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持续上升,发病的年龄层也逐渐的缩小,有关研究表明:在脑血管疾病中约70%为脑卒中,该疾病与心脏病、恶性肿瘤称之为人类死亡的三大巨头[1-2]。脑卒中发病后会引起机体功能障碍和运动以及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3]。报告研究过程如下。
选择特定研究时段(2016年4月—2017年12月)所在科室收治的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9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次脑血管会议中对脑卒中的相关标准,经临床表现结合颅脑CT、MRI等确诊为脑卒中。其中,参照组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6.4±3.7)岁。研究组患者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65.7±3.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参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并掌握患者疾病的变化,同时作皮肤护理以及各项基础性护理[4-5]。
研究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1)心理康复干预:护士要积极与患者取得良好的沟通,并掌握其心理变化和情绪的变化,而后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积极疏导其不良情绪,告知患者良好的情绪和规律的饮食、生活习惯对于疾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6-7]。同时与家属取得良好合作,给予患者最大的关心和耐心,帮助其做好康复活动,同时满足患者的需要;(2)康复锻炼护理:护士需对患者的整体功能和肢体语言情况展开科学的评估,而后根据评估的情况制定相适应的针对性护理计划,并鼓励患者家属能够在康复锻炼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以增强其治疗的信心。如语言情况方面可鼓励家属每天读报纸,并逐渐从简单的词组、发音到整段的阅读,不断的鼓励和安慰患者,以促进其语言功能的恢复[8-9];(3)认知功能干预:很多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知和康复锻炼的认知,不能积极的参与到康复活动中,尤其是在疾病的恢复期,开展相应的健康指导能够提升患者对脑卒中疾病知识的认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锻炼患者不断的用脑,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共4个项目,每个维度为25分,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则说明生活能力越好[10]。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脑卒中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非常有必要,其原因是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神经轴突和突触之间的联系,并且在这过程中可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形成,有利于强化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和重组[11]。脑卒中的患者多半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以及认知障碍等情况,在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中能够促进健侧肢体的主动运动,能够消除神经系统的紧张感和炎症反应。而加强其心理干预主要是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生活质量下降,很容易出现自卑、自暴自弃等消极心理,而加强心理干预让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树立加强锻炼,治疗疾病的信心。尤其是针对患者存在的肢体障碍、语言障碍等,不仅需要护士抱有极大的耐心,患者和家属也要积极主动的配合,如肢体功能的锻炼,需要从最基本的扶墙走、基本的穿衣洗脸等日常生活能力开始,而本次研究数据表明,通过强化心理干预,其焦虑、抑郁程度显著下降,同时认知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讲也很重要,在充分认识疾病的基础上,将具体的治疗和康复训练的过程以及预后效果了然于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12]。本次研究数据也充分表明,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神经和运动功能,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
表1 对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展开对比(±s,分)
表1 对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展开对比(±s,分)
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参照组(n=48) 60.4±4.7 72.8±3.4 34.4±3.7 53.1±3.8研究组(n=48) 61.1±4.8 81.1±2.4 34.2±3.9 70.1±2.7 t值 0.7219 13.8173 0.2577 25.2661 P值 0.4721 0.0000 0.7972 0.0000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