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女性体育研究文献计量分析与述评

2018-08-27 03:14陈丽霞汪丽红
四川体育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献体育研究

陈丽霞,汪丽红



近年来我国女性体育研究文献计量分析与述评

陈丽霞,汪丽红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710119。

女性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之相关的学术研究逐渐增多。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近十年发表在中国知网的女性体育期刊文献进行梳理,从发表文献的数量,发表期刊,年代分布情况,文章引用率和下载量,论文作者,动态热点,项目基金,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综述与分析。具体表现为以下特征:文献数量呈普莱斯文献增长曲线特点;研究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过于集中,使女性研究过于狭窄;与社会学交叉的跨学科研究为主;研究方法单一,研究视角传统,研究成果影响力有限;对女性体育的研究重理论而轻实践。研究显示近十年我国女性体育研究成果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女性体育;研究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热点;展望

纵观女性体育发展历史,女性的体育参与度始终与女性权利平等相协调。自女性解放运动以来我国女性权利得到基本保障,逐步实现男女平等,因此,女性体育运动渐渐兴起,与女性体育相关的研究成果也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女性体育的发展引起了学术界广大学者对女性体育的研究兴趣,并随之产生一大批质量相当的研究成果。鉴于此,本人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以高级检索为途径进行“篇名AND女性体育AND精确”“篇名AND女子体育AND精确”“篇名AND妇女体育AND精确”多重检索,对2008—2017年间发表在体育核心期刊及以上的文献进行人工阅读筛选,并除去搜索重复的文献以及与女性体育挂钩的边缘研究,通过各年份文献值求和得到312篇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体育文献,并对其研究热点,取得的进步与不足进行评述,望为女性体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我国女性体育文献计量分析

1.1 女性体育发表文献数量及年代分布分析

优秀期刊发表论文量是评判女性体育发展速度的标准之一。从图1中可以明显看出2008—2017年间中国知网关于女性体育的文献变化趋势。从2008—2012年呈逐渐上升势态,这说明随着现代社会文明进步,女性权利得到保障,加之女性在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女性体育,与之相关的优质论文不断涌现。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女性体育的论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并不十分明显,并在2012年达到峰值后下降。这反映了女性体育在我国属于新兴的研究领域,理论基础尚未十分扎实,急需大量有思想的年轻学者为其注入动力,另外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女性体育的发文量。

图1 2008—2017年中国知网体育核心期刊收录女性体育文献数量年度分布

1.2 女性体育发表文献所在期刊分布特点分析

如表1所示,自2008年以来,17种体育核心期刊收录论文情况分布,平均每家收录18篇论文,而这些论文足以代表我国女性体育文献研究的主要领域和现状。总体来说,我国女性体育文献发表数量处于中等水平,可见女性体育并没有引起广大学者、专家的高度重视,正处于发展中状态。就图中各大学报单独分析出版数量,其中武汉体育学院(发表论文数量41篇,占总数13.14%),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发表论文数量34篇,占总数10.90%),北京体育大学(发表论文数量31,占总数9.93%),这三种期刊发表论文总数占总体的33.97%,可见这三种期刊是女性体育文献发表的主力军,为女性体育的理论发展提供平台。

表1 2008—2017年中国知网发表的女性体育文献统计

1.3 女性体育文献被引用频次和下载量分析

文章的被引用频次和下载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文章的学术价值,以及对其他学术研究的影响,从侧面可以反映研究的热度,主题。因此,分析文献的被引用频次和下载量十分必要。从图2中所得,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为3.37,2012年论文被引用量最高达276次,从2008到2017所有代表性文献总的被引用数为1051次。从被引用的次数年限分布特点分析,文献被引用次数与文献发表数量趋势大致相同,并且在2015年文章的被引用次数相对发表论文数较多,可见在女性体育研究方面论文的质量在不断提高。在下载量上,熊欢2012年在《体育科学》上发表的论文“中国城市女性体育参与分层现象的质性研究”下载量位居第一为3139次,文献下载次数分布如表2。

