一部闪耀着深邃的思想光芒的鸿篇巨制,学生理解起来的确存在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把对《红楼梦》有思想深度的评论,以及对贾宝玉人物形象的评论精选两篇链接到微信群,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如吴组缃《论贾宝玉典型形象》就是符合学生需要的经典名篇,有助于学生认识到“作者努力从人物性格和生活環境极其复杂深邃的关联和发展上连根地‘和盘托出这个悲剧的”[4]。期末的卷面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分析鉴赏能力,以主观题为主。题型主要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复述作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主题思想,总结艺术特色,等等。

三、意义

微信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碎片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的语境下,全时空学习、终身学习将成为可能。据调查,人们所学知识的70%来自非正式学习[5],“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及学习观的持续发展,以及网络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的出现,非正式学习已经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一种补充性学习形式。各种非正式的、非在场式的学习形态已经在学习谱系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6]。因此,随着新兴媒体环境的微学习应运而生,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非正式学习环境和用户体验。和传统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相比,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一)丰富了学习资源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以纸质资源为主,种类单一。现在通过微信平台,学生可享有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课程资源,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文字、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知识载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增强了学习主动性

在移动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异步或同步互动交流变得更加便利快捷,学生改变了缺少话语权,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尴尬局面。学生在微信平台拥有展现自己的广阔空间,这会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与主动性。

(三)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移动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随时登录微信账号进行学习,使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打破了教学时空限制,可以在课后任何时间和地点,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和学习,不但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还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整。

参考文献:

[1]张海波.“研讨式”教学模式初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3(05):51-53.

[2]高毛华.建立高校文学课教学的动态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3(06):47-49.

[3]赵彩娟.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文学素养[J].语文学刊,2016(03):148-149.

[4]吴组缃.论贾宝玉人物形象[J].北京大学学报,1956(08):1-32.

[5]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展——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结合的视角[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5.

[6]祝智庭,张浩,顾小青.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02):10-13.

项目来源:本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教育”高校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H16358)阶段性成果;又为通化师范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微信支持下的高校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