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晓
运动干预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影响的Meta分析
张 晓
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273165。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检验运动干预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对影响两者关系的调节变量进行分析,从而为有效提高个体主观幸福感提供身体锻炼建议。方法:运用Review Manager 5.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并对相关变量进行调节效应检验及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研究文献,合计1214名青少年。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能够明显提高青少年的积极情感[SMD=-0.81,95%CI(-1.23,-0.40),P=0.0001]和认知评价[SMD=-0.33,95%CI(-0.62,-0.03),P=0.03],但对消极情感的影响不显著[SMD=0.34,95%CI(-0.06,0.74),P=0.1];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干预时间、干预频率对积极情感均产生了显著性效应,但在效应值差异上不具有显著性(P=0.05,I²=67.4%;P=0.29,I²=20.2%);干预时间对消极情感产生了显著性效应,并且效应值在差异上具有显著性(P<0.00001,I²=93.2%),干预频率对消极情感在效应值差异上均不具有显著性(P=0.28,I2=21%);干预时间、干预频率对认知评价均未发现显著性效应(P=0.39,I²=0%;P=0.49,I²=0%)。结论:运动干预对提高青少年积极情感和认知评价的效果显著,对于降低消极情感的效果不显著,可能由于纳入研究文献较少造成的。明确的干预效果可能需要更多具有较高方法学质量、更长干预时间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运动干预;主观幸福感;青少年;meta分析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是积极心理学的重点关注之一。它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概念,从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可把他分为积极情绪体验、消极情绪体验和认知评价3个维度。本文中涉及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工具多样,有的量表只测量其部分维度,而有的量表则从整体角度进行测量。其中,共涉及到的量表包括: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POMS、严标宾等人修订DinenerE编制《国际大学调查量表》、陈作松编制《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等。
研究运动干预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探讨两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因素,科学阐明身体活动对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维护人的心理健康、促进人的心理发展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查阅相关文章,研究者们的普遍结论为运动干预能够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然而也有部分研究显示,运动干预对主观幸福感没有影响,甚至有负面影响。如Samson[1]等通过对大学生进行15周的干预实验,发现被试的积极情感出现了显著降低,而消极情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在已有研究发现不一致的情况下,为了得出更具有说服力的结论,采用Meta分析方法针对“运动干预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这一问题,对已有实验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计算从而得出结论,以期克服传统研究的不足,综合各项实验研究成果,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和主客观兼顾性[3]。
2.1.1 检索范围与方式 文献检索采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以及Web of Science、Springer电子期刊及图书、百链搜索等国外文献数据库,检索相关主题的中英文期刊、博硕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2-6],并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以获取补充文献,在获取过程中,部分文献通过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方式获取。
文献检索以主题词与自由词方式检索。检索运动干预相关的关键词有:运动干预、身体活动、身体锻炼、身体运动、运动、太极、瑜伽、拉伸练习、锻炼、exercise intervention、physical activity、sport exercise、training、Tai-Chi;检索主观幸福感相关的关键词有:主观幸福感、情感、生活满意感、焦虑、心境、抑郁、subjective well-being、quality of life、affect、mood、life satisfaction。