图2 中国知网核心期刊中女性体育文献被引情况表

表2 中国知网核心期刊女性体育文献下载频次

1.4 女性体育文献高产作者和机构分析

对我国在女性体育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进行统计并分析,发文数量最多的是熊欢,为7篇。发文2篇以上的作者共40人,共发表论文126篇,占所选样本量的40.38%。按发表文献数量进行排名,前十名如图3所示,这些数据表明女性体育领域的研究在我国形成了一定规模,以熊欢为代表的女性体育研究者正在逐步壮大,但发文2-3篇的作者居多,未形成高产作者群。

对女性体育研究机构进行分析,以发表数量为标准,排名前十的机构如图4所示,其中华南师范大学以19篇高居第1,占所选样本的6.09%,其次广州体育学院以16篇位居第2,占样本量的5.13%,第3名则是上海体育学院15篇,占样本量的4.80%,而成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均以10篇位居4、5、6,分别占样本量的3.20%。从整体来看,这十所机构发文关于女性体育总量为112篇,占样本量的35.90%,这说明我国女性体育研究成果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图3 中国知网中女性体育高产作者排名前十位

图4 中国知网女性体育文献发表数排名前十的机构

1.5 女性体育文献的项目基金分析

科研成果获得科研基金支持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成果的质量和背景。(如表3)从项目基金数量分析,被选中的样本量中有167篇有基金支持,占样本量的53.5%。项目基金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7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2项),各省教委科研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基金,各省市社会科学以及各高校设立的基金项目。综述所述,女性体育研究的支撑体系正在形成,在未来的研究中,女性体育研究的影响将不断扩大。

表3 中国知网核心期刊女性体育文献立项分布情况

1.6 女性体育文献研究方法分析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能给体育科研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合理的运用体育科研方法能有效的提高论文质量,并解决相关研究的问题。在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统计结果显示,2008—2017年女性体育文献研究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占总数的35%;而专家访谈法以29%位居第2;其中问卷调查法位列第3为17%;数理统计法为15%,在借鉴和参考的文献中均无涉及实验法,其他研究方法都在10%以下。当然大部分女性体育文献都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图5中得出,我国女性体育文献研究方法数量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状态,其中用4种研究方法的最多,如关于女性体育现状、限制因素、对策研究类文献一般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4种研究方法相结合。即使个别论文采用新颖的研究方法,但对其具体操作步骤描述过于简单,使人对其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如在特定群体的女性体育健身现状主题中,研究人员多采用问卷调查法,在选取样本数量、抽取样本比例上是否依据科学的统计学要求,这直接关系到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体育社会科学类文献离不开理论基础的支撑即定性研究为主,但介于定性研究自身的局限性,定量研究比定性研究的结论更加客观、精确、可验证性更强。综上所述,我国女性体育研究领域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但研究方法仍然较为传统,采用实验法,教学法等以及认识论的视角出发的文章十分欠缺,很难冲出理论束缚,达到新的理论高峰。因此,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是我国女性体育研究又一大急需突破的关键问题。

图5 我国女性体育文献研究方法数量统计折线图

1.7 女性体育研究热点关键词和研究主题变化分析

关键词出现的频率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时段的研究热点,我国女性体育研究文献中,词频不低于3词的一共有76个。其中“女性体育”和“女性”与研究内容高度相关,暂不考虑其作用。其他关键词中出现最多的是女性健身现状,共出现25次,这说明女性体育的健身现状是我国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其次出现频次较多的为女性主义、体育权利、女性体育参与,女性身体观、社会分层、影响因素、社会性别,女性群体、体育旅游等。这些频率出现较高的频次基本可以反映我国女性体育现阶段的研究热点。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动态计量学分析的核心是对文献研究主题及其热点趋势进行分析。在此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女性体育文献进行分类,将选择的文献按主题分成8个方面,分别为女性体育与传媒、女性体育消费行为、妇女健身现状、女性体育旅游、女性体育生活方式、女性体育参与方式、女性体育教师、女性体育文化。本文主要针对女性体育与传媒、女性体育消费行为、妇女健身现状、女性体育旅游四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就四个方面而言统计结果显示(图6)2014—2015年“女性体育与传媒”方面的研究波动特点为出现小高峰,除此之外其他年份则体现不出对该主题的偏爱。“女性体育消费行为”方面的研究在2012年达到顶峰。女性体育健身现状首先在2012年迎来小高峰,其次在2016年我国提出“健康中国2030”后迎来持续增长。“女性体育旅游”的波动幅度较小,同时数量较少,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于2015年在青岛举办,同时引发广大学者对体育旅游的关注有所升温,这是今后研究的突破点。

