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中的“括号+”现象

2018-08-27 08:18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标点符号括号语气

罗 琭 昕

(南京大学 文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6)

当下网络语言中有一种表达方式令人费解,且变化形式多样。如:

例1

a. 困+浑身疼(。

b. 你有没有认识可以做排版宣传的人最好无偿(。)可以给一份样品(。)

c. 你真的很大方欸你,自己的东西都会借给別人用!(痛哭(?

d. (奉命给高温的膝盖插上一箭((。

e.【躺平(不 顺便今年的第一次被书割到手献给了新发的药剂学课本……(。

例1中的括号既有圆括号,也有方头括号;既可以是完整的括号,也可以是(前)半括号。括号的搭配情况复杂,可以连用,也可以与句号、问号等其他标点符号搭配叠用。而且,这类括号搭配情况出现的位置也不确定,句首、句中、句末均可出现。

这种括号的不规范使用属于网络语言中的一种新现象,笔者称这种新现象为网络语言中的“括号+”现象。“括号+”现象中的“括号”包括全括号和半括号,“+”表示其他标点符号,“括号+”就是网络语言中括号(与其他标点符号搭配)用法的变异现象。

笔者使用BCC语料库[1]查找语料(本文语料若无另外标注均取自BCC语料库。在选取语料时,排除了表情符号、颜文字一类的符号形式)发现,仅用“(。”检索,就有4811条结果。对于许多年轻网民来说,这种括号的变异使用已成习惯,甚至有人表示不使用“括号+”都快不会说话了。甚至有人将这种变异现象提升到文化层面,美其名曰“半括号文化”。2017年4月曾有人在新浪微博上发表过《半括号文化的起源、意义和使用方式》[2]一文,引发了一次不小的讨论。至今,该文已拥有超过125万次的阅读量。可见,这种括号变异是一种网络语言症候群的表现,其所处的语境、传递的信息、表达的语气、使用的心理都值得社会多加关注。

一、 “括号+”现象发展的基本情况

1. “括号+”现象的表现形式与发展脉络

探究“括号+”网络语言现象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脉络可以发现,最开始网络语言中括号的使用还是规范的,括号内文字一般是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如:

例2

a. 救命!我幻想着扑到SG的怀里……好星湖!!!(你滚)

b. 接电话真是斗智斗勇的活儿(泥垢

c. 问:你对不喜欢的领导是什么态度?答:感情上疏远,组织上服从。(笑)

例2中,a,b这种使用非常常见,括号内文字基本上是为了补充说明,在正式出版物中也有此种用法,而c就选自《〈标点符号用法〉解读》[3]32一书。括号与问号、感叹号的搭配也并非新用[4]。如:

例3

a. 这件青花花鸟纹盖罐烧制于清朝顺治(康熙?)年间,至今仍然保存完好。[3]38

b. 见人受难不伸援手,被看作是可理解的(!)举动,这个社会真的生病了。[3]118

“(?)”出现在句中是一种特殊用法,既不表示停顿,也不表示全句的疑问语气,而是表示对其前表述的怀疑或不确定。在例3中a是表示对断代的不确定,可能是顺治年间也可能是康熙年间。“(!)”出现在句中某些词语或某种表述的后边,不表示语气和句末停顿,而是对该词语或表述的意义表示惊异、感叹,常带有否定的意味。在例3中b“(!)”表示对前语段“可理解的”存有异议。由此可见,上述括号使用中这些搭配现象还是比较规范的,而后在网络语言中不断衍生的“括号+”现象则是括号用法的变异。

“括号+”出现的位置不固定,甚至可以拿来结句。如:

例4

a. 劳达这次是乘新航去的小坡坡,不过他抱怨服务一点都不值11 000欧的头等舱票价(!!土豪我们交个盆友吧):电影太老,食物也一般般……太不值了

b. 其实我就只是想表达:如果小舰长拍这种花瓣飞舞的场景,他应该会鼻子过敏吧(! 超级无聊的人)然后可怜最靠近他的两位男主角,太近所以躲不开

c. 中秋佳节,而我却在家写作业(?!)

d. 千生,属于科幻文学才会出现的词汇(?)

