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海燕 陈均 李小红 柯丁琳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新生儿期的严重病症,流行病学研究[1,2]结果显示其多发生于过期产儿或足月产儿中,临床发病率为0.10%~0.68%,其死亡率较高,可达到10%~20%。此疾病表现为新生儿出生后其肺血管阻力持续升高,患儿的肺动脉压明显高于其体循环动脉压,从而导致心房和(或)动脉导管血液水平右向左分流,进而诱发低血氧症等,严重影响新生儿成长发育[3]。目前临床治疗多采取NO吸入治疗,患儿临床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但其疗效欠佳,找寻一种新型高效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方式日渐成为临床研究重要课题。本研究探讨口服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本院被确诊为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45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各15例。A组男8例 ,女 7例 ,胎龄 37~40周 ,平均胎龄 (38.67±1.66)周;B组男9例,女6例,胎龄38~41周,平均胎龄(39.72±1.09)周;C 组男 10例 ,女 5例 ,胎龄 38~40周 ,平均胎龄 (39.11±0.99)周。本次研究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全部患儿家属知情并自愿参与。三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新生儿急救学》[4]中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新生儿出生12 h内出现紫绀、且与呼吸困难不相称情况,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持续15 min吸入100%的氧后无缓解,且肺动脉压>75%体动脉压诊断为肺动脉高压。
1.3 排除标准 ①排除药物禁忌证患儿;②排除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③排除合并消化道出血患儿[5,6]。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具体措施:抗感染治疗、酸中毒纠正治疗、机械通气(使用Stephanin Sophie婴儿人工呼吸机)等。在此基础上A组开展NO吸入治疗,使用本院SLE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仪,起始浓度设定为20 ppm,持续治疗4~6 h后,随后参考患儿经皮SpO2水平,逐步下调NO浓度,可调节至3~5 ppm,待患儿血气大体恢复正常[供氧浓度 (FiO2)<0.5,气道峰压 (PIP)<20 cm H2O(1 cm H2O=0.098 kPa)]后,逐渐撤离NO。B组给予枸椽酸西地那非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28,规格:100 mg/片)治疗,用量为0.5 mg/kg,口服,每间隔6 h服用1次,若患儿症状无改善则增加剂量,调整为1 mg/kg,当患儿肺动脉压<30 mm Hg(1 mm Hg=0.133 kPa)停用。C组给予NO吸入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具体治疗方式同A组、B组。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 0.5、6.0、24.0 h经皮 SpO2、PaO2、MAP、OI指标 ,其中OI=平均气道压力×FiO2×100÷动脉氧分压,OI正常值<5[7,8]。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组患儿治疗前后经皮SpO2、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治疗前后MAP、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0.5、6.0、24.0 h经皮SpO2、PaO2、MAP、OI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三组患儿经皮SpO2、PaO2、MAP、OI指标比较(±s)
表1 三组患儿经皮SpO2、PaO2、MAP、OI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bP<0.05;与C组比较,cP<0.05
SpO2(mm Hg) A 组 15 61.33±1.41 67.45±0.55bc 71.32±0.66bc 76.11±1.07bc B 组 15 61.45±1.78 68.57±0.98bc 73.55±1.01bc 78.87±1.03bc C 组 15 61.59±2.17 70.78±1.04b 80.54±1.22b 88.78±1.51b PaO2(mm Hg) A 组 15 41.23±2.44 44.45±0.88bc 52.35±0.95bc 60.56±1.01bc B 组 15 41.35±2.15 46.21±0.15bc 56.45±1.31bc 62.41±1.31bc C 组 15 41.21±3.01 48.78±0.78b 61.39±1.22b 68.69±0.97b MAP(mm Hg) A 组 15 66.33±2.11 65.33±2.89ac 66.63±3.55ac 67.09±4.11ac B 组 15 67.57±2.15 64.45±3.15bc 58.25±0.66bc 55.21±0.78bc C 组 15 67.89±3.01 63.15±0.78b 57.55±0.93b 54.54±0.69b OI A 组 15 7.13±0.87 7.09±1.15ac 7.11±1.07ac 7.01±1.22ac B 组 15 7.21±0.98 6.31±1.01bc 5.21±1.02bc 4.98±1.04bc C 组 15 7.14±0.85 6.01±0.77b 5.02±0.47b 4.01±0.51b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是新生儿期的一种严重疾病,多继发于窒息、肺炎、胎粪吸入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死亡率较高。纠正电解质等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NO吸入治疗虽能降低病死率,但治疗费用高,且停药后存在反弹等现象,因此找寻一种高效科学的治疗方式仍为临床研究关注重点问题[9,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西地那非联合NO吸入治疗效果理想,具体原因分析如下:西地那非是一种血管扩张剂,生物学效应与NO类似,其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提升局部环磷酸鸟苷浓度,进而增强舒张肺血管平滑肌、降低肺血管阻力的功效[11,12],并且其与NO连用可发挥药物协同作用,增强吸入NO的作用,并延长其起效时间,使NO的肺血管扩张作用延长近5倍,进而缓解了其停药后复发的弊端,切实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同时NO吸入治疗费用较高,很多地区缺乏相应的设备,临床推广难度较大,基于此应用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对于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中,西地那非效果理想,较单纯NO治疗更能确保患儿病情稳定,促进其各项指标恢复,推荐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