图6 2007—2015年“女性体育与传媒”“女性体育消费”“女性健身现状”“女性体育旅游”研究主题变化曲线

2 我国女性体育研究热点话题述评

2.1 女性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体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大众媒体对女性体育的影响日趋加强,传媒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媒正在无声无息的影响着人们对女性体育的看法。田恩庆等[1]聚焦于体育大众传媒中的男女不平等关系与性别歧视、性别身份建构与女性气质、女运动员的身体符号化等议题;杨雪等[2]认为媒体话语有意维持或特意构建了一种社会的性别秩序,从而更加固化了人们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苏雄等[3]指出,社会普遍被大众接受的性别刻板印象在体育赛事上映射为“男人赛,女人看”。由于女性过于感性、过于妩媚,不能很好处理及面对赛场上的胜与败,而相反的男性生来就具备勇气、力量、勇敢以及竞争等特质。因此,女性在大众传媒话语中始终处于边缘地带。同时,马希敏[4]指出媒体倾向于报道男运动员的力与美,甚至是暴力,相比之下,媒体对于女运动员的赞扬则集中在她们的女性美,或是特意强调她们的女性特质比喻为“花瓶”,成为男性观赏对象,报道中出现较多女性新闻类似全球十大性感美女,女性被报道成男性的陪衬。孟祥武等[5]表示男权文化的沿袭、媒体报道成员组成、经济利益、女性生理特点等多元因素的驱使是造成女性运动员被边缘化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在研究女性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方向在于女性体育被污名化,并指出污名化的原因以及性别歧视、性别不平等、女性特有气质、性别身份建构、女运动员的身体符号化等议题。而大众媒体对女性体育的正面宣传,导致女性运动员边缘化原因的作用机制以及大众传媒对女性运动员影响的去污名化涉及较少,大多数都停留在20世纪大众传媒对女性的态度,急需更新视角,加强后续研究。

2.2 女性体育消费行为

从商品经济出现到繁荣,女性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消费心理学角度出发女性消费不仅为了实用还有大部分是为了满足心理需求。刘东升[6]认为女性体育消费包括塑身型、休闲型,观赏型、实物型,并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阐述了女性体育消费特征。马德浩等[7]表示我国女性体育消费正在从实物型为主,向娱乐享受型为主转变,并指出影响我国女性体育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的制约因素。谢小龙[8]就我国女性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女性体育消费市场的营销策略,得出我国女性体育消费市场应从研发体育产品、体育产品价格调整、促销活动等一系列的市场营销手段出发,加强女性体育产业建设。刘洁等[9]学者发现 我国女性体育消费结构不均衡,女性体育消费能力较低,选择的体育健身项目单一,更偏爱不收费用的健身场所。张建华等[10]主要研究不同女性体育消费群体的健身场所,收费要求,消费动机等。

综上所述,我国女性体育消费理论研究主要从女性体育消费特征,实证分析,影响女性体育消费的因素,女性体育消费动机和市场以及女性体育消费的现状出发,对女性体育消费的研究比较全面,较体育与传媒的关注度明显高,在我国“十三五”规划的背景下,女性体育消费如何根据自身资源和条件,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同时,大力开发女性体育消费产品,促进体育产品开发,着重体育产业的发展,在理论上与实践并进,体育产业将成为下一个研究重点。

