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指的是人体脑内血管在非创伤性或者非应力性导致的自动型出血现象[1],分析其发病因素多种多样,包括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血管老化、吸烟等,且通常在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发疾病,占据所有心脑血管的发病率为10%~15%,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特征,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2],即使是幸存者,也会伴有认知障碍、运动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许多研究指出[3-4],脑出血病变后将会明显降低脑血流量,导致缺血性脑损伤现象,所以说,如何帮助患者进行积极的临床治疗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分别给予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详情阐述如下。
选择2016年5月18日—2017年5月18日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共9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疾病均获得了明确的诊断,将脑疝导致的深度昏迷患者、伴有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具有药物禁忌证患者排除。
采用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占据46例。常规组:女22例,男24例,年龄为46~78岁,平均年龄为(61.58±3.20)岁;实验组:女21例,男25例,年龄为47~79岁,平均年龄为(62.02±3.1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常规组:给予10 mg的尼莫地平注射液(拜耳公司;BXC7ED211)兑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内静脉给药,每分钟的给药速度为2 ml,选择不间断给药方式,14 d,1次/d。
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凉血散瘀汤治疗,组成方剂包括石菖蒲10 g,赤芍药15 g,牡丹皮10 g,熟大黄10 g,水牛角30 g,生地黄20 g,给予水煎后温水送服,2次/d,分为早上与晚上各服用一次,14 d/疗程。
对比两组患者给药前后的脑水肿体积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就越严重[5];对比两组治疗后的BI评分,评分越高代表对日常生活依赖程度就越低[6]。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脑水肿体积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可知。
表1 两组脑水肿体积对比(±s,cm3)
表1 两组脑水肿体积对比(±s,cm3)
分组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n=46) 11.58±2.56 5.78±2.13常规组(n=46) 11.69±2.48 7.19±2.10
BI评分:实验组与常规组分别为(51.47±11.20)分与(45.62±9.25)分;NIHSS评分:实验组与常规组分别为(13.52±4.58)分与(15.87±4.51)分,给药后,实验组上述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理论指出,脑出血引发的缺血性脑损伤属于中风的疾病范畴,以不省人事、突然昏仆、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作为主要的临床症状,关于该类疾病的辩证分型不一,大致上可归纳为痰热痹阻型、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气虚血瘀型、风火上扰型等,多半是由于气血亏损、忧思过度等导致,主要采取凉血散瘀与平肝熄风等方式辨证治疗[7-9]。
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尼莫地平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凉血散瘀汤干预,其中方剂中的大黄可达到清热泻火的功效,水牛角具有泻火解毒的功效,生地黄具有滋阴养血的功效,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多种药物组成该类方剂,便于发挥良好的作用效果[10-12]。
本次研究结果得知,治疗后实验组的脑水肿体积明显改善,说明实验组给药方案便于有效缩小脑水肿的体积;NIHSS评分可对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析,得知给药后实验组的评分相比常规组明显更低,说明实验组给药方案便于将患者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BI评分可对其日常生活的依赖程度进行对比,得知给药后实验组评分明显改善,说明实验组给药方案便于将其对于日常生活的依赖程度降低。
综上情况可知,对脑出血患者而言,在尼莫地平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凉血散瘀汤辨证治疗,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