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乳业早已实现了与国际接轨的高品质保障,只是被信任壁垒阻隔着,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重建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
12月2日,法国卫生部发布公报说,因疑似导致沙门氏菌感染,有关部门紧急召回由法国乳品巨头拉克塔利斯集团生产的不同品牌共12批一段婴儿奶粉。经调查,已确认13名感染沙门氏菌的婴儿曾食用今年7月中旬至11月底之间产自拉克塔利斯集团同一生产地点的一段婴儿奶粉。
此次“召回危机”显然是对信赖进口奶粉的消费者们一次重大冲击,而这,也让我再次回想起在欧洲旅行时,关于奶粉市场的所见所闻。
犹记得今年夏天踏入伦敦最有名的药妆店Boots时的场景。我们一行人居然花了十五分钟才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奶粉货架,而且仅有两排,被可怜兮兮挤在婴儿辅食和零食之间。要知道在国内,奶粉货架往往占据着母婴区最好的位置,且起码有整面墙那么大的“领地”。要不是亲眼所见,实在难以想象在国内如此受宠的商品,在他们原产国受到的竟是如此落寞的待遇。
同行的宝妈们却根本无心过问货架偏不偏僻的问题,早在看到奶粉的一瞬她们就被这儿的奶粉价格震惊到了。“我平时都是在天猫旗舰店或者是家乐福之类的地方买奶粉,我们家儿子吃的爱他美三段基本都在两百多一罐,在这边一模一样的居然只要10.5镑,九十多块钱!”这位宝妈的惊呼也得到了另一位朋友的赞同,“是啊,我之前去看望朋友,买了这个喜宝,看介绍说是有机奶粉,将近四百多块钱一罐,这里竟然只卖9.5镑!” 我默默算了下,9.5镑大约是85元人民币,国内的同款跟这儿的居然有将近四五倍的差价!之前一直听说国内的进口奶粉卖得贵,但没想到会贵这么多。
由于“每人限购两罐”的规定,我们从Boots出来后,又去了Tesco,本以为在这家传说中“英国最大的零售商超”内能看到更多的奶粉品牌,结果却还是和Boots一样,只有爱他美、牛栏、惠氏和喜宝这四个品牌,每个品牌的奶粉品种也只有简单的一段到四段之分,稍微有些特殊的防吐奶粉、早产及低体重儿奶粉、深度水解奶粉之类的品种则都需要遵医嘱才能购买。全然不似国内,有至少几十种不同概念的细分产品。至于价格,也和Boots一样,基本都在10英镑左右。
与奶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相隔不远的饮料货架上,一罐与国内一样都是330ml的可口可乐,售价却高达2英镑,折合人民币17元。同样是日常消费品,国内的可乐只有英国六分之一的价格,可国内的同款奶粉却是英国的三四倍,这实在是太怪异了。
为什么英国的奶粉会卖如此便宜?为什么这里的奶粉货架不像国内那样“声势浩大”?英国的孩子们最常喝的哪个牌子的奶粉?英国妈妈们是如何选择奶粉的?出于职业习惯,我找到了Tesco母婴区的负责人,将上述问题一一抛给了他。他的回答,让我对英国的奶粉市场有了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了解。
“我们售卖的奶粉品种并不多,主要就是爱他美、惠氏和牛栏。妈妈们通常都会根据分娩时医生的建议迅速地找到她们所需要的奶粉。而且0-6个月的婴幼儿奶粉是不得以任何形式的营销方式引导消费者,更不能参与任何形式的促销、优惠及赠送活动的。所以我们并不需要进行太多的导购服务,也不需要很大的货架来陈列产品,只需要每天定时补货就可以了,价格也非常稳定。”
反观国内,无论是电视广告还是渠道抢占,奶粉的营销活动简直层出不穷。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即便是按照促销、打折后的价格来计算,同样的奶粉,国内的售价依然是其在国外的两三倍。
“看到这么大的价格差异,你们回国后还会继续去‘被高消费,去买进口奶粉吗?”我晃了晃手中刚刚“花高价”买的可乐,挺严肃地问道。没想到我那位原本超级精明的金牛座朋友,却给出了一个相当不理性的回答。“国内的奶粉品种那么多,我又不懂行,还是买贵的心里踏实一点。”