2.3 女性体育参与历程

20世纪后半叶,我国女性体育参与人数迅速增长。对此,很多人将参与体育看成男女平等的标志[11]。从历史的发展长河来看,女性体育参与同女性的权利斗争一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实质上,女权运动的起初仅仅是针对教育领域的性别不平等,随着事态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体育参与的不平等也存在,直到1995年8月29日,经过8年反复斟酌艰难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在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第十五次全体会议全票通过。陈静姝等[12]论文结果表明,女性对身体认知是由男权社会来决定的。由于对身体活动和生理机能认识程度的不同,这将直接导致社会对女性体育权利的歧视以及男女权利不平等,女性可以通过体育参与改变这种现状。万一春[13]认为女性必须通过体育参与斗争来实现自身赋权,真正掌握体育参与的话语权,才能最终实现体育领域性别的真正平等。熊欢[14]通过研究认为,不同群体的妇女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和制约不同,她们并不能完全平等地获取城市体育发展的创造成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女性参与体育的障碍较之前已经减弱,但同时女性参与体育在社会制度和自我意识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直接影响了女性体育群体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她们对体育参与真正价值和意义的认识。黄俊等[15]通过对有关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得出我国城市女性体育参与程度方式在不同的阶层群体呈现出了明显不同特征,进一步说明我国女性体育参与具有分层现象。同时万义等[16]学者研究发现,农村女性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性极强,主要由于地方体育部门的相关人员人力干涉,督促女性进行体育锻炼,长此以往农村女性体育参与意识逐渐增强,推动女性身体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现阶段与女性体育相关研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大多文献从宏观的女性体育权利流失、女性体育边缘化、女性体育污名化、体育制度不平衡、体育意识等方面;而对女性体育微观层面的研究较少,即使从宏观角度研究女性体育也未能采用强大的理论支撑体育使文章缺少理论基础,又经不起实证研究,这直接导致女性体育理论研究发展速度与质量,其次应用类女性体育文献数量不足,与理论型研究比例失衡,需要亟需改变的现状。

2.4 女性体育旅游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人正处于第3或第4层次,越来越多的人处理基本的工作以外还需要生活和娱乐。霍笑敏等[17]认为女性体育旅游将成为十分有潜力的体育事业。梁婷玉等[18]指出听说过体育旅游术语的男性人群略高于女性,体育旅游本身在“旅游景点”中的意识尚未形成或不具有特色以及女性群体已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支潜在出游资源。吴林影等[19]认为各区域的民俗体育文化间接引导了男女性别拥有专属或固定的体育项目。

自2008年以来我国女性体育旅游类的相关文章主要以女性游客的满意度,体育旅游产业、体育旅游创造的经济价值居多。而女性体育旅游较少,即使有相关文章,也仅仅停留在表浅的理论对策层面,对于女性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机制,制度障碍以及需求障碍等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城镇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女性体育旅游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不少地方掀起了一股“体育特色小镇”的热潮,但是对女性体育旅游设施的空间布局,专项产品,项目规划等应用性研究较少,这些都将成为接下来的研究热点。

3 对当前女性体育研究成果与内容的思考

通过对2008-2017年所选择女性体育类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女性体育相关理论研究在选题、研究视角、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的研究成果颇丰:研究的主题拓宽,视角新颖,并突破学科限制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新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女性体育研究正在蓬勃发展,需要研究的内容很多很广,然而,女性体育处于研究起步后阶段,对于之前的相关理论研究层次较低,理论基础十分欠缺,需要深入研究。

(1)在研究成果上,由于我国女性体育相关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较为成熟的被大众认可的女性体育理论较少。自女性体育理论研究开始至今在女性体育健身现状、女性体育与大众传媒、女性体育消费行为和女性体育旅游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而在进一步总结和提炼现有研究成果,整理和构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理论框架稍显逊色。在宏观层面对女性体育的理论研究明显多于微观的分析,对于针对女性设计的体育锻炼设施,适合女性体育旅游专线设计,缺乏可实践操作并切合实际的理想方案。

