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宪珍:做人,就要漂漂亮亮的

2018-08-27 10:29young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店面店里饭店

young

每天都有好状态

保利大剧院灯火辉煌,座无虚席。帷幕缓缓拉开,上海说唱名角顾竹君穿着粗布衣裳,头系蓝白条三角巾,推着老式自行车,车后载着两大筐新鲜蔬菜上场了。随之,一声响亮而悠长的叫卖声推开了一个人的记忆之门。深红色的旗袍,精心打理过的头发与妆容,她就是这部嘉定原创说唱剧《当家女人》的原型赵宪珍。

四十多年前,以名列前茅的成绩如愿考上高中的赵宪珍,在教室里只坐了十天便作出了一个大胆而艰难的决定——退学。那年22岁的大哥脑膜炎躺在床上,二哥在读高中,小弟还在上小学。想着妈妈晚上躲在房里悄悄抹眼泪的样子,她在教室里怎么也坐不住了。

从此,妈妈辛苦种菜,她就帮着卖菜。同样的草头,家附近卖3角一斤,但杨浦能卖6角。为了这多出的3角,每天早上3点不到,她便骑上26寸“老坦克”,车座后挂满两筐自家种的新鲜蔬菜,从江桥出发,横跨长宁、普陀、黄浦,到杨浦去卖菜。为了安全起见,这个只有十几岁的女孩穿上了奶奶的旧衣服,头扎三角巾,面对黑漆漆不见一个人影的街道,一边为自己鼓劲,驱散害怕的念头,一边用力地蹬着车前行。到了市场,她脱掉旧衣服,换上干净衣裳,擦好脸,梳好头,把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才开始摆摊叫卖。

无论境遇如何都要穿戴整齐,漂漂亮亮地站在别人面前,这是妈妈对她的身教。这一点,她铭记于心。无论是第一次出门卖菜,还是后来做上了品海饭店的老板娘,人们看到的她总是精神奕奕,落落大方。2012年,她的腿骨折了,原本大家都以为她能好好休息一阵子了,可没过几天,人们又在饭店里看到了她,依然是一副山清水秀的模样。原来,她在饭店隔壁的快捷酒店租了房做自己的休息站,每天晚上总要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烫得平平整整,等理发店的师傅上门为她做好头发才肯休息。每天早上她撑着拐杖到店里上班,长裙遮住受伤的腿,拐杖放在桌子底下,精神抖擞打点店里大大小小的事务。无论是店里的伙计还是常来光顾的老主顾,都惊讶不已:还第一次看到骨折了状态还这么好的老板娘呢!

漂亮,就是要活出精彩

漂亮,不仅是每天要打扮得周正得体地面对他人,更要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活出精彩。改革开放刚开始,二十出头的赵宪珍到嘉定镇上的服装厂做工。上班的地方,楼下是一排排崭新的商铺房子。看着商铺越来越热闹,有些人从小店面做到了大店面,甚至自己开起了厂,赵宪珍的心思也跟着活了:难道这一辈子就做一个工人吗?不管如何,都该出来闯一闯!做生意,她还是有点自信。帮妈妈卖菜时,她会把叶片大的草头挑出来放在上面,再用清水一淋,看上去水灵灵的,所以她摊上的菜总是第一个卖光。和丈夫反复商量后,她辞去了服装厂的工作,两人在菜场租下了两间店面开熟食店。

正当生意越做越好的时候,却迎来了市政工程需拓宽道路的动迁消息,他们愁眉不展只得向政府求助,最终在有关部门帮助下找到了新店面。新店面位置有些偏,恰好在上海人俗称的“断头路”的尽头。新店开张前夕,她在店里打扫的时候,一位骑车过路的老伯突然喊住了她:“姑娘,这家饭店是你开的?我告诉你,这边市口不好,生意难做。做得再辛苦,也不会有人来,肯定亏本。你最好快点另找地方。”赵宪珍听着笑而不答,她晓得对方是好意相劝,但是她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用心经营就不怕没有生意上门。

一方面,她靠价廉物美的经营路线,在菜式上求精求新,赢得了不少回头客;另一方面,她深信只有上下团结一心才能提升饭店服务和品质。以真心换诚心,她把饭店的职工当作自己的家人相待。每年六一儿童节,她让店员们把自家的孩子带到店里,给孩子们送礼物,做大餐;每年开学的时候,她又给每个孩子送上新书包和文具,孩子们见了她都争着叫外婆。饭店刚开张的时候,店里有个安徽小伙子很得她的信任。店里前后门的钥匙,她都交给他管。然而没想到,有一天这人的老乡在修车摊遇上她,悄悄对她说:老板娘,你要注意一下他的行为。她那段时间也一直在纳闷:客人不少,生意不错,可为什么每月盈利并不多?经那人提醒,她开始留心观察起来。结果发现,那小子常把库房里的好酒偷偷放在后门口,从前门离开店后再偷偷回到后门,把酒提走。东窗事发两年后,赵宪珍突然接到那小子的小姨子打来的电话:阿姨,我姐夫得了白血病,你帮帮他吧……想想当年信任以待却换来了背叛,她犹豫了。丈夫知道她心软,还特地嘱咐:要是别人怎么帮都行,但他,这钱绝不能给!她口里虽答应得干脆:好,一定不给!可那几天心里就是放不下这事,最后还是拨通了电话:“救命要紧,你把你姐夫的账号给我吧,我给他汇一万。”正因为她心底柔软,待人有情有义,进了她店里的员工都舍不得离开,往往一干就是十几二十年。大家凝成一股劲,生意也越做越兴旺,从原来的一个大堂发展成占地两幢上三间下三间的楼房、在当地小有名气的饭店。