2.1.2 文献获取(1)研究类型:实验性研究,且为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2)研究对象:青少年(选取中学生、大学生),性别不限;(3)干预方式:实验组有明确的运动项目;(4)结局指标:至少含有一项主观幸福感指标,指标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结果均为均值、标准差形式。
2.1.3 检索结果 经过数据库初步检索共搜索文献3611篇,整理后的得到相关研究文献370篇,通过题目和摘要排除相关研究文献345篇,继而通过全文阅读后排除数据不足、非对照组实验组实验设计共12篇,最后,运用Jadad评分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排除质量为0分的文献3篇,最终有10篇文献[10-19]符合纳入标准。
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依据Jadad量表[7],评分内容分为随机、盲法、撤出与退出三个方面。评价标准运用0-5分记分法,≥3分则认为高质量研究。
由两位研究者根据研究需要对纳入文献分别进行数据编码,编码内容包括文献作者、发表年份、出版质量、被试人数、性别比例、被试特征、干预内容、锻炼强度、干预时间、干预周期、测量工具等相关数据。如发生分歧则与第三方对分歧数据进行讨论解决。
由于主观幸福感包含多个维度,本研究中将涉及到的生活满意感、学习满意感、身体满意感这三个维度合并为认知评价,故本研究维度分为积极情感、消极情感、认知评价三项。由于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的不同,本研究采用标准均差(SMD)及其95%置信区间(CI)。以干预后终值与基线水平测量值的差作为主要效应参数,并根据Cochrane[8]手册中相关公式计算效应均差及效应标准差。
本文Meta分析采用的是Review Manager 5.3软件,文献资料中积极情感、消极情感。认知评价等采用标准化均差(SMD)作为效应量指标。先利用Q统计量和I2统计量,对选用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当异质性结果为P>0.1或I2<50%,表明选用的文献不具有异质性,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P<0.1或I2>50%,表明其具有异质性,则应选用随机效应模型[9]。
3.1.1 文献纳入基本特征 本次Meta分析共纳入10篇中文文献,1214名青少年被试,在主观幸福感评价方面主要采用的测量工具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国际大学调查量表》、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GWB、POMS以及自编问卷6种。被试人群为青少年,以中学生和大学生为主,干预项目主要有篮球、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拳,每次运动干预时间在30-60min之间。整个运动干预周期控制在9周-16周。本次选取的文献在研究设计方面均采用实验对照前后测实验设计。
3.福娃欢欢是人和火炬的结合体,头饰是对中国传统火纹图案和敦煌壁画中火焰纹样的提取再加工,最后形成一个对称的火娃娃的形象。火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膜拜,因为火的出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善生产生活的第一次实践,它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奥运会的开展,圣火熄灭了一次次的战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象征着团结、友谊、和平。
表1 纳入文献研究的基本特征
3.1.2 文献质量评估 Jadad评分分数范围在1-3分,平均2分(见表1)。根据Jadad评分评分项目,具体偏倚风险见图1、图2。
3.2.1 运动干预组与对照组积极情感对比的Meta分析 如图3所示,有10项研究共计1014名青少年进行了两组积极情感对比,由于纳入研究结果具有高度异质性(I2=89%、P<0.00001),所以此次对比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组积极情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MD=-0.81,95%CI(-1.23,-0.40),P=0.0001],表明运动干预对增加青少年积极情感的效应显著。
图1 偏倚风险比例图
图2 偏倚风险评价示意图
图3 两组积极情感对比的Meta分析
3.2.2 运动干预组与对照组消极情感的Meta分析 有10项研究1014名青少年进行了两组消极情感对比,由于纳入研究结果具有高度异质性(I2=89%、P<0.00001),所以此次对比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组与对照组消极情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34,95%CI(-0.06,0.74),P=0.1],表明运动干预对降低青少年消极情感的效应不显著。
3.2.3 运动干预组与对照组认知评价的Meta分析 有5项研究916名青少年进行了两组认知评价对比,由于纳入结果具有中度异质性(I2=76%、P<0.0001),所以此次对比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组与对照组认知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33,95%CI(-0.62,-0.03),P=0.03],表明运动干预对青少年认知评价的效应显著。
除了总体上检验运动干预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外,本研究还对影响两者之间关系的调节变量进行了检验。选择纳入标准中的干预时间、干预周期这2个变量进行了调节效应检验(表2)。