(2)在研究内容上,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女性体育健身现状、体育消费,体育旅游,体育行为等方面,而关于女性体育思想启蒙、女性体育政策法规制度、女性体育与女权主义、女性体育市场预测与统计分析等研究较少,主要拓宽研究的广度,而对女性体育文献研究深度缺少挖掘。如关于女性体育健身现状与参与行为的研究较多,多数采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文基本模式,多以描述性文献为主流风格,经过多年积累研究对象更为丰富,总体在研究深度有待提高,尤其是与实践结合的理论研究深度有待挖掘,提高研究的可操作性;近几年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女性体育产业跟随主流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日益发展,与之相关的女性体育产业文献在数量上明显增加,主要研究宏观战略布局,结合地方特色具体实施的文献少。此外,对女性体育消费特征相关的研究比较薄弱。

4 对未来我国女性体育研究的展望

4.1 国家政策部署对女性体育未来发展引导的研究

2010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20]中指出在这阶段的重点任务为“协调推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促进体育旅游等相关业态的发展”,这将带动女性体育旅游全面发展。2011年4月《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21]中要求“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项目”,这将成为推动女性体育健身发展的重要推力。国务院于2014年10月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22]中提到“发展健身休闲项目,丰富体育赛事活动”“以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为突破口,促进健身休闲项目的普及和提高”,这将为我国女性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契机。随后,在2016年5月,《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3]中明确指出了“大力发展大众冰雪健身休闲项目,扶持滑冰、冰球和雪上等有潜力的冰雪健身休闲项目的快速发展。”综上所述可得,休闲体育作为丰富人们业余生活的手段已然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由此及彼,我国女性休闲体育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将迎来大发展,同时女性体育相关研究也将不断涌现。

4.2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体育理论框架

女性体育是一门新兴学科,而女性体育研究更是体育领域新的延展,女性体育研究的发展速度女性体育发展的速度。要进一步推进女性体育研究的大繁荣,除了借鉴其他女性体育理论发展成熟国家的基本理论框架,构架方法,文献基本范式,为我国女性体育基本理论框架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具有反思意识和自主情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研究情境的女性体育基本理论框架体系。特别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如何在中国五千多年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特有的研究背景下,完美诠释“女性体育”概念,并将女性体育的发展置身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中探索女性体育的意义;(2)如何结合我国当前时段面临政府职能转变、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等实践中,揭示女性体育的现实价值;(3)如何在女性体育文化中融入中国传统的道家养生、民族传统项目以及节日庆典元素,构建出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国家特色的女性体育项目;(4)如何平衡理论研究与服务实践之间的关系;(5)如何汲取女性体育文化学、女性体育经济学、女性体育管理学、女性体育心理学等各个相关学科的有利因素,确保女性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提炼研究。积极建设女性体育研究型人才团队,提高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层次。

4.3 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女性体育发展趋势

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对女性体育与其他学科交叉领域进行理论挖掘,加大女性体育研究的科学化程度。尽管我国女性体育研究者在理论支撑更加成熟、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但在理论研究与服务实践相融合方面尚有不足,其不足主要表现在:我国女性体育大部分研究成果大同小异,过多借用别国成熟的研究成果,缺少自身的研究内容,未对母学科理论进行充分研读和深入思考,导致我国女性体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研究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而女性体育实际开展滞慢,尚未形成牢固的理论根基。另外,将自然科学研究中的研究方法引入女性体育研究中,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逻辑推理与实证研究相辅相成,综合各种研究方法,运用其他学科的成熟理论为理论基础为女性体育理论研究所服务。

女性体育消费旅游的蓬勃发展将为女性体育实证研究提供素材。中国女性体育参与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大众体育传媒对女性体育的宣传也将随着各大世界级比赛女性运动员的出彩报道更多的正面积极地形象。现代社会女性与男性之间的权利逐渐平等,女性主义与女性体育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女性体育健身现状,女性体育消费状况都将为女性体育研究提供更多的实证性案例。因此,女性体育研究者应该深入女性体育实践的基层,掌握女性体育实践中的第一手资料,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创作出一批具有操作性强、可验证的理论研究成果。

5 结 语

通过上述相关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女性体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与女性体育相关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在女性体育研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研究热点比较集中且缺乏研究深度;研究方法仍然沿袭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与实践“两张皮”等等。本文就此展开详细的论述,望对以后女性体育研究者提供借鉴和理论参考。

[1] 田恩庆,仇 军. 西方女性体育与传媒研究[J]. 体育科学,2017,37(08):81~89.

