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 博,王晓芳,王定宣
“一带一路”背景下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庞 博,王晓芳,王定宣
西南医科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泸州,646000。
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背景,梳理了休闲体育专业教育发展史;通过调查统计全国结合区域本科院校休闲体育专业招生及专业建设情况,全面分析研究我国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从专业定位出发,结合我国“一带一路”社会经济环境,提出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为人才培养以及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一带一路;休闲教育;休闲体育;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人类社会的高度发展,从制造走向智造,在为人类生活创造繁荣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休闲时代已经来临!休闲成为现代社会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人们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和体育生活化的渗入,传统的纯粹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需要多重性和多样化。集健身、健智、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体育成为历史必然。早在1995年对美国体育总产值的统计中就显示:有68%的收入健身与休闲体育活动市场[1];另据《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体育产业总产值在GDP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0.5%,其增长速度远高于GDP增长速度。随着体育消费总量的逐年增长,休闲体育也逐渐成为一个具有经济功能的产业在我国城市中迅速扩展。
当前,“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及其服务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休闲体育市场将是各国体育产业所面临的最大市场;而“建立全新休闲服务理念,培养休闲专业精英人才”则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我国西部地区所处重要战略位置,本研究从“一带一路”战略出发,以休闲教育发展历史为基础,调查分析我国乃至四川省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为政府和高校办学提供参考。
我国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2.1 文献资料法 以“休闲教育”“休闲体育”“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EBSCO、百度等网络信息资源平台,搜集并梳理休闲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休闲教育专业动态;
1.2.2 网络调查法 依据《XX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或审批结果》(教育部),通过访问开办休闲体育专业的本科高校官方网站招生信息等相关栏目,调查统计我国休闲体育专业招生情况以及专业建设情况。
1.2.3 专家访谈法 走访部分高校、体育学院负责人和专家,获取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办学实践经验、新观点等。
回顾历史,人们对于休闲的体验似乎先于我们对休闲教育的研究。公元前2500年的古巴比伦文化中就有摔跤、赛马、射箭、狩猎等体育与休闲娱乐活动。可以说,休闲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成为人类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唯有教育,才能实现人类休闲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统一。20世纪初期或更早的休闲教育内容和方式以体育竞赛、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为主[3];到“休闲体育”概念提出,到今天,休闲教育的地位和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1996年:“完整的教育应当是包括工作教育和休闲教育在内的、两者不可偏废[4]”)。
表1 休闲教育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及其重要意义
国外休闲相关专业教育历史较为久远,还包括娱乐相关专业的教育。就休闲教育模式看来,美国宾州州立大学John Philip Dattilo在1999年提出的休闲教育模式包涵7个部分:休闲欣赏,对自身过去、现在和未来休闲的了解,帮助个人实现休闲的决策,通过社会互动交流发展技能,休闲资源介绍,促进健康休闲选择的决策,通过获得娱乐,有助于未来休闲活动的参与[6]。休闲体育教育的范畴则主要涉及休闲活动技能与态度、休闲意识和决策等[7-11]。在专业设置上除了一般普适性的休闲管理、旅游管理以外,呈现多样化;比如:节事管理(澳大利亚),休闲与运动(管理)研究、运动与娱乐推广(英国)等[12];学科体系门类大致形成。总体看来:国外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日趋专业化与规范化。
相比而言,我国休闲体育教育的启始较为滞后。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提出“玩”在中国教育中的缺失,应该让休闲体育进入我国的教育阵地[13,14];直至21世纪初,“休闲体育”才进入我国高等教育范畴;2012年,休闲体育作为一门学科出现,教育部专业目录(专业代码:040207T),学科门类为教育学。时至今日,我国已有64所本科高校开办休闲体育专业。虽然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其专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已凸显出迅速发展的态势。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严峻的考验和难得的机遇,休闲体育专业的发展也进入关键时期。
从走访部分开设休闲体育专业院校来看,我国休闲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专业人才培养以本科为主,高层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匮乏;(2)人才培养与理论研究滞后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3)大众对休闲教育认识落后于对休闲的体验,还有待提高;(4)休闲体育教育体系尚未建立,未有统一的国家级规划教材。
2.3.1 全国本科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开设情况 截至2018年3月,全国共有78所本科院校通过审批开设休闲体育专业,见表2。大体分为三类:体育专业类院校14所(占总比17.95%)、师范类院校18所(占总比23.08%),其他46所(占总比58.97%)分散在综合性大学以及科技、旅游、经济、管理类院校。
从教育部历年审批休闲体育专业院校数量看来:2010年后,每年获批增设休闲体育专业的高等院校数有加快加大步伐的趋势。结合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史来看,进入后奥运时代,我国休闲产业及休闲服务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深受大众喜爱的休闲体育项目。如:羽毛球、网球,游泳和水上运动,冰雪运动、体育旅游、攀岩等户外运动。选择体育运动作为休闲内容的比例达到了72.44%[15],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巨大。2010年,国家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有关高等院校要积极加快培养适应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获批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院校数明显增加,2012年,更是达到了16所,一方面是有利于休闲体育教育的推广与普及,但另外一个角度,对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适应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表2 全国休闲体育专业开设院校统计
2.3.2 四川省休闲体育专业招生情况 通过网络访问调查统计了四川省7所院校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休闲体育专业招生情况(见表3)。
表3 四川省高等院校2015年~2017年休闲体育专业招生情况