例4中a、b括号位于小句之后,是对前语段的评价与议论,本该写成“土豪我们交个盆友吧!!”和“超级无聊的人!”,但均选用了感叹号位于句首的用法。例4中c和d括号位于句末,是对整个句子的评价。

发展至今,网络语言中括号内可以没有文字内容,只有寥寥几个标点,或者一个点号,甚至极致到只有前半括号即能结句。如:

例5

a. 明今晚没怎么复习(……),可是好饿哦……是打滚了的原因吗……(。

b. 真心是夜雨声烦啊(。不睡了,刷全职(。)

c. 现在起来了更困(。

d. 试不是明天吗(

由上述网络语言中“括号+”现象的表现形式,可以得到括号变异的基本发展脉络(并例)。

第一阶段:括号内带文字内容。如:

例6

a. 我幻想着扑到SG的怀里……好星湖!!!(你滚)

b. 在我犹豫的时候,小包芒果干也没了(摔)

第二阶段:脱落后半括号。如:

例7

a. 我受到了惊吓决定阅读做不下去了(滚

b. 呦!!刚吃完饭一下又饿了(啥

第三阶段:脱落文字内容。如:

例8

a. 于是晚安觉得怎么样!(。

b. 夜谈心的结果是今天起不来(×

第四阶段:半括号结句。如:

例9

a. 要是哪里有跟你理解的有出入别来找我啊(

b. 人活在世相互扶持(

上述脉络是一个基本形式,其中例9语料来自新浪微博。另外,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①第三阶段“脱落文字内容”部分,只用符号也能表示肯定与否定两种态度,举例对应为“(。”和“(× ”。② 搜索语料的过程中,发现存在“(。)”形式,它脱落了文字内容,但后半括号仍然留存,这看起来对笔者所说的先脱落后半括号再脱落文字内容的推断形成了挑战。实际上,笔者并不认为这是反对目前强弱等级序列的有力证据,原因很简单,这种例外是电脑与手机输入法造成的。由于电脑或手机输入法的差异,导致在输入括号时出现两种结果:①输入前括号即为前括号。②输入前括号得到完整的括号。对于两种不同的输入结果来说,第二种输入方法在输入前括号后得到完整的括号,而且默认继续输入的地方是括号内,因此,即使是只键入一个句号,也不会特意删去后半括号。而第一种输入方法则是输入前半括号,继续输入标点符号或文字内容就结束了,也不会再特意输入后半括号。这样便出现了双括号内无文字,只有标点的“(。)”。综合考量两种输入法的输入过程与结果,排除输入法的影响,笔者认为还是上述脉络的阶段更符合语言事实。

2. “括号+”的表义功能

“括号+”形式多样,在使用上自由度很高,个人化倾向也较大。集中来看,时下最典型的变异形式为“(。)”,甚至出现了“(”结句或独用。本论述中笔者将着重讨论“括号+”的几种典型变异形式的语义与功能,如“(。”“(?”“(←”“(×”等。

我们将“(。”表达的语义与功能大体分为以下4类:

第一类,表示发言完毕,说完了。如:

例10

a. 见到了大大很开心,完毕(。

b. 没想法(。

第二类,表示无话可说,常带有无奈语气。如:

例11

a. 宁波没地铁。不过公交车上可以吃。宁波…没地铁(。

b. 我觉得一天只睡两个小时的都是神仙……所以说我是做不到的(。

第三类,表示不继续说了,闭嘴,常出现在开玩笑的语境中。如:

例12

a. 带着你一起!(喂 把你邮寄过去!(超重(哦不(。

b. 明天继续迎战冷空气(虽说回暖了点(。

第四类,表示想再说点什么,但不知说什么好,故欲言又止。如:

例13

a. 今晚真心是夜雨声烦啊(。

b. 难道不是自我吐槽的意思么……(。一直以为是懒得吐槽的意思……(。

与之相对,否定、反驳类的“括号+”变异形式也是复杂多变、多种多样的,且存在一个从轻微否定到强势否定的变化层级。

表轻微否定,可以在括号内使用“?”。如:

例14

a. 小图感觉还不错(?

b. 情深深雨蒙蒙~多少楼台烟雨中~记得当初你侬我侬~(唱起来了吗(?