[2] 杨 雪,刘志民. 体育、性别与权力:西方体育社会学中的女性文本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14,35(05):21~25,43.

[3] 苏 雄,陈日响. 我国大众传媒体育报道中的女性歧视[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03):15~17.

[4] 马希敏. 对大众传媒中女性体育形象“刻板印象”的解读[J]. 成都体育报,2008(01):49~52.

[5] 孟祥武,张永龙. 现代传媒对女性运动员性别角色与身体形象的构建[J]. 体育与科学,2014,35(02):88~91.

[6] 刘东升. 女性体育消费方式的演变及现代消费特征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6,37(06):86~93.

[7] 马德浩,季 浏. 我国女性体育消费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5(02):131~134.

[8] 谢小龙. 我国知识女性体育消费影响因素分析及营销策略[J]. 北京体育大学报,2007(01):25~26,32.

[9] 刘 洁,王 玲. 我国中小城市中年女性体育健身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5(07):47~51,65.

[10] 张建华,高 嵘,谢 萌. 北京市健身俱乐部女性体育消费群体的调查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06):4~6.

[11] 杨智琼,蒋九江,刘冬梅,刘 爽. 我国在役明星运动员无形资产商业开发不同模式的比较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02):19~22.

[12] 陈静姝,闵 健.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身体、权力和体育参与[J]. 体育与科学,2014,34(07):12~14,48.

[13] 万一春. 赋权极化与异化:女性体育参与的逻辑展演[J]. 体育与科学,2015,36(01):66~70.

[14] 熊 欢. 中国城市女性体育参与分层现象的质性研究[J]. 体育科学,2012,32(02):28~38.

[15] 黄 俊,刘连发. 城市女性体育锻炼分层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关联性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 体育与科学,2012,33(05):64~68.

[16] 万 义,杨海晨,刘凯华,宋彩珍,刘卫华. 工具的展演与逻辑:村落女性体育活动参与行为的人类学阐释——湘西三村女性群体的口述历史与话语解构[J]. 体育科学,2014,34(07):23~29.

[17] 霍笑敏,王 硕,秦 伟. 女性体育旅游的社会经济特征与发展潜力研究——基于北京市女性居民体育旅游有关情况的考察[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07):75~79.

[18] 梁婷玉,左新荣. 城市居民体育旅游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以安徽城市居民不同群体为视角[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01):89~93.

[19] 吴林隐,杨海晨,韦金亮. 隔离抑或融合:民俗体育参与的性别变化研究——广西马山县壮族会鼓与打扁担的田野考察[J]. 体育科学,2017,37(08):29~36.

[2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2号[S].2010-03-24.

[2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S].2011-04-29.

[2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s].2014-10-20.

[23]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S].2016-05-05.

Analysis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Measurement of Female Sport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CHEN Lixia, WANG Lihong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nxi, 710119, China.

Women's spor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China, and the related academic research is increasing. This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published in China for nearly 10 years of hownet women sports journal literature, from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journal, s distribution of article citations and downloads, the authors of the paper, dynamic hot spots, the project funds,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topics and so on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terature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wth curve of price literature. The research topic has distinctive time characteristics, but too concentrated, makes the female study too narrow;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with sociology intersect; The research method is single, the research Angle is traditional,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limited influence; The study of women's sports theory and light practice. The research show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 of Chinese women's sports research in recent ten years.

Female sports;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Metering analysis; Research hotspot; Looking forward to

G80-3

A

10.13932/j.cnki.sctykx.2018.04.01

1007―6891(2018)04―0001―06

2018-03-12

2018-04-09

猜你喜欢
文献体育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