结果显示:2015年四川省6所院校休闲体育专业招生总人数为420人,2016年7所院校招生469人,2017年7所院校招生505人,总体上保持了较为稳定增长的趋势,平均年增长率9.68%;明显高于全国本科院校休闲体育专业招生总人数增长率2.07%(2015年全国为3151人,2016年为3804人,增长率2.07%[16])。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与特色,不难得出:我国休闲体育专业招生增长的区域分布与之有着紧密联系。因为,人才的培养其根本还在于服务经济社会。“一带一路”战略下,西南地区具有非常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14和2015年,四川省相继出台《关于加强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意见》[17]和《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18],不仅确立了“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还提出“一极两带三区多园”的体育产业区域布局,强调依托四川省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发展体育旅游。将发展有地方特色的户外运动项目,打造民族民间风情体育产业。因此,西南地区高校不仅要加快加大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步伐,同时,应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培养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2.3.3 四川省休闲体育专业建设情况 通过网络访问院校主页相关栏目,访谈部分院校相关负责人、专家等,梳理各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见表4。从访问调查四川省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7所本科院校看来:仅成都体育学院设有休闲体育系;且基本都包含有休闲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至此,不得不提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和休闲体育专业。近年来,界内不乏对两个专业的辨析。(1)概念:“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是由群众体育转化而来,而“休闲体育”自国外舶来。(2)专业历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源自“社会体育专业”(20世纪90年代初),更名而来(2012年);而“休闲体育专业”自21世纪初(2007年)开始才正式进入高等教育。(3)办学规模:迄今为止,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共273所本科院校[19];而“休闲体育专业”仅78所。(4)人才培养目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侧重于健身运动、大众体育活动指导、策划与组织能力,而“休闲体育”侧重休闲体育项目策划、经营与管理的能力[19]。(5)诞生背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是与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实施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符合的;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休闲体育专业的发展。高等院校要在社会发展中寻求发展空间,提高两专业之间区分度,把握好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是为关键之所在[20]。
表4 四川省体育高等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建设情况
所谓专业定位,即以学校定位为参照,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为专业发展确定方向、目标、任务等而进行的一系列前瞻性战略构想和规划活动[21]。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高等院校大都之前就开设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于两专业间本身存在一定的交叉与重复。因此,在专业差异化发展方面注意把握好两个方面:
(1)坚持协同发展理念。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经过20多年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办学经验已逐步丰富,专业建设已初见成效。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提供了发展机遇。那么,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无疑是为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的驱动力;“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有利的社会经济环境;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之《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为其提供有力的支撑。可以说,两个专业的协同发展已具备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2)着力提升人才的市场竞争力。在社会分工不断强化的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职业和岗位愈加专业化,反过来要求教育培养专门化的人才。如果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多元培养目标,是为我国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服务,其培养的人才有着较为宽泛的社会适应面。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分散了学生的专业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削弱了人才的市场竞争力。那么,休闲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须以市场为导向,瞄准休闲体育产业以及休闲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可围绕休闲项目指导、策划、管理、经营等高层次的管理人才为核心,着力提升人才的市场竞争力。
(1)应把握好:①学校特色发展。因为,高校在教育市场中的竞争力,乃至社会地位形成的基础,都是通过高校办学的特色定位来体现的;②服务区域定位。以区域市场发展的需求为基点,结合学校办学的辐射面和招收生源区域特点,确定培养人才服务区域;③运动项目选择,切忌面面俱到。依据学校已有的条件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选择性的拓展运动项目和发展空间。
(2)与市场相结合,以市场调研为依据和基础。在调查中发现,一些院校和运动与休闲服务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不仅扩大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接触面,也有助于共同探讨和研究一些社会关注的休闲问题。如北京体育大学在人才培养中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开创了中国体育体验旅游产业规划和卓越能力拓展俱乐部。但也有一部分院校并未与市场紧密结合明确恰当专业定位,在“学校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与“社会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之间还没有衔接好。应该说,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各个院校应立足与自身的办学优势,着力于不同层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突显自身的优势和特色项目,切忌盲目攀比跟风。当前,我国休闲体育专业教育和专业建设还处于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可说是不错的选择途径。
(3)选择市场的优势结合点,突出休闲体育专业办学特色。正如伯顿.克拉克所言:竞争能激励院校去寻找特色,并从中获益[22]。特色就是水平,高校不断在市场机制竞争中寻找升级。优势结合点,比如:①政策优势;②学校传统项目优势;③地缘优势。毕竟,在没有基础和地理环境条件的情况下兴办别的院校已具优势的项目(方向)是不合适的[23]。此外,还可根据学校学科优势、科研优势项目、资金筹措能力等,突出自己的特色方向。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情况看,培养数量规模虽不大,但部分院校已经能够根据各自学校定位结合地理环境条件、传统项目优势等,发挥强项,设定学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如华北地区的冰雪运动项目,东南沿海地区的帆船等水上运动项目。此外,还可将院校的优势利用最大化,鼓励院校间联合培养人才,从而打破人才培养的区域限制。
如前所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布,为体育产业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动力支持;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城市化进程、社会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又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体育产业虽潜力巨大,但要进一步向纵深迈进,除了人才培养和储备问题外,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内部因素。从我国对于休闲体育乃至体育产业化的理论研究来看,已严重滞后,使得我国体育产业的纵深发展缺乏有力的引擎;另一方面,休闲体育学科的发展缺乏理论支撑,这反过来也制约了人才的培养。正如美国教育家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在他著名的《现代大学论》中所说:“教学支撑着学术,没有教学的支撑,学术的发展将难以为继”[24]。近年来,国内学者虽在休闲体育专业教育中的课程结构设置方面有一些较为深入的研究[25,26],也向欧美发达国家学习了一些经验[27,28],但更需与时俱进,适时地调整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借鉴学习和自主探索并进,不断优化以应对社会和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高等院校在体育产业理论研究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应抓住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契机,积极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1)在加大学科建设、积极增设休闲体育专业等体育产业相关专业的基础上,同时加强对休闲体育专业建设方面的研究,充分发挥高校在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以培养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发展方向,加强专业课程结构和体系的研究;(3)构建结构合理,层次类型完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体育产业需要的休闲体育专业教育体系;(4)通过尝试参与体育产业的开发,进一步深入休闲体育理论方面的研究,为学科后备人才培养和体育产业良性运营提供支撑保障。
