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瘤属于甲状腺疾病,该疾病患病率较高。临床上对该疾病治疗时多应用手术方法和药物治疗方法,采用药物治疗方法患者病情容易复发,效果不佳。而手术治疗方法可将发生病变的甲状腺部位进行切除,效果比较理想。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推荐使用手术治疗方法。常用的手术方法有: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和甲状腺全切除术。本文主要分析了对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分别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和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的治疗效果变化,现将研究结果表述如下。
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41.3±3.5)岁,平均病程(5.1±1.5)年;观察组中,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42.3±3.2)岁,平均病程(4.9±1.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行麻醉术,顿性分离患者甲状腺,让其完全暴露,将甲状腺极血管进行分离后,并包扎好[1]。将甲状腺动脉、中静脉以及下静脉进行结扎。分离甲状腺峡部和内外侧,抬起甲状腺上极,将甲状腺侧叶切除[2]。
观察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操作方法同上,但是将背侧包膜和腺体组织保留[3]。
分析两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分析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时间以及引流量)以及并发生发生率(发生率越低,表示治疗效果越好)。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甲状腺肿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弥漫性甲状腺肿是造成甲状腺肿的根本原因,患者患发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机率比较高[4-5]。对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治疗时,多采用手术方法。该疾病病情延续后会导致患者发生桥本甲状腺炎以及甲状腺癌等疾病,甲状腺肿是一种免疫性疾病,病情时间比较长,病情发展较为缓慢,该疾病会导致患者甲状腺功能出现衰退现象[6-7]。由于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特征比较复杂,治疗该疾病选用的手术方式存在一定的争议性[8-9]。应用手术治疗方法,可有效清除患者病灶,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表1 两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s)
表1 两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引流管拔除时间(d) 引流量(ml) 手术时间(min)观察组 25 27.56±5.12 3.32±1.25 58.63±12.01 101.32±40.01对照组 25 35.26±6.01 5.65±1.56 51.23±11.65 126.35±51.26 t值 - 4.876 5.828 2.211 1.925 P值 - 0.000 0.000 0.032 0.060
表2 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 [n(%)]
本研究显示,对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原因为:甲状腺全切除术虽然可以将患者病灶彻底清除,但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比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10-11];甲状腺次全切术可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将病灶进行切除,会保留部分甲状腺组织,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有利于患者康复,不容易引发甲减,产生的并发症比较少[12]。因此,在临床上应推荐使用甲状腺次全切术对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对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应用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效果优于甲状腺全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