3.3.1 运动干预影响青少年积极情感Meta分析的调节效应检验 对积极情感进行不同干预时间亚组分析结果得知,干预时间对青少年积极情感存在中度异质性(I²=67.4%),其中“每次干预时间小于45min”表现出高度异质性(I²=95%)。干预时间在3个组别上对积极情感都产生了显著性效应,虽然干预时间小于45min出现了最大效应值(SMD=-1.47),但经检验,3个组别在效应值差异上不具有显著性(P=0.05)。
对积极情感进行不同干预周期亚组分析结果得知,干预周期对青少年积极情感存在低度异质性(I²=20.2%),其中“干预周期=12周”表现出高度异质性(I²=94%)。干预周期在3个组别上对积极情感都产生了显著性效应,虽然干预周期小于12周出现了最大效应值(SMD=-0.92),但经检验,3个组别在效应值差异上不具有显著性(P=0.29)。
表2 运动干预影响青少年积极情感Meta分析的调节效应检验
3.3.2 运动干预影响青少年消极情感Meta分析的调节效应检验 对消极情感进行不同干预时间亚组分析结果得知,干预时间对青少年消极情感存在高度异质性(I²=93.2%),其中“每次干预时间=45min”表现出高度异质性(I²=81%)。干预时间在3个组别上对消极情感都产生了显著性效应,并且3个组别的效应值在差异上具有显著性(X²=29.36,P<0.00001),其中,干预时间小于45min出现了最大效应值(SMD=1.05)。
对消极情感进行不同干预周期亚组分析结果得知,干预周期对青少年消极情感存在低度异质性(I²=21%),但“干预周期>12周”表现出高度异质性(I²=94%)。除“干预周期>12周”对消极情感没有产生显著效应外(P=0.65),其余两组都产生了显著性效应,其中,干预周期小于12周出现了最大效应值(SMD=0.63),但经检验,3个组别在效应值差异上不具有显著性(P=0.28)。
对认知评价进行不同干预周期亚组分析结果得知,干预周期对青少年认知评价异质性为I²=0%,但除“干预周期=12周”表现出中度异质性(I²=61%)外,其他两组都表现出高度异质性(I²=82%、I²=87%)。干预周期对认知评价均没有产生显著效应(P>0.05),其中,“干预周期>12周”出现了最大效应值(SMD=-0.68),但经检验,3个组别在效应值差异上不具有显著性(P=0.49)。
为了探究各研究间异质性是由单个研究引起的,本研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通过逐个剔除单个研究后进行合并效应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对于积极情感来说,纳入所有研究的合并效应为SMD=-0.81,95%CI=[-1.23,-0.40],P=0.0001,I²=89%,剔除“王彩云2012”后,SMD=-0.58,95%CI= [-0.78,-0.38],异质性降为低度异质性,剔除其他单个研究后合并效应SMD值范围为(-0.88,-0.76),P均小于0.05,I²范围为(88%,90%)。
对于消极情感来说,纳入所有研究的合并效应为SMD=0.34,95%CI=[-0.06,0.74],P=0.10,I²=89%,剔除单个研究后,合并效应标准均差SMD范围为(0.26,0.45),除“肖冰2012”P(合并效应)=0.01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P值均大于0.05,I²范围为(81%,90%)。
表3 各个指标剔除单个研究后的合并效应
对于认知评价来说,纳入所有研究的合并效应为SMD=-0.33,95%CI=[-0.62,-0.03],P=0.03,I²=76%,剔除“肖冰2012”后,SMD=-0.08,95%CI= [-0.48,0.03],异质性降为低度异质性(I²=63%),剔除其他单个研究后合并效应SMD值范围为(-0.39,-0.26)I²范围为(75%,79%)。
运动干预能够明显提高青少年的积极情感[SMD=-0.81,95%CI(-1.23,-0.40),P=0.0001]和认知评价[SMD=-0.33,95%CI(-0.62,-0.03),P=0.03],但对消极情感的影响不显著[SMD=0.34,95%CI(-0.06,0.74),P=0.1]。
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干预时间、干预频率对积极情感均产生了显著性效应,但在效应值差异上不具有显著性(P=0.05,I²=67.4%;P=0.29,I²=20.2%);干预时间对消极情感产生了显著性效应,并且效应值在差异上具有显著性(P<0.00001,I²=93.2%),干预频率对消极情感在效应值差异上均不具有显著性(P=0.28,I2=21%);干预时间、干预频率对认知评价均未发现显著性效应(P=0.39,I²=0%;P=0.49,I²=0%)。
(1)对于某些调节变量的样本含量较少,可能因为样本不足导致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偏差,未来Meta分析研究需要纳入更多实证研究作为支撑条件,从而得到更科学的结论。(2)为了得到更有说服力的研究结论,在此次研究中纳入文献仅选取了具有实验对照前后测实验设计的相关文章,没有纳入完整的研究数据,未来研究中可以纳入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本次Meta分析研究只对3个相关变量进行了亚组分析,未来研究可考虑性别和干预项目是否影响到运动干预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运动干预对提高青少年积极情感和认知评价的效果显著,对于降低消极情感的效果不显著。但由于纳入研究较低的方法学质量,明确的干预效果可能需要更多具有较高方法学质量、更大样本量、更长干预时间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1] SAMSON A,SOLMON M,STEWART L,Changes in self-efficacy and affect during a 15-week marathon training program [J].Int J Sport Psychol, 2013, 44(01): 55~68.