[1] 尹雨嘉.当代体育发展诸元导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01,第149页.
[2]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编,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02:9.
[3] 吴文新.张雅静.休闲学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01:396.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泽:《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
[5] 石振国著,课程视域中的休闲体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4:78.
[6] Dattilo, J. (1999). Leisure education program planning: A systematic approach (2nd ed.).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7] Frater J, Howe C, Murray S. Issues in diversity in recreation and leisure studies: perspectives from US educators at a public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J]Leisure Studies. September 1997;16(4): 221~232.
[8] Edginton C, And O. Trends in Higher Education: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and Leisure Studies. [J]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1994;65(7): 51~57.
[9] Mazurek K, Dawson D. Leisure as a Field of Study in Higher Education.[J] Canadia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1989;19(2): 59~71.
[10] Riches G. Leisure education: a cross-national view.[J] Sport, Education & Society. July 2014;19(4): 510~512.
[11] Evans K, Hartman C, Anderson D. “It's More Than a Class”: Leisure Education's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 Engagement.[J]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 February 1, 2013; 38(1): 45~58.
[12] ropolitan University, http://www.lmu.ac.uk/.
[13] 卢元镇.论消遣和娱乐[J].体育科学,1983(01):8~14.
[14] 于光远.关于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问题[J].技术经济,1985,06:1~3.
[15] 李相如等著,透视中国休闲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04:33.
[16] 王定宣.中国休闲体育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调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2017,37(04):29~32.
[17]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意见》(川府发[2013]42号)[EB/OL]. http://www.sc.gov.cn/10462/10883/11066/2013/8/23/10274159.shtml.
[18]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5〕37号)[EB/OL]. http://www.sc.gov.cn/10462/10883/11066/2015/7/11/10342882.shtml.
[19] 黄汉升,陈作松,王家宏,等. 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解读[J].体育科学,2016(08):3~33.
[20] 王定宣,陈巧玉,彭 博.中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调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02):103~109.
[21] 张文毅,肖万里,李汉邦.高校内部专业评估指标核心要素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15.
[22] (美)伯顿.克拉卡.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254.
[23] 陈 宁. 论高等体育院校的办学定位[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1):87~91.
[24] (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徐辉译.现代大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20.
[25] 焦现伟.我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
[26] 王 晶.我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5.
[27] 彭国强,舒盛芳.美国大学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4(04):12~17.
[28] 赵 珊,徐勤儿.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休闲体育本科课程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10):95~99.
A Study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eisure Sports Training Professionals on the Belt and Road Background
PANB Bo, WANG Xiaofang, WANG Dingxuan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Luzhou Sichuan, 646000, China.
“The Belt and Road” as the background, The research has combe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leisure sports education .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nrollment an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the leisure sports specialty in the Nation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raining of leisure sports professionals in China is analyzed and studied in a comprehensive way. Starting from the positioning of professional sports leisure, combined with China's “The Belt and Road”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research put forward the foothold of leisure sports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the talents of the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isure sports special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The Belt and Road; Leisure Education; Leisure Sports; The Cultivation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he Construction of Leisure Sports Major
1007―6891(2018)04―0112―05
10.13932/j.cnki.sctykx.2018.04.29
G80-051
A
2018-04-09
2018-06-05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项目(项目编号:SC17A034);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项目(XXTYCY2015A03);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文件号:川教改办〔201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