2001年,赵宪珍加入了嘉定区女企业家协会,2004年,她又参加全国个体户中央党校培训。接触的优秀企业家多了,好强的她又琢磨起新的目标:我要再向前跨一步。和丈夫商量后,她在当地盘下了1000平米的店面,装修一新的品海饭店开张了。

公益,要越做越漂亮

1997年,赵宪珍实现了先富起来的理想后,脑中不停地盘旋着一个念头:一个人过上好日子还不够,应该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1998年,南翔的流动党员学堂恰好办在赵宪珍的饭店附近。得知学堂不设门槛后,出于好奇,带着年少退学时对课堂的向往与眷恋,她再次坐在了课桌边。虽然从年龄上说,她是学员中的老大姐,但是班上听讲最认真、笔记做得最详细的就是她。学习加上思考,她找到了回报社会的方式。这年端午节前夕,她包了200个粽子,又买了消暑用品,带着读初中的女儿,一起到嘉定南翔的敬老福利院给老人们过端午。

早上新煮的粽子送到老人手里时还热烘烘的,和老人们坐在一起,剥剥粽子,说说笑笑,一个上午的时间过得飞快。临走的时候,几位五保户老妈妈,紧紧地拉着她的手,眼里尽是不舍。“她们是把我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了。”赵宪珍望着她们,怎么也不忍拒绝她们眼中的渴求与期望,离别的话到嘴边变成了一个承诺:“妈妈们放心,我会来看你们的。”从此,夏送西瓜、百合、盐汽水等防暑用品,冬送温暖,这个“常去看看”的诺言一守就是20年。2001年,一个孤老想她了,和院方说:“我想女儿了,想她来看看我。”赵宪珍当天中午就赶了过去。在餐厅,老人一眼望到她,立刻放下筷子跑上去,拉着她看了又看。赵宪珍环顾餐厅,发现没有一台电视,心想:“老人喜欢热闹,但这儿太静了。”下午,她立刻去商店买了一台大尺寸的索尼电视。丈夫知道后,笑她:当初家里买1000元的电视都嫌贵,给老人买10000元的电视却没有半点犹豫……

养老院只是赵宪珍的公益事业的起点。当上流动党员学堂的书记后,她觉得自己能做的事更多了。她的办公室常会有人带着困惑上门求助:有带着户口本请她陪着去和老公离婚的;有商户党员动迁时,碰上难题请她帮助的;还有镇里吃低保的外来媳妇向她诉苦的……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为了做好“知心姐姐”的工作,她天天晚上看《金牌调解》。别人看节目,嗑嗑瓜子,喝喝茶,可她却当作正儿八经的学习,一边看一边做笔记,学调解的技巧,学心理学知识,有时早上起来,还要边吃早饭边复习。调解时间一长,家里的生意就顾不过来了。有一次,丈夫开玩笑说:你把咱们饭店品海招牌拿下来算了,挂上一块管闲事的牌子吧。说归说,丈夫也知道她就是这种较真的性格,一边心疼她,一边把热汤热茶端上来了。

人多力量大,要发动支部党员做好事才能产生更大效应。除了带着流动党员们为特困家庭提供物質帮助解燃眉之急外,她还想方设法带领党员们为他们燃起生活希望和逆境而上的斗志。去年三八节,她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她把特困户和自己支部中的个体户党员都请来,让党员们谈谈自己的创业经历。那些宝贵的经历打动了原本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困难户,促使他们改变人生态度,下决心自强。今年三八节,她又想出了个新方式过三八——把平时和她做公益的党员家属请到饭店,开表扬会,发奖状。得到肯定的家属们对支部的公益活动更支持了。做公益离不开家人的支持,这也是从她自己的经验得出的结论。她每次在外领奖,总会在第一时间郑重其事地将获得的荣誉分享给丈夫,感谢他的支持。丈夫渐渐受她带动也热心起公益来。

她常说:做官不在于大小,在于讲话有人听,做事有人跟。以诚相待,认真做事,总会有人跟,总会让公益事业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

猜你喜欢
店面店里饭店
沿街店面消防问题和对策的研究
《和平饭店》打破套路 步步为营
从小饭店到40家店 四年天天排长队
门店里谁最辛苦?
帽子店里的风波
僵持
长富宫饭店
长富宫饭店
家居专卖PK店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