笔者把例14中a当作是“小图感觉还不错?”疑问句中间插入了半括号的误用,而是一种变异新用:先有“小图感觉还不错”这样一个陈述,再另加括号来补充后续表达,其表达的内容是疑问,使用了一个简洁明了的问号作为疑问标记。这里的怀疑语气较强,故称为轻微否定。例14中b则是在疑问句“唱起来了吗”之后再次使用“(?”,表示不确定、怀疑的态度,把握不大,因此带有轻微否定。

表渐弱否定,括号内加表怀疑语气的词。如:

例15

a. 那好再看一章全职就睡!(真的……?

b. 据说所有人都有一个毛病,越是喜欢谁,越爱欺负谁。(是吗?)

例15括号后的文字内容是对前语段的怀疑疑问, 实则隐含了否定意味在里面。 比例14中只用问号的形式多了文字内容加以叙述, 其否定语气比只用问号的形式深, 姑且称为渐弱否定。

表渐强否定,括号内可使用“←”。如:

例16

a. 灰背隼它会先盯着猎物,将其萌倒,然后再去捕捉(←你够了)

b. 放假放得作息紊乱完全没有周一的实感(←借口

c. 真想有一天能逃出去,然后晚年在奈良度过(←

例16括号内使用“←”加文字内容或单用“←”,一方面体现了脱落文字内容的轨迹,另一方面共同表示了劝告自己不要妄想,不要想太多,隐含对前文的否定,这种否定比前两种的怀疑语气更深。因为这里不仅是怀疑,更是一种明确的态度,提醒自己不要做白日梦,常常是一种自我互驳。因此,将这种否定称为渐强否定。

表强势否定,括号内可加表否定语气的词,还可以括号内使用“×”。如:

例17

a. 要完成这个成就真的好烦OJZ……【不过称号很好听所以跑到吐也值了!(并不

b. 正直脸(×

例17中a的方头括号与圆括号接连出现,都担任了补充说明的任务。但这不同于常见的对文中内容进行扩展说明的补充,更多地是一种后续说明,是表达未完成情况下的再叙述,叙述内容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其关联关系可通过关联词找到,如句中的“不过”和“并”。例17中括号内加表否定语气的词“并不”,以及加“×”都是对前文直接的、确切的否定,称为强势否定。

以上可得到一条由弱到强的否定类“括号+”等级序列。如下:

由于同一形式负载多种意义,如果单从形式上看,则会存在歧义。括号内使用“?”就存在内部的表义分歧,如:

例18

a. 路上看到了so many people,自我来到美国还从没见到这么多人!(?) why?

b. 家门口中午也开通深夜巴士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夜生活!(?)

“(?)”结句,可以表示怀疑语气,如例14;在例18中还可以作为补充评价,而且这个评价并非是针对句中内容的就事论事,而是有点奇怪,“这样说真的好吗”的意思在里面,是对言外的评价。即使“(?)”结句可以表示怀疑,表示对言外的评价,但“(?)”依旧不会被用来表示纯疑问,纯疑问的功能仍然由“?”牢牢把握着。即使例18a依据其后有“why”,有表纯疑问的可能,但仔细分析,“(?)”是前面“自我来到美国还从没见到这么多人!”的结句,“why”开头的已经是另一个句子了,故此例不能说明“(?)”负载了纯疑问的功能。

同样,括号内使用“×”也存在内部表义分歧,如:

例19

a. 离奇的事件一桩接一桩。我觉得可能是暑假太懈怠的报应(×

b. 昨晚和西瓜瓜半夜谈心的结果是今天起不来(×

“(×”除了表示强势否定,如例17b、19a,也可以根本不表示否定,即使它有一个“×”。比如例19只是陈述,即使最后是“(×”,但也显然不是对句子真正的否定,而是一种整体说明,是对事件的主观评价,表示主观评价不好、糟糕。

二、 括号变异的使用环境与语用失误

1. 使用环境

标点符号在语篇中常常具有衔接功能, 但若将语篇中的“括号+”删去, 并不会破坏语篇的连贯, 也不会影响语篇的衔接, 却无法表达另外的语义信息。 因此, “括号+”并非是一种强依赖性的衔接单位, 它的主要目的是传达信息。

如果在陈述中使用“括号+”,可以提示扩展说明,可以连缀后续补充,可以自我互驳,那么,在对话语篇(文中对话语篇由作者本人根据平时使用经验及与他人微信聊天中产生的对话编排而成)中“括号+”可以化解尴尬。如:

例20

A:明天约自习吗?

