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海燕 俞益君 周成洪 张 浩
作者单位: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院正骨科(邵海燕,周成洪,张浩)、护理部(俞益君)(舟山 316000)
高能量全身多发骨折患者行动功能严重受限,病患需长期卧床。研究[1-2]表明,超过80%以上的患者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胀、便秘症状,严重的可发展为机械性肠梗阻。为探求有效预防和缓解腹胀症状及便秘的发生,我院自2014年2月起对全身多发性骨折患者的腹胀及便秘行艾箱灸神阙穴联合大承气汤治疗,效果优良,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全身多发骨折患者80例,均由高能量车祸及高处坠落伤导致全身多发骨折,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男 28例,女 12例,年龄 23~54岁,平均(43.2±2.3)岁;其中左下肢骨折伴有腰椎骨折4例,右下肢骨折伴有腰椎骨折6例,双侧下肢骨折伴腰椎骨折6例,骨盆多发骨折伴腰椎骨折10例,左上肢骨折伴腰椎骨折7例,右上肢骨折伴腰椎骨折3例,双侧上肢骨折伴胸腰椎骨折4例。观察组40例,男26例,女 14例,年龄 22~55 岁,平均(41.2±1.3)岁;其中左下肢骨折伴有腰椎骨折6例,右下肢骨折伴有腰椎骨折7例,双侧下肢骨折伴腰椎骨折3例,骨盆多发骨折伴腰椎骨折7例,左上肢骨折伴腰椎骨折10例,右上肢骨折伴腰椎骨折3例,双侧上肢骨折伴胸腰椎骨折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X片与CT确诊,所有纳入病例多存在胸腰椎骨折合并有四肢及骨盆一处以上骨折;(2)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和《骨伤内伤学》的诊断标准[4];(3)伤后 3天内未解大便;(4)出现腹部胀痛和便秘;(5)中医诊断分型为[5]:血滞血瘀型、热结阴虚型;(6)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有胸腹部脏器损伤或颅脑损伤及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3天内均未解大便,出现腹部胀痛和便秘。对照组方用大承气汤加减。气血滞瘀型用大承气汤加延胡索、赤芍、红花;热结阴虚型用大承气汤加玄参、麦冬、生地、白芍(浙江天道医药有限公司)。1天1剂,水煎服,所煎药液200mL,分早晚各1次口服100mL。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艾箱灸神阙穴治疗:将2条2寸长的艾条点燃后,分别插于艾灸箱盒内两头,盖上盒盖,将艾灸箱放于患者腹部正中神阙穴上,下垫一片新鲜生姜隔热,早晚各一次,每次20min。艾箱灸后指导患者行腹部按摩以更好地缓解腹胀,解除便秘。
2.2 监测指标及方法 主要根据治疗前后肠鸣音、腹胀和伴随症状情况进行评分[6]:肠鸣音恢复评估根据腹部听诊,每次3min,每8h1次,以每分钟听到4~5次作为肠鸣音恢复的指标,记录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腹胀消失评分指标[7]:腹部膨隆明显2分、腹部膨隆不明显1分、腹部平坦柔软0分;腹部压痛明显2分、腹部轻压痛1分、腹部无压痛0分;无腹式呼吸2分、腹式呼吸轻微1分、腹式呼吸正常0分。观察并记录患者腹胀消失时间。24h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对患者肠鸣音发生时间、腹胀改善和伴随症状情况进行评分。
2.3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确定。显效:患者用药8h内排气和排便,腹胀、便秘明显减轻,食欲增加;有效:患者用药8~16h有排气、排便,腹胀、便秘有所减轻;无效:患者用药16h以上无排气、排便,腹胀与不适感未有缓解。总有效=(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两组全身多发性骨折后腹胀情况 观察组腹胀发生率、腹胀持续时间、腹胀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全身多发性骨折后腹胀患者腹胀情况比较
3.2 两组全身多发性骨折后腹胀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全身多发性骨折后腹胀患者疗效情况[例(%)]
有研究表明[8],超过80%以上复合伤患者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胀及便秘症状,主要原因有:(1)胃肠道继发应激性创伤反应,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减慢,胃肠道内原有内容物无法有效排除,引发胀气,导致腹胀、便秘;(2)进食量突然减少,各种钠钾元素摄入不足,导致胃肠道的张力减少,胃肠蠕动功能减弱,从而增加胃肠道胀气发生;(3)伴有脊柱损伤的患者,由于腹后壁出血刺激相邻交感神经,导致交感神经出现持续性麻痹或暂时性休克而引发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腹胀发生[9-10]。以往治疗全身多发性骨折后继发腹胀大多采用西医的灌肠、胃肠减压等机械方法,效果不太理想,病人比较痛苦;而中医在治疗腹胀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
中医辨证论治外伤骨折后导致腹胀便秘主要存在两种证型:气滞血瘀型和热结阴虚型。张仲景在应用大承气汤证中言腹满痛,腹满而喘,腹中转矢气等,这与现代医学研究的外伤后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腹胀相吻合[10]。药理研究[11-12]表明,大承气汤有明显增加消化道推进运动及增加肠容积的作用,传统的艾箱灸具有温中散寒、理气疏胀和消肿散结的作用。而神阙穴与脾、胃关系密切,是任脉穴,具有调理胃肠之气,补益脾胃之功效。采用艾箱灸隔姜灸,其通过艾火温燃的热传导及穿透力,在姜片局部隔热、导热的作用下,药物通过“脐中”传导至诸经,并随百脉运行,从而起到疏通脏腑经络,调整胃肠道气机,达到消除腹胀的目的[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体腹胀改善率高达97.5%,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腹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腹胀持续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胀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运用大承气汤联合艾箱灸治疗多发性骨折后腹胀疗效明显。其方法简单,操作易学,适合基层医院推广。