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癌性结直肠梗阻通常以“闭袢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由回盲瓣所呈现出的单向阀门作用诱导所致,病程呈进行性发展,腹内压持续增高,可明显增加腹腔间隙综合征并发比例,促使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衰竭等不良事件风险率显著上升,故及时有效治疗是改善预后,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1-2]。但因老年患者机体各项机能减退,有多种基础疾病合并,对常规手术缺乏耐受性。损伤控制手术为一项科学、有效的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理论,旨在通过先行简单、快捷的处理,使伤情得以控制,再行合理、完整或分期手术,以此提高患者存活率[3-4]。本次研究针对所选老年癌性结直肠梗阻患者,取损伤控制手术方案应用,取得了理想成效,现回顾如下。
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老年癌性结直肠梗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61~79岁,平均(68.4±8.5)岁;结肠肿瘤23例,直肠肿瘤17例。对照组40例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60~81岁,平均(68.7±8.3)岁;结肠肿瘤25例,直肠肿瘤15例。两组肿瘤所处部位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1)快速控制病情:于梗阻近端肠管处,有效设置减压造口,以将消化道梗阻快速解除;(2)复苏:术后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行完善的复苏治疗,对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术后24~72 h,待各项指标平稳,病情稳定,再安排行进一步治疗;(3)确定性手术:行姑息性肿瘤切除术或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本组应用常规手术方案,即在快速补液、完善术前准备基础上,即行姑息性肿瘤切除术或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
对比两组体温恢复至正常、乳酸清除用时及入住ICU天数;对比两组死亡率;对比两组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率。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体温恢复、乳酸清除时间、入住ICU天数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死亡率、并发症等率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乳酸清除时间、入住ICU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临床情况对比(±s)
组别 体温恢复(h) 乳酸清除(h) ICU入住(d)观察组(n=40) 4.5±1.6 10.2±2.9 4.4±1.5对照组(n=40) 8.5±2.3 22.6±3.4 7.2±2.3 t值 9.029 17.549 6.449 P值 0.000 0.000 0.000
观察组无死亡事件,对照组为12.5%(5/40);观察组并发症率为5.0%(2/40),对照组为22.5%(9/40),观察组死亡率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对比 [n(%)]
损伤控制手术以对患者病情尽快控制为核心,以挽救生命为目标,以改善术后远期生存质量为基本前提,在具体应用时,依据病情对最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予以制定,所起成效卓著[5-6]。其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于病程早期,行简化手术操作,即应用最有效、简便的方法,于梗阻近端肠管处造口,促使梗阻解除,并关腹,避免病情恶化,本次观察组通过采取此种方法,对生理功能、生命支持系统产生的影响均呈较小显示,为后续复苏创造了理想条件[7-8]。第二阶段为选择适宜的复苏方式,使组织器官正常血流灌注恢复,促使内环境保持稳定,为后续手术打下良好基础[9-10]。第三阶段为确定性手术阶段,即经积极有效处理,患者机体条件已满足实施手术的要求,患者对麻醉、手术操作的耐受性明显增强,呼吸功能障碍、低体温、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均得以有效纠正,此刻开展治疗,可显著降低了手术风险,规避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保障患者临床安全[11-12]。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体温恢复、乳酸清除用时及入住ICU天数均少于对照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老年癌性结直肠梗阻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手术治疗,可显著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保障临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