[2] 王雪冰,冯连世. 健身气功五禽戏对成年人血脂影响的Meta分析[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7,36(02):156~163,182.
[3] 徐 雷. 身体活动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元分析——来自实验研究的证据[J]. 体育科学,2014,34(10):29~38.
[4] 王从江. 体育锻炼对我国普通大学生抑郁症影响的Meta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03):75~79.
[5] 朱 丽,陈国俅. 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影响的Meta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9,30(09):842~844.
[6] 宋佳萌,范会勇. 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2013,21(08):1357~1370.
[7] Jadad AR, Moore RA, Carroll D, et al.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report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is blindingnecessary?[J].Control Clin Trials, 1996, 17(08): 1~12.
[8] Higgins JP, Green S.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Reviews of Interventions[M]. http://handbook.cochrane.org/.2011.
[9] Yan JH, Pan L, Zhang XM, et al.Lack of efficacy of TaiChi in 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 in breast cancer survi-vor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sian PacJ Cancer Prev, 2013, 15(08): 3 715~3 720.
[10] 史 军. 体育锻炼对高中三年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11] 李 钢,尹剑春. 太极拳运动对女大学生心境以及安静状态下β内啡肽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3):356~358.
[12] 王彩云. 高校健美操采用分组互助教学法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验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08):57~58.
[13] 王惠霖. 大学女生主观幸福感的运动干预研究[J]. 内江科技,2010,31(04):147,101.
[14] 肖 冰.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验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03):34~35,88.
[15] 贺亮锋. 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境和情绪的影响实验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4):481~482,488.
[16] 赵富学,郭宏远,谢智学. 体育活动对藏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获得水平的影响[J].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05):594~596.
[17] 金 琼,闫 金. 阳光体育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 青少年体育,2014,(08):35~37.
[18] 陈婷婷,刁在箴. 有氧健美操运动对女性大学生身体自尊与心境的影响[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05):73~75,79.
[19] 龙 军. 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2.
[20] 王春艳. 传统体育运动对糖尿病康复作用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7.
Meta Analysis about Effect of Physical Intervention on Teenagers’ Subjective Well- being
ZHANG Xiao
College of P.E.,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Shandong, 273165,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ethod to test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intervention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by Met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variables on the regulation effect analysis,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ndividual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provide physical exercise advice. Methods: Using Review Manager 5.3 statistical software for data processing, using random effect model for Meta-analysis, and the related variables were adjusted for effect test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Results: A total of 10 studies were included, involving a total of 1214 adolescents. The results of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xercise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dolescent positive emotion of [SMD=-0.81,95%CI(-1.23, -0.40), P=0.0001] and [SMD=-0.33,95%CI(-0.62, -0.03), P=0.03], but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negative emotion of [SMD=0.34,95%CI(-0.06, 0.74), P=0.1];Subgroup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tervention time and intervention frequency are produced the significant effect of the positive emotion, but in effect values were not significant(P=0.05, I2=67.4%; P=0.29,I2=20.2%); intervention time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negative emotion, and effect value was significant in difference(P<0.00001, I2=93.2%), intervention frequency effect of negative emotion in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P=0.28, I2=21%); evaluation of intervention time and intervention on cognitive frequency The effect of(P=0.39, I2=0%; P=0.49,I2=0%).Conclusion: Exercise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adolescents' positive emotional and cognitive evaluation effect, to reduce the negative effect of emotion is not significant, but the low quality of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on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clear may require more high methodological quality and longer time to verify the intervention.
Exercise intervention; Subjective well-being; Adolescents; Meta-analysis
1007―6891(2018)04―0045―05
10.13932/j.cnki.sctykx.2018.04.12
G804.8
A
2018-02-07
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