回想起友人在Tesco门前的那番话,再加上近期接连爆出的“进口奶粉召回事件”以及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30吨不合格进口奶粉被禁止入境”的消息,让我不禁对高价进口奶粉的配方和品质评估产生了好奇。
一位在乳业工作了十余年的受访者告诉我,“不论在哪个国家,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基础成分都是蛋白质、钙质等,基本上所有的奶粉都以统一基础来生产,再添加不同含量和成分的微量营养元素。而各个品牌的奶粉配方之间相差并不大,都是在奶粉原料的基础上添加乳清粉、DHA等微量元素,一罐奶粉的微量元素添加量,大多都是以微克来计算的,对整体成分的影响其实并不大,都是大同小异。”这也是在国外,婴幼儿奶粉叫做“程序化奶粉(formula)”的原因。也就是说,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无论是更换包装,还是升级配方乃至于推出新产品,一罐奶粉的原材料和配方变化都不会很大,各品牌之间的差异也不会特别大,国内消费者们高价购买的,仅仅只是“概念”而已。
令我惊讶的是,在采访调查中我还发现,原本以为可能“高得吓人”的运费和关税,实际分摊到每罐进口奶粉身上的仅仅只有几块钱。此前,在央视的一期进口奶粉成本揭秘的节目中,对此有清晰的剖析。
这期节目详细分解了一罐进口奶粉的成本构成,从原奶、配料到生产、运输、关税,各个环节算下来,一罐进口奶粉的成本还不到百元,但终端零售价却往往高达三四百元。按照目前国内大约6千万3岁以内的婴幼儿人数,以及进口品牌50%左右的市场份额为准,以每人每年平均消耗15罐奶粉来计算,购买高价进口奶粉的家长们将比购买同等质量平价奶粉的家长们每年多花超过500亿元!
假设一个婴儿每月喝四罐奶粉,每罐400元,则每月奶粉钱需要1600元,按照2016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月平均工资5630元计算,占月收入的28.4%,远远高于伦敦2%的占比水平。虽然中国消费者的收入在不断提高,两三年的奶粉钱多数消费者能够承担,但为什么要当冤大头、花掉高一倍以上的冤枉钱呢?
退一步讲,花了这么高的代价,是否就能真正喝上更优质的奶粉呢?事实恐怕并不是如此。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是原裝进口的洋奶粉,还是在国内加工生产的国产奶粉,由于原辅材料普遍通过全球化采购,其生产成本和品质都相差不大。
更有甚者,在去年央视《消费主张》栏目的一项调查则发现,在19款热销的海淘洋奶粉中,有8个样品的铁、锰、碘、硒实测值不符合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不合格率竟然高达42.1%,长期食用存在一定风险。
事实上,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国产奶粉的品质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7》显示,2016年中国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达到98.7%,规模化牧场100%实现机械化挤奶。国内的奶粉检测非常严格,质量与国际品牌已无差别。
在去年的全球乳制品峰会上,原全球乳品贸易联合会主席Richard Hall先生,也对中国乳业的品质表示认可和赞同。换言之,国产乳业早已实现了与国际接轨的高品质保障,只是被信任壁垒阻隔着,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重建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
在深入且详细了解奶粉市场这样怪相和背后的真实情况后,作为一位即将成为奶粉消费者的我,在对真相震惊的同时,也非常希望,随着奶粉消费群体的逐渐年轻化,随着九零后妈妈们对新理念的加速吸收,类似这样仅仅为了“买个心安”而多付出两三倍的价格去购买品质并无特殊的进口奶粉的行为,能够被更加理性、更加合理的消费理念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