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洋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中医医院内二科,甘肃临夏 731100
慢性咳喘病是中医常见病、多发病,具体指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多种西医疾病,患者大多于秋冬季节发病或病情加重。研究表明[1],中医以“不治已病治未病”“内病外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作为主要依据,认为慢性咳喘病患者采用冬病夏治法或可获得更优疗效。基于此,该文于2013年1月—2017年4月期间选取该院收治的300例慢性咳喘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探讨冬病夏治法对慢性咳喘病的临床治疗价值,以期为今后临床治疗此病提供切实详尽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300例慢性咳喘病患者中男142例、女158例,年龄 34~81 岁、平均(62.13±1.17)岁,病程 3~27 年、平均(12.13±0.67)年,疾病类型:支气管哮喘 51 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66例、慢性支气管炎183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300例慢性咳喘病患者均分为研究组(n=150)、对照组(n=150),各组上述相关数据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与排除标准:①经临床检查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关于慢性咳喘病诊断标准;②意识清醒,可连续3年遵医嘱完成冬病夏治法相关治疗;③排除妊娠、产褥、哺乳等生理特殊时期女性慢性咳喘病患者;④排除精神、免疫、内分泌、血液等系统疾病者;⑤具有正常的心脏、肝脏、肾脏功能,无上述脏器严重器质性病变;⑥排除恶性肿瘤患者;⑦具有正常的语言沟通能力;⑧排除存在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⑨对该次研究所需各项治疗措施均具有良好耐受性,无相关禁忌证;⑩皮肤完整度高,无严重皮肤病;11○入选该次研究时慢性咳喘病未处于急性发作期;12○对该次研究内容具有知情权,研究前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内容审核及知情同意书制定等相关工作均由该院医学与伦理研究会完成。
1.2.1 研究方法 对照组慢性咳喘病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治疗,即急性发作期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予以黏液溶解剂、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吸氧等对症治疗,而缓解期则予以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呼吸训练、戒烟指导、运动指导等措施。研究组慢性咳喘病患者除接受上述常规治疗措施外,均于夏季三伏天连续3年实施冬病夏治疗法,具体措施如下:①艾灸:缓慢沿督脉、足太阳膀胧经经脉移动熏烤2遍,配穴选取腹中、太溪、丰隆、太渊等穴,以皮肤微红为宜或根据患者耐受度而定,一般为每次30 min,每间隔1d艾灸1次,连续5次艾灸为1个疗程,待1个疗程结束需暂停3d后继续,共艾灸2个疗程;②穴位贴敷:方剂组成包括冰片 2 g、川贝母 5 g、细辛 3 g、延胡索 7 g、白芥子 5 g、甘遂4 g,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状后利用姜汁调和,应注意姜汁应由鲜姜洗净压榨而成,待药粉调和成膏状物后搓成药丸(直径1.5 cm左右)待用,取穴定喘、大椎、膻中、中府、肺俞、膏盲等穴位,将前述制得药丸放于关节止痛膏(面积8 cm×6 cm)上覆盖相应穴位,待4~6 h后揭除,每年夏季三伏天中,初伏、中伏、末伏均为第1天行穴位贴敷,即每年穴位贴敷3次,若患者自觉局部皮肤烧灼感较重且无法耐受应及时取下药贴,冬病夏治期间患者严禁食用油腻、生冷、辛辣等食物,忌烟酒。
1.2.2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利用慢性咳喘病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具体项目包括1秒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 肺 活 量 (forced vital capacity,FVC), 即 FEV1/FVC)]、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PEF)、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pH等,肺功能检测时间为入组时、随访结束时;②复发情况: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慢性咳喘病患者疾病复发情况。
表1 两组慢性咳喘病患者不同时间PEF、FEV1/FVC、pH值、PaO2等指标对比分析(±s)
表1 两组慢性咳喘病患者不同时间PEF、FEV1/FVC、pH值、PaO2等指标对比分析(±s)
注:* 对照组与之对比,P<0.05;★入组时与之对比,P<0.05。
组别研究组(n=150)对照组(n=150)pH入组时 随访结束时PaCO2入组时 随访结束时PaO2入组时 随访结束时FEV1/FVC(%)入组时 随访结束时PEF(L/min)入组时 随访结束时7.23±0.09 7.24±0.06(7.38±0.04)*★7.31±0.05★102.03±19.88 104.71±21.09(49.47±9.35)*★(63.75±13.42)★48.96±5.35 47.89±5.37(79.54±9.81)*★(62.92±7.88)★56.68±5.71 57.06±5.89(67.45±6.34)★*(62.07±6.11)★293.74±20.17 292.46±19.84(370.47±39.82)★*(317.77±31.55)★
研究所得两组慢性咳喘病患者PEF、FEV1/FVC、PaCO2、pH 值、PaO2等肺功能属于计量资料,经(±s)表示;两组随访疾病复发情况属于计数资料,经n(%)表示,数据传入SPSS 19统计学软件并实施相应检验(t、χ2),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慢性咳喘病患者均顺利完成该次研究,无中断、退出、死亡等异常情况。经分析可知,两组慢性咳喘病患者入组时肺功能对比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 PEF、FEV1/FVC、pH 值、PaO2等指标均较之前显著提高,而PaCO2则较之前有所降低,研究组上述相关指标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1。
两组慢性咳喘病患者均完成12个月有效随访,期间研究组疾病复发率仅为7.33%,对照组疾病复发率高达44.67%,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慢性咳喘病患者随访期间疾病复发情况分析[n(%)]
慢性咳喘病属于中医痰饮内停证,稳定期患者表现出白痰、气喘、咳嗽、怕冷等相关症状,若受凉则咳喘发作则表现出喉间哮鸣、呼吸不畅、咳痰不止、无法平卧等症,严重者甚至出现发绀、休克等严重后果
研究表明[1],慢性咳喘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冬季气候转冷则伏痰遇感而引触,导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并最终引发相应咳喘病情;夏季以“三伏天”阳气最盛,人体阳气因环境致盛,而寒痰伏饮则得到又效抑制而衰,正盛邪衰则将显著缓解慢性咳喘病病情,但应注意的是,由于痰饮久伏于肺并未未祛除,因此为病情反复发作创造有利条件。有中医学者基于上述理论提出,慢性咳喘病应以冬病夏治为原则,从而体现了中医学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3-4]。研究表明[5],冬病夏治法主要治疗原则即遵循中医理论中“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利用夏季“三伏天”这一外界阳气最盛的特殊时间段,人体腠理开泄且阳盛于外、虚于内,因此采用对症中药材、艾灸等外用治疗方式助长机体阳气,将药物通过特定穴位送达机体内部,从而达到温阳理气、畅通经络、驱寒散邪、温补肾脾之功效。该文经分组研究后证实,接受冬病夏治法治疗的研究组慢性咳喘病患者随访结束时肺功能改善幅度显著优于未用冬病夏治法的对照组,且研究组随访疾病复发率较低,此结论与杨风午[5]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利用冬病夏治法可有效改善慢性咳喘病患者肺功能,对降低疾病复发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今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