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兴
(紫金矿业建设有限公司厦门设计分公司,福建厦门361009)
竖井提升是联系井上、井下的咽喉要道,它担负着矿石、废石、人员、材料和设备的垂直提升任务[1]。某铜矿竖井深度约1 277 m,工作制度330 d/a,3班/d,矿石提升量6 000 t/d,废石提升量600 t/d,最大班人员200人,材料和设备若干。其中,主提升系统承担矿石提升任务,副提升系统承担废石、材料和设备提升及人员升降任务。
与该提升规模相匹配的提升方案有两种:主、副井方案和混合井方案。主、副井方案即主、副提升系统各设一条独立竖井,提升机及电控系统安装在各自独立的井塔内,称为方案Ⅰ;混合井方案即主、副提升系统设置在同一条井筒内,两台提升机及两套电控系统安装在同一个井塔内,称为方案Ⅱ。
根据提升任务、提升能力以及最低服务水平的要求,确定主、副提升系统主要技术参数,分别如表1、表2所示。
表1 主提升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表2 副提升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根据提升系统主要技术参数及设备选型,配置出两种方案的井塔、井筒断面及其他辅助工程,并就两个方案的可比工程量、可比施工工期、可比投资做如下技术经济比较,两方案相同部分及提升系统设备及经营费用基本相同,故不进行比较。比较内容如表3所示。
主、副井方案比混合井方案可比投资多1 003万元,占深部竖井工程总投资的比例较小,约为4.3%(按主、副井方案估算,深部竖井工程总投资为23 325万元)。因此主要从技术角度对竖井方案进行优缺点分析,分析要素有如下三点。
安全规程规定[2]:无隔离设施的混合井,在升降人员的时间内,箕斗提升系统应中止运行。而人员升降时间每班约为1 h,且人员上下并不集中,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势必对矿石提升造成很大影响,也大大增加了生产管理的难度,根据该矿深部开采提升能力的要求,如果采用混合井,则必须在主、副提升格间设置隔墙。
隔墙使用一定年限后,在粉矿冲击、腐蚀等不利因素作用下,其力学性能会发生弱化。箕斗的运行速度为11.729 m/s(如采用引进设备方案,速度高达16 m/s),罐笼的运行速度为10.89 m/s(如采用引进设备方案,速度高达12 m/s),两套提升容器高速运行产生的风箱效应导致隔墙两侧形成压差,隔墙发生横向往复振动及变形,容易产生疲劳破坏。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隔板易坠落,使隔墙本身成为安全隐患。即使建立隔墙监测系统,在深度达到1 200 m以上的竖井中,其维护工作量也相当大,同时也十分困难,且大量的检修维护工作对矿山的正常生产产生很大影响。从国内已运行的混合井的情况来看,也是如此。
而主、副井则各自独立,无隔墙设置要求,既可避免上述安全隐患,又可避免因隔墙检修维护对生产造成的影响。
从提升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性角度来看,方案Ⅰ优于方案Ⅱ。
混合井由于要安装隔墙,井筒装备量达1 173 t,大量的井筒装备安装使方案Ⅱ工期比方案Ⅰ工期约长6个月。两套提升系统安装在同一井筒和井塔内,由于相互干扰,安装调试无法同时进行,这也将导致方案Ⅱ工期比方案Ⅰ长2个月,即仅竖井工程本身的工期,方案Ⅱ比方案Ⅰ长8个月,另外,主、副井可单独施工,主井由于井筒装备安装量极少,能先于副井完成施工,并可以利用先期完工的主井作为深部水平巷道、溜破系统、回风道等其他辅助工程的措施井,所以,主、副井方案不仅竖井工程本身施工工期短,还能进一步加速整个深部矿体开采工程的建设进度。而混合井方案在大量的井筒装备没有安装完之前,无法作为深部工程的措施井。
表3 方案比较表
从建设工期的角度来看,方案Ⅰ优于方案Ⅱ。
安全规程规定:混合井作进风井时,应采取有效的净化措施,以保证风源质量。由于混合井服务中段较多,净化措施实施难度大[3],目前在运行的混合井仅靠中间隔墙来实现风源净化,而隔墙并不能做到完全密封,国内目前在运行的混合井中多数由于隔墙腐蚀、维护难度大而取消了中间隔墙,代之以钢丝网,因此混合井作为进风井时,其风源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对井下工作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且不符合“六大系统”的要求。
主、副井方案中,只有副井进风,风源质量才能得到可靠保证。
从进风质量角度来看,方案Ⅰ优于方案Ⅱ。
目前国内混合井由于存在上述诸多问题,应用并不普遍,少数使用混合井的矿山不外乎三个原因:
第一,节省投资。如20世纪70年代的大厂锡矿2#竖井,由于资金短缺,采用混合井的主要目的是节省投资。
第二,工业场地限制。如湖北三鑫公司鸡冠嘴金矿,由于场地狭小,又受到前期工程的制约,不具备布置两条竖井的条件。
第三,由于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使得井筒掘砌非常困难。如金川镍业集团龙首矿,金川矿区普遍存在地应力大的特点,曾经出现过两条竖井在掘砌尚未完工时就垮塌的现象。
以上三个因素在该铜矿均不存在。
主、副井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大量的使用经验证明其成熟可靠,尤其在千米深井中优势更为突出。
基于上述理由,推荐采用方案Ⅰ,即主、副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