B: 不知道明天有没有时间(

A:好吧,那下次咯

例20中B的回答是不确定的语气,这种不确定隐含了自己可能无法参与,可能拒绝邀约的意思,因此带有抱歉的意味。而半括号的选用则可以用来表示欲言又止,不好意思,故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尴尬。

除此之外,“括号+”还用于听话人与说话人之间的相互调侃。如:

例21

A:最近为什么这么衰(

B:水星逆行吧(没事,毕竟我也(

A:难兄难弟(相拥而泣(什么鬼

B:谁跟你难兄难弟了?滚(

A:虐虐更健康哈哈哈哈

Leech[5]认为“调侃(banter)”表面是冒犯,但更深层次是维持礼让。由于例21整体语境是开玩笑、调侃(尤其是后半段),多用于透过表面不友好的话语来展示双方的友好关系或友好态度,大多只适用于关系友好的氛围,因此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往往关系比较近,且双方都明白括号变异语用意义的情况下才会运用自如。

2. 语用失误

没有文字内容,只有标点符号的情况下,同一种形式包含多种意义,这常常伴随着意义表达不成功,即听话人接收信息有误。理解错说话人的情感,“会错意”;或理解不了说话人情感,不知道他具体表达的是哪一种情感,“不明意”。如:

例22

A:明天约饭吗?

B: 可能没空吧(×

A: ???你这到底是有空还是没空?

B: 没空Orz

例22中的问题出在“(×”,正如前文所述,“(×”的表义功能较多,可以表强势否定,也可以表示主观评价不好、糟糕。这里B用的是主观评价义,表示遗憾、不好。但A不明意,导致必须挑明了问清楚“到底是有空还是没空”,这里的失误主要是受到“(×”内部表义分歧的影响。

网络交际中,在非语音形式的情况下,表情符号、标点符号的变异有助于在语篇中设置交流情境。可一旦“不明意”或“会错意”,不理解当前的交流情境,随之而来的便是语用失误。Thomas将“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定义为“不能理解所说话语的言外之力”[5]。试想连语境都不清不楚,肯定会对交际产生阻碍,导致交际失败。如:

例23

A: 在吗?

A: 还没起?

A: 你是树懒吗,中午了还不起

B: 嗯。。。。。

A: 树懒都没你懒(

B: 昨晚失眠。。。。。你现在不要惹我。。。。。

A: 额,sorry(。)

这段对话A使用了括号变异,但显然B不了解括号变异设置的语境。本是开玩笑结果真惹急了别人,导致不快。语用语言失误是对语言语境把握不当,造成交际者不能正确理解语言功能和恰当使用语言形式,不能准确表意。

现在更出现了独立使用括号的现象,比如转发微博时,转发内容只填一个“(”,让人难以理解转发者的观点,不明白他想要传递什么信息,表达何种情感,这更容易带来语用失误。

三、 结 语

标点符号在网络语言中的变异值得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要关注“!!!!!!”“~~~~~”“?????!!!!!”这一类通过叠用、连用增强语势的变异用法,如黎昌友[6]、张颖炜[7]。更应该关注括号变异这种能够表达语义、传递信息的“括号+”现象。

在网络语言中,跟括号相关的变异形式很多,难以穷尽,而且使用中随意性很大。如:“((())))”“((,”等变异形式。笔者在本文中只是把使用范围较广的几种典型形式。对于新兴的网络语言“括号+”现象,尤其是括号变异结句的情况,笔者认为它们是变异,是不同于括号特殊规范用法的新用。

猜你喜欢
标点符号括号语气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池塘里的标点符号
我曾丢失过半个括号
标点符号的争吵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入”与“人”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选出括号内正确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