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病作为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在我国临床上比较常见,病机为自身免疫反应,病因尚未研究确切[1-2]。根据生化免疫学和病理组织学特点,可将自身免疫性肝病划分成为3种,即: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3-5]。因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组织学变化和临床表现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交叉,使得疾病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变得更加困难。所以,临床还应积极采取一种更加行之有效的手段来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进行诊断,以尽可能的提高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性,让患者能够尽早得到对症治疗。此研究,笔者将重点分析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在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57例为A组,其中,30例为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者,包含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为23~75岁,平均(46.2±4.6)岁;有27例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者,包含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为24~76岁,平均(46.7±4.3)岁。B组作为对照组,纳入同期接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包含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23~76岁,平均(46.9±4.1)岁。所有入选者都签署知情同意书,有完整的临床资料,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比较各组的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检测血清自身抗体,详细如下:选择使用由“德国欧盟医学实验诊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检测试剂。采集受检者的空腹静脉血约3 ml,并将之置于普通真空试管内,注:不需要加抗凝剂,以2500 r/min的速度对血样进行处理,并分离出血清,利用大鼠肾和胃组织、HEP-2细胞和猴肝细胞作为抗原,对血清(10 μl)进行充分的稀释,并将之滴加在抗原基质片上,于25℃的条件下进行孵育,保持30 min。待PBS洗片后,按要求滴加30 ml的经硫氰酸荧光素进行标记的羊抗人IgG,结合0.5 h,洗片,然后再利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若存在黄绿色荧光,提示阳性。
利用免疫印迹法,对受检者的抗Gp210抗体、人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Sp100抗体以及抗肝特异胞质抗体1型进行检测,所有试剂都产自“德国欧盟医学实验诊断股份有限公司”。取受检者的血清约10 μl,并以1∶100进行稀释后,同抗原进行30 min的孵育,酶标记抗人IgG并进行30 min的孵育,底物显色10 min。仔细观察特定区域中有无阳性条。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显示,A组的血清自身抗体总阳性率明显比B组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AIH患者来说,其LC-1、ASMA与LKMI抗体阳性率明显比PBC患者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IH患者的Sp100和Gp210抗体阳性率明显比PBC患者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IH患者的ANA抗体阳性率与PBC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现阶段,我国罹患慢性肝炎的患者比较多,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近几年当中,我国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患病率显著升高,已经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6-7]。因慢性肝炎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使得临床医师在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时,比较容易将之误诊成为病毒性肝炎,从而延误了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机[6,8-9],所以,临床还应加强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进行诊断以及鉴别的力度。大量研究表明,通过对患者施以自身抗体检测,能够对其病情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10-11]。此研究结果表明,A组的血清自身抗体总阳性率明显比B组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中,血清自身抗体检测法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AIH组的LC-1、ASMA与LKMI抗体阳性率明显比PBC患者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IH组的Sp100和Gp210抗体阳性率明显比PBC患者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IH组的ANA抗体阳性率与PBC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单一的血清自身抗体阳性不能用于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还应联合多种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的结果,并经综合分析后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判断。
表1 两组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n(%)]
表2 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比较 [n(%)]
综上所述,积极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施以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可显著提高其病情诊断的准确性,并有助于临床